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蔡志忠:这就是我的生命

蔡志忠:这就是我的生命

收录日期:2025-11-20 15:23:53  热度:10℃

1957年漫画开始在台湾流行,蔡志忠立志要做一名职业漫画家。这一志向伴随着他此后的一生,“我很爱画,我很会画,只要不遏制我,我就会画一辈子”。

“我喜欢一个人待着。”

坐在沙发一角的他,平常中透着一些特别,牛鼻厚嘴,额头宽阔,稍显凌乱的长发中多了白发。这个从台湾最早引进内地的漫画书作者,一口闽南音很是温和,有些咬字并不清楚,说话的神态却是格外认真。

提起他,人们会恍然,然后一拍大腿很兴奋地念叨:“蔡志忠啊,知道知道,我看过他的漫画《六祖坛经》、《大醉侠》、《菜根谭》哩!”当然,还有人会提及当年风靡的动画《老夫子》、《乌龙院》等等,有印象的人,只要稍微的提示,就会列举出一大串他的作品。

1989年,蔡志忠第一次来到大陆,并逐渐为人关注。多年过去,这位来自宝岛台湾的漫画家,看似与人们已经相当熟络,人生故事四处传播,人群中谈笑风生。然而,在镜头下,蔡志忠收起了谦和的笑容,有些严肃。距离几步之处看他,横在空气之中的陌生感扑面而来。

“我不是个念家的人”

蔡志忠的故事,总会从那个小村庄讲起。

台湾彰化县花坛乡三家村,一个约百来户的中型村落,民风淳朴,古风犹存。蔡志忠所属的蔡氏家族,在台湾已经繁衍生息三百多年。

蔡志忠的家庭并不算富裕——但在村里还算是小康之家——父亲在公家单位工作,是花坛乡公所“乡民代表会”的秘书,每个月有一笔固定收入;另外还有块九分大的旱田,可以种点甘薯、花生,补充食物的不足。

“什么都不会”的蔡志忠还是发现了自己喜欢画画,四岁半立志要画电影招牌。这一决定缘于他去彰化镇,曾路过专门绘制电影看板的师傅家,当时的绘画场景看得他“失神忘魂”。相比于大哥家的小孩“要当大总统,要做神气的警察”,这是他“能想到的最高理想了”。当然,这一志向在他9岁时发生了改变,1957年漫画开始在台湾流行,蔡志忠立志要做一名职业漫画家。这一志向伴随着他此后的一生,“我很爱画,我很会画,只要不遏制我,我就会画一辈子”。

在家中,蔡志忠和母亲讲话最多,“90%的性格来自我的母亲”。在一本关于蔡志忠前半生的小册子中写道:勤劳的母亲通常都是在煮饭、做菜,或养猪,忙碌地走来走去;蔡志忠就会一直跟着她,从厨房走到庭院、从庭院跟到猪圈、再从猪圈走回厨房,嘴里一直不停地讲:“阿母听我给你讲故事,阿母听我给你讲故事。”

在多年后的某一天,再回忆起母亲,蔡志忠的语调平和,隐隐约约中掺杂着怀念的情愫。兴致上来,他会压低声音,一板一眼地模仿起小时候母亲调侃他的话:“哇,那么厉害,玩得那么脏,这手不去剁掉怎么洗得干净啊!”

在父母眼中偏向乖巧、却又喜欢天马行空想象的蔡志忠还是惦记着离开家乡,去大城市实现自己的漫画梦想。

1963年的暑假,读初二的蔡志忠从彰化中学辍学了。因为台北一家漫画出版社“集英社”写信给他,邀他去画漫画。难得的机会,蔡志忠决意休学北上,一向与他交流很少的父亲淡淡地说了句:那就去吧。眼都没有抬一下。

15岁的蔡志忠,独自一人提着皮箱,去往台北,“终于可以奔向自由天堂了”。

在那个通讯技术还不发达的年代,写信是最主要的通讯方式。而初次离家的蔡志忠,却从未主动写过家书,“我是乐不思蜀了”。在台北工作的蔡志忠,一年就回去两次,农历春节是一定要回去的,还有就是暑假,“父母总是念叨着我怎么还不回家,然后就一直催一直催”。

