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公叔痤是个好人还是坏人?他有什么功过?

公叔痤是个好人还是坏人?他有什么功过?

收录日期:2025-11-21 00:34:17  热度:9℃

公叔痤是好人还是坏人,这个不好下定论,你说他是好人吧,他又不全是好人,说他是坏人吧,他有时候还挺谦虚的。那么,公叔痤做了什么好事,又做了什么坏事呢?

在魏国,魏文侯死后,魏国的国相一职空悬已久。魏武侯继位以后,迟迟不立吴起为相国,反而立了齐国贵族田文。田文死后,魏武侯又立了公叔痤为相国,始终不立吴起。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因为吴起惹怒了魏武侯,这是魏武侯的报复。

原来,魏武侯继位没多久的时候,他到了西河来巡视。巡视的时候,魏武侯很是感慨的说道:我们魏国的山河这样险峻,边防难道还不算险固吗?从他的话中,我们可以听出来他的自信,他相信魏国的实力,足以抵御任何进攻。魏武侯的话音刚落,随行队伍中就有一个大臣附和道:您说的没错,当年的晋国就就是因为有雄山峻岭,才称霸了百年之久的吗?如果大王您在政治上加把火,我们魏国就无敌了。两个人的这几句谈话很是舒畅,魏武侯心里正得意着,只听得吴起说道:大王刚刚说的话本身就是有错误的,你身为臣子,不提出来,反而附和,你犯的错更大。魏武侯一听就不高兴了,他质问吴起为什么要这样说。吴起回答道:山河的险峻我们是不能依靠的,当然霸业也不是仅仅依靠山险水急就能够产生的。当年的三苗居住的地方,四面八方都很险峻,可结果他们政治处理得不好,还是被大禹赶走了;夏桀和商纣哪个不是拥有天险,由于他们的政治处理不好,最后的结局都不好。大王想要建立霸业,一定不能有依靠山河险峻这样的想法。听了吴起的话以后,魏武侯笑着说:吴起你的这番话说得太好了,看样子我可以放心的将西河郡交给你来打理啊!在场的人都知道,吴起惹怒了魏武侯,他以后的日子不会好过了。

公叔痤是魏武侯身边的宠信之臣,魏相田文死后,为了不让吴起为相,魏武侯毅然决然的任用公叔痤为相国,堵住了悠悠众口。公叔痤担任魏相以后,迎娶了魏国公主,对魏武侯更加忠心。

忠心于魏国这并不是坏事,坏就坏在公叔痤的自私。为了稳固自己的相国地位,他忌惮吴起,设计圈套陷害吴起。当然,若是没有他的陷害,从上面的这次谈话中,我们也可以预料到,吴起和魏武侯之间的不合,吴起始终是要离开魏国的。但是,万事皆有变数,若是魏武侯在吴起的劝说下回头,精心治理国家,努力改正对待人才方面的态度,是不是魏国就能一统天下了呢?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毕竟魏文侯留给魏武侯的魏国这个大家产的家底还是十分丰厚和殷实的。

公叔痤的自私,让他做了两件有害于魏国的事情,一件事情是赶走了吴起,另一件事情是不荐公孙鞅。魏武侯和他的父亲比起来,在人才方面的确处理得不好。魏文侯时期,师子夏,友田子方,礼段干木,有李悝、吴起、乐羊、西门豹,文武相济,盛极一时。可是到了魏武侯时期,李俚死了,吴起逃了,公孙鞅跑了,大批骨干人才的流失,给魏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公叔痤呢又是一个亡羊补牢的人,就是传说中的马后炮,虽然形容得有些不准确,但大概的意思就是这样。他赶走了吴起,是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后来他带领吴起训练的兵打了胜仗,知道不是自己的功劳,就不接受魏武侯的封赏,还提出要将魏武侯的封赏赐给吴起的后人。他想要做些什么来弥补,可是这样做的最好的结果其实还是为了他自己,因为魏武侯只会更加信任他。他雪藏了公孙鞅很多年,临死前才想着要解放公孙鞅,并且向魏惠王极力举荐公孙鞅,但是魏惠王并没有识人的能力,放跑了公孙鞅。没错,公叔痤埋没了公孙鞅的实力,他很内疚,为魏国损失了一大人才而感到内疚,所以想做些什么来挽救魏国。可是这都没有用,改变不了魏国衰弱和灭亡的命运。

猜你喜欢

  • 贞女柔情(民间故事)

    唐时江南有一女子叫阿女,住在洋河岸边。长大后和邻村的一年轻书生阿男结成鸾俦,小两口和睦相处,你敬我爱,亲密无间。婚后不久,适逢大比之年皇考开始,阿男为求取功名,赴京赶考去了。俗话说,天晴难测暴雨到,平安即时灾祸遭。书生阿男走后不久,一场暴雨

  • 梁祝化蝶同飞舞(民间故事)

    东晋时期,有一女子叫祝英台,女扮男装去求学,路途中与书生梁山伯相遇,两人一见如故,三年同窗学习,感情颇深。祝英台思父心切,回家看望,梁山伯十里相送,两人依依不舍,难离难分。梁山伯说:十里相送难别离,杨柳依依鸟泣啼,鸟泣又添愁伤痍,离愁别绪心

  • 子午流注针法

    民国时期,襄阳东北面有个小镇名叫程家河。程家河地处偏僻,本来不怎么出名,但因小镇上有位程先生而远近闻名。程先生名叫程思贤,出生中医世家,六岁启蒙,十二岁能背完四书五经,十三岁在父亲的指导下开始学习中医典籍,到了二十几岁,《黄帝内径》、《伤寒

  • 悬“葫”济世

    民国时期,襄阳东北面有个小镇名叫程家河。程家河地处偏僻,本来不怎么出名,但因小镇上有位程先生而远近闻名。程先生名叫程思贤,出生中医世家,六岁启蒙,十二岁能背完四书五经,十三岁在父亲的指导下开始学习中医典籍,到了二十几岁,《黄帝内径》、《伤寒

  • 平定后蜀

    我们知道,宋太祖在他平定天下的过程中,采取先南后北,先巴蜀而后北汉的政策,那么为啥赵匡胤要先巴蜀而后北汉呢?在这里,我举三个方面,来说明灭蜀地的原因。首先后蜀这个国家很有钱,那是相当的有钱,按照我们现在的说法就是在各个割据政权中是一个土豪。

  • 宋太祖陈桥兵变

    普通人读完宋史,总觉得其中有很多的晦涩和难懂。可以归结于三点,第一是文言文,其二是古代和现代在经济,历史,文化的不同,第三是二十四史是一个陈述,而其中很多的逻辑和细节是不加赘述的。所以,我希望由我来说说宋史,给大家还原一个真实,易懂,活泼的

  • 两秀才坐船(民间故事)

    从隋唐到明清,一千三百多年时间里,有文化的人热衷于科举考试。因为一旦中举 ,社会地位就发生变化了。这天,两秀才赶考过河坐在船上。一秀才看到河边有几个人在垂钓,联想到自己科举考试不得意,说:科举就是钓鱼竿,名利犹如鱼饵般,年少读到耄耋汉,赚得

  • 馅儿饼(民间故事)

    很早以前,有个人整天躺在那里双眼紧紧盯着天空。这时有个人走过来问:你看着天空想什么?”我在等天上掉下来馅儿饼。我听有人说馅儿饼可大哩!中间是空的,掉下来正好能套在脖颈上,连头都不需要动就能轻轻松松吃到。大的能供人吃几年,小的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