典蕴文化网>故事>朱自清不领美国面粉

朱自清不领美国面粉

收录日期:2025-11-20 12:09:13  热度:9℃

朱自清不领美国面粉

朱自清,中国现代散文大师,他的散文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其中《背影》更是成为代表作之一。然而,在20世纪40年代的一个寒冷的冬天,朱自清却面临了一个重大的道德抉择——是否要领取美国援助的面粉。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物资匮乏,人民生活艰苦。美国政府为了支持中国的抗战,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物资援助,其中包括面粉。

朱自清作为一位知名的教育家,当时担任北平大学文学系主任,这使他成为了领取援助物资的合法对象之一。然而,面对眼前的诱惑,朱自清却犹豫了。

朱自清曾在他的散文中表达了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对于中国传统精神的敬重。他深知自己的学术研究和文化观念与国外的思潮有所不同,因此他开始思考:是否接受外国的物资援助,会不会对自己的学术独立和文化自信产生不良影响?

面对这一难题,朱自清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做出了一个勇敢而坚定的决定:他不领取美国的面粉。

朱自清写道:“我怀着一种外国人不能理解的伟大危机感,不愿自愚弄聪明,辜负了我列祖列宗以及我的远祖的遗愿架不起一个文明的波澜。”他要求学校将援助物资转交给最需要的家庭,而自己则坚守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底蕴的信仰,保持学术的独立和自主。

朱自清的坚持不领取美国面粉的决定,在当时引起了许多争议。有人认为他惋惜了一次难得的机会,对国家的发展起了消极作用。而也有人赞扬他的勇气和为民族文化的自信。

然而时至今日,朱自清的选择仍被广大读者所钦佩。他的行为不仅展现了一个教育家的高尚情操,更凸显了中国人传统文化的自信和尊严。他的故事也成为了一种教益,告诫我们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坚守信仰的勇气。

朱自清不领取美国面粉的故事,在历史中熠熠生辉,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佳话。正如朱自清所说:“我们曾连续三千多年深深地自信过,所以我们能重起高悬的目标,敢于认识世界。”这种自信和对于民族文化的坚守,将一直激励我们追求真正的文化独立和自主。

猜你喜欢

  • 男人间的诺言

    抗美援朝的行军路上,他看到旁边的战友眼角挂满了泪水,于是低声问:你害怕打仗吗?战友摇摇头:男人怎么能怕冲锋陷阵和流血牺牲呢?他追问:那你哭什么?战友答:我怕再也见不到我的父母,尽不了孝了。他的眼泪也下来了,说:我也一样。于是两人击掌为盟:如

  • 向日葵的约定

    大学第一年,她们被分配到了同一间寝室。 同寝四人,唯独她是农村来的姑娘,沉默寡言,带着乡土气味的矜持。山里的孩子,上学都特别晚,因此,相比其他三人而言,她的年龄最大。 老二是个温州姑娘,时髦、小巧、心细如尘。因生得秀气干净,开学没多久,便收

  • 20年赛跑,谁输谁赢

    我和K是“发小”,同年出生,毗邻而居,父母在同一所大学教书,各自家中又都只有俺们一枝花。由于这样的背景,周围人有意无意地都会把我们搁在同一起跑线上。本来我们携手长大,如同胞姐妹一般,可每每总是“被赛跑”,彼此心里也开始不知不觉较起劲来。 小

  • 你才是我真正的朋友

    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是一位真正的天才画家。据统计,他一生共画了37000多幅画,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的艺术家,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 对于作品,毕加索说,我的每一幅画中都装有我的血,这就是我画的含义。作为最伟大

  • 巴菲特与芒格的兄弟情

    有老哥俩儿,手足情深,他们的友谊已经持续了半个多世纪,一直是商业界的美谈,深受世人推崇和敬仰。他们是:一个80岁的小弟———“世界股神”沃伦•巴菲特,一个86岁的老哥———前者的“黄金搭档”查理•芒格。 访华行程

  • 赵忠祥和魏明伦的犟驴之谊

    2008年9月27日,是中国“神七”航天员太空行走的历史时刻。这天下午,一直在家中观看电视直播的赵忠祥,激动不已,诗兴大发,10分钟内创作了一首名叫《神七赞》的“七律诗”,以表达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不料,赵忠祥的诗在媒体上刊登后,立即遭到“

  • 我认识的一个日本人

    A 她是我非常好的朋友,我却张不开口称她为我的日本朋友。 她是我认识、交往的第一位外国人。当时我留学加拿大,一个人在圣诞节前的黄昏,在公共汽车站徘徊,不知今夜睡何处。我第一次真正为解决民生问题讲英语,抱着电话筒求救:My name is……

  • 与挚友同驰冰原

    小甜饼是我的领头雪橇犬,跑过将近22500公里,包括一次从阿拉斯加的安克雷奇到诺姆,全程1900多公里的伊迪塔洛德大赛。它几次救过我的命。在漫长的橇行途中,它不只是一条狗,也不只是个伴,它几乎成了我的知心挚友。 话说那年冬天,正当暴风雪肆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