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那些苦难,原来都是化了妆的祝福

那些苦难,原来都是化了妆的祝福

收录日期:2025-11-20 17:28:05  热度:8℃

有一次,一家与我合作的出版社,新来了一位助理编辑,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因为这位助理编辑做事能干又细心,我要出差,他早早替我订好车票、旅馆,同时把一切烦琐的联系工作,处理得妥妥当当;我采访需要的数据,他提前一个星期就寄来给我,还附上我可以参考的网址更让人佩服的是,他居然连我喝什么咖啡这类小事都记得一清二楚,实在让我感谢又感动。

我一直以为,这么杰出的人才,一定经历过多年的职场历练。直到有一次闲聊,才赫然发现他其实才从学校毕业,这是他第一份工作!无论是他优异的工作表现,或是他合宜的应对进退,还是稳重的言行举止现在都看不出来,他竟然这么年轻!

我好奇地问他,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这么出色。他先是不好意思地笑笑,想了一想,告诉我:也许是家庭的关系,促使我早熟吧。

他说,父亲是个爱赌博的酒鬼,他16岁以前,根本没见过爸爸,由母亲一手拉扯长大。16岁那年,父亲突然回家了。他以为爸爸已经痛改前非,终于可以一家团圆;可是,父亲不但没有悔改,反而变本加厉,不断地跟母子俩伸手要钱,甚至会对他和母亲家暴。

爸爸的出现,让家不再是可以遮风避雨的安乐窝,而成为可怕的炼狱。他和妈妈趁父亲外出赌博时,仓皇地收拾行李,逃离自己的家,另外租屋居住。为了躲避爸爸,母亲辞掉工作,他也只能转学。所以,他从高中时代起,就拼命地打工

回忆悲惨的过往,让这个大男孩一度眼中泛泪。可是,后来他话锋一转:以前我恨我的父亲,但现在我感谢他。因为,正是因为这么糟糕的父亲,才会有今天这样的我。

说得真是太好了。我想他充分地体会了那句话:苦难,是化了妆的祝福。因为曾经贫寒,我们才能体会打拼的重要;因为曾经跌倒,我们才能学会再站起来;因为曾经心碎,我们才能知道幸福是什么

人生道路漫长,当我们熬过了挫折和低谷,蓦然回首,我们往往会恍然大悟正是那些曾经的伤害与眼泪,成就了今天的我们。

猜你喜欢

  • 奥巴马在哈弗的生活

    本科毕业后,奥巴马曾就职于高薪的华尔街咨询公司,俨然成了标准意义上的精英。然而,一种内在的使命感让他放弃了这条人生道路,决定到芝加哥最贫困的黑人社区服务。1985年,一个民权组织雇用奥巴马为社区组织者,年薪只有1.3万美元。没想到他在这个职

  • 奥巴马成长经历

    在奥巴马奋起反抗心中的自卑感和堕落冲动前,他经历过一段“街头混混”生涯。奥巴马对自己这段不光彩的经历毫不讳言。他曾经回忆说,“我在十几岁的时候是个瘾君子。当时,我与任何一个绝望的黑人青年一样,不知道生命的意义何在。”青年时代的他抽大麻,也用

  • 奥巴马的出生

    奥巴马是个黑白混血儿。在自传《我父亲的梦想》中,他写道:“我的父亲与我身边的人完全不同——他的皮肤像沥青一样黑,我的母亲却像牛奶一样白——我对这一点印象深刻。”奥巴马的父亲生于非洲肯尼亚西部尼安萨省一个牧民家庭,属于该国第三大民族卢奥族。后

  • 巴金的故事

    巴金常说自己是“五四的儿子”。《新青年》是他最热爱的刊物。少年巴金曾怀着一颗战栗求助的心写信给《新青年》的编者陈独秀,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写信。最终,他没能等来回信,这是他少年时的一个挫折。1928年8月,巴金在法国写成了第一部小说《灭亡》,

  • 巴金不知诺贝尔文学奖受邀角逐一事

    曾经巴金受邀竞争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广为流传,据称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作家提名委员会主席团的王海龙从纽约致信作家赵本夫,称该团2007年4月10日起草并通过了致巴金的邀请及致敬信,恳请他接受邀请,角逐诺贝尔文学奖。巴金家人近日却告诉记者,巴金及其

  • 巴金与诺贝尔文学奖的渊源

    1944年5月,巴老携女友萧珊路过贵州前往重庆,8日在贵阳郊外的花溪宾馆完婚,一个两人世界的简朴婚礼。逗留期间,他开始着手写《憩园》,六天后他爱人只身前往重庆。随后,巴老犯鼻炎住进了省医外科第三病房,萌发了创作“第四病室”的想法。年末,巴金

  • 诺贝尔文学奖不推荐巴金

    巴金先生生前似乎声誉隆隆,死后备极哀荣,这是人们所见到的一面。实际上,巴金在“党国”意识形态寡头的眼中,他就是一枚棋子,只能按体制的路线走路,一旦表现出个性来,就离“弃之若敝屣”不远了。巴金哪儿得罪了这个有“中国的苏斯洛夫”之称的“意识形态

  • 列宁不懂就问

    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小时候是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中,除了其他原因外,不懂就问的学习习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有一次,他和几个小朋友挖到了一个屎克螂的窝,里面有很多圆圆的粪球。有个同学问:“屎克螂为什么要把粪球滚到窝里去呢?”大家都答不上来,他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