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你想要、你表达,你才能得到

你想要、你表达,你才能得到

收录日期:2025-11-20 21:19:38  热度:10℃

最近有人问我:“有没有哪个道理是你从前不懂,现在开始明白的?”

我突然想到了一个点。

从前,我的人生信条,就是一定不要给别人添麻烦。

每当有求于人的时候,是最敏感的。跟对方提一句请求,但凡别人面露一点点难色,就要赶紧克制自己欲望的表露。如果对方说出一个“不”字,那就更不可能勉强了。

我总觉得,即使多拜托了别人一句,都会给对方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其实最根本的,还是害怕在他人心里留下不好的印象。人生过着过着,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那么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了呢?

慢慢發现,有句很朴素的话很有道理: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有一次朋友在家养病,我们一伙人准备去他家打牌陪他解闷,但是去各种桌游店借都借不到牌。情急之下,有个朋友跟桌游店的老板说:“我的朋友腿摔断了,在家几个月没出门,特别抑郁,这次我们都去看他,他唯一的心愿就是和我们一起玩狼人杀。满足一下他吧,求你了。”

老板特别感动,爽快地借了。

我们都陷入了一个怪圈——活在太僵化的社会规则里,听到一声拒绝的“不”都会头皮发麻、如临大敌。但其实再勇敢地往前探一步,真诚地告诉对方你的诉求,结果往往会有不同。

我有个好朋友,之前申请去日本交流,跟一位老师对接。好朋友各方面条件都很好,觉得这个申请十拿九稳。但最后竟然落选了。虽然失落,但她也只好安慰自己说:“竞争对手一定比自己实力更强,只能以平常心对待这件事了。”

但一夜辗转反侧,她还是决定询问一下,至少让自己明白原因。

结果老师的话让她差点惊掉了下巴:“哦,我把这个名额给一位你的研究生学姐了。其实你俩各方面条件都不相上下,但是她反复告诉我说,她非常喜欢这个大学,特别想去,而你表现得特别淡定,不是太在意。权衡之下,我就给她了。”

朋友说当时有点被毁三观的感觉——谁的愿望更强烈就录取谁?

起先听完这个故事,我也特别诧异,但思忖许久,觉得老师的决定并非毫无道理。当你对一个机会有异常强烈的渴求,那么当你真的得到它时,一定会比旁人更珍视它。

这是个大家都想“成人之美”的时代。

但是能有多少人有胆量明确地说出:“我想要”呢?

当然,我非常不不喜欢那些把欲望赤裸裸地写在脸上的人,他们活得功利而实际,每个动作都有明确的目的性,这样的人“油腻”极了。

但太“清心寡欲”的人同样让人不知所措,他们把顺其自然挂在嘴边,自己表现得无欲无求,别人又如何知道你的诉求呢?

想到一件我自己的事。

大一的时候,我正好看到特别喜欢的杂志在招募实习生。我在截止日发了邮件过去,而对方给我的消息是面试的人选已经定下。

那一刻我觉得失望极了,而几秒钟的低落后,我并没有彻底死心,因为我不想错失这个机会,这毕竟是我从高一起每周必看的杂志。我又深吸一口气,给编辑发了一封邮件,恳求能不能破例给我一次面试机会。

而对方竟然同意了。

于是我顺利进入杂志社,开始独立操刀发表几千字的整版报道,把“记者”这个我最热爱的职业做到了现在。

有时候,愿意再走一步,是对自己负责的一种表现。努力和坚持是没有错的,你眼中的“顺其自然”,何尝不是一种怯懦呢?

猜你喜欢

  • 家喻户晓

    古代的一本名叫《烈女传》的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姓梁的女子,人称梁姑,带着自己的两个孩子,跟她的哥哥一家人住在一起。有一天,哥哥和嫂嫂下地干活去了,梁姑就在家独自照看着哥哥的一个儿子和她的两个孩子。当她在屋外的庭院里洗衣服的

  • 箭在弦上

    东汉末年,全国各地的军阀经常为了争夺地盘而发动战争。在河北的军阀袁绍手下,有一位掌管文书工作的大才子名叫陈琳。当时另一个军阀曹操的势力增长很快,对袁绍的威胁越来越大,于是袁绍就决定讨伐曹操。有一天,袁绍把陈琳找来,让他写一篇声讨曹操的战斗檄

  • 骄奢淫逸

    春秋时代,卫庄公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太子完,另一个小儿子名叫州吁。卫庄公非常宠爱州吁,因此州吁非常任性,生活放荡,只知道贪图享受、吃喝玩乐,到处惹是生非,专横霸道。但是卫庄公却任由他的宝贝儿子乱来,并不管教。卫庄公的大臣石碏(què)担心州吁

  • 狡兔三窟

    战国时,齐国宰相孟尝君家中养了三千门客,其中一个名叫冯谖(xuān)。有一次,孟尝君让冯谖到他的封地薛邑去收债。临走前,冯谖问孟尝君收债之后买点什么东西回来,孟尝君说:“你看我家缺少什么你就买什么吧。”冯谖到了薛邑后就和债民们说:“孟尝君不

  •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明朝的时候,杭州有个卖水果的人,很会储藏柑橘。他保存的柑橘经过一个冬天和一个夏天都不会腐烂,柑橘皮又红又滋润,饱含着水分,像宝石一样,非常美丽。柑橘的价格虽然很高,买的人却不少。有一次,明朝大臣刘基买了他一个柑橘,剥开皮却臭气冲天,再看里面

  • 卷土重来

    楚汉相争时,汉王刘邦和楚霸王项羽为了争皇帝的宝座,进行了多年的激烈战争。最后刘邦逐渐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公元前202年,垓(ɡāi)下一战大败项羽,项羽率领八百名骑兵深夜突围,向南方逃去。逃到乌江时项羽的部下只剩下二十八个人,而刘邦的追兵则

  • 克己奉公

    东汉初年,颍阳有个人名叫祭(zhài)遵。祭遵从小喜欢读书,知书达理,虽然出身豪门,但生活非常俭朴。公元24年,皇帝刘秀攻打颍阳一带,祭遵便去投奔他,被刘秀收为门下吏。后随军转战河北,当了军中的执法官,负责军营的法令。任职中,他执法严明,不

  • 各自为政

    战国时候的史书《左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郑国的公子归生听了楚国的意见,准备出兵攻打宋国。宋国派华元、乐吕带兵抵抗,两军在大棘这个地方安营扎寨,准备打仗。在大战来临之前,宋国的主帅华元为了鼓舞士气,便杀羊犒(kào)劳众位将士。但是,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