“我好像是个不念家的人”,蔡志忠对此并不掩饰。15岁离家后的岁月,蔡志忠回家的次数逐年减少。即便在电话已经普及的年代,蔡志忠依旧保持“出国三个月,都不会给家里打一个电话,到现在也是这样”。

这个有着“回家恐惧症”的漫画家,习惯用“画面记忆”来重温着家乡的点点滴滴。

“与花坛乡相邻的是秀水乡和芬园乡,都是美丽的名字”,花坛乡——确实是个意象美丽的名字,还有很特别的地理环境,“这里的山除开表面是树,有点石头,下面都是红土,没有半点杂质,可以用来烧砖。”

“被人摆布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朴素的白衬衣,有些破洞的卡其裤,光脚穿一双米灰色胶底布鞋。蔡志忠的打扮很简单,却是一成不变。

聚光灯下的蔡志忠带着些微羞涩、温和敦厚,与那个在媒体上放出豪言“我可以用101种方法,证明爱因斯坦的时间论是错的”的蔡志忠,是同一个人,但也有一种距离感。

和蔡志忠相识交往多年的台湾著名动漫制作人邓有立先生却不止一次对媒体说:“蔡志忠是个非常狂傲的人。蔡先生很孤傲,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个和他一样狂傲的人,让两个人去对谈。”

当然,蔡志忠绝对有着骄傲的资本。他的漫画已在44个国家和地区出版,有多种文字,已经发行了4000多万册。当蔡志忠在凌晨3点画漫画时,全世界有15部以上的印刷机正在印着他的作品。

即便是业余爱好他也能玩出境界。蔡志忠喜欢打桥牌,并且水平很高。“我大大小小拿过120多个桥牌冠军,还曾是台湾桥牌代表队的副队长,在牌桌上我会‘蹂躏’对手,把他的肚子‘气爆’。”这些他自是得意,问及近况,他回答时自信的语气容不得半点怀疑:“过两天去天津参加桥牌名人赛,拿个冠军就不打了。”

猜你喜欢

  • 郑板桥卖画智斗雁拔毛

    郑板桥任职范县期间,为官清正,执法严明,惩恶扬善,鼓励生产,仅用了两三年时间,就把县境内治理成一派安居乐业的太平景象。这一天,东乡大集,郑板桥一身秀才打扮,带了笔墨纸砚,骑上小毛驴,由一名衙役陪伴,去重操旧业——卖字画。当然,卖字画是个幌子

  • 请看见我的成长

    我头两年比较脆弱一点,后来就好得多了,越来越不在乎了。现在依然会有些影响,但要看那个非议是什么。如果人家讲得很有道理,比如“小四,你这个光用得不好、那里剪辑有问题”,这种客观的评价是一定要听的,我甚至希望听到更多这样的信息,我可以成长得更快

  • 我是电影小导演

    有人跟我说,偶尔也拍些不同的东西吧。我说,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托了咖喱饭的福现在的年轻人要成为独当一面的导演相当困难,但我很幸运。竟然因为咖喱饭就当上了导演。制片厂还在蒲田的时候,我是大久保忠素导演的助理。那时候的导演威风八

  • 从不知

    生命是一朵花,爱情是花蜜。我们一生像一只勤劳的蜜蜂寻寻觅觅。希望开花结果,拥有一朵最美的花朵,把她留在身边,悉心呵护,地老天荒。曾经演过许多爱情故事,做过无数深情汉子,恋过不同性格的女子;激情浪漫,暴雨狂风,生离死别,痴心缠绵,细水长流,各

  • 李连杰初闯好莱坞的故事

    李连杰初到好莱坞时,几乎没有人看好他,好不容易有一家电影公司愿意请他出演,但片酬很低,只有100万美元,而且是演一个反派角色。李连杰犹豫不决,说自己要经过慎重考虑之后,才能答复。但是,等他答应出演时,对方却改口了,片酬降为75万美元。钱不是

  • 施瓦辛格励志小故事

    1947年,一个出生在战后奥地利普通家庭的男孩,却在日记里立志长大后要做美国总统。但如何能实现这样宏伟的抱负呢?年纪轻轻的他,拥有了伟大的目标,经过思索,拟定了一系列的连锁目标:做美国总统首先要做美国州长→要竞选州长必须得到雄厚的财力后盾的

  • 一个价值2500万美元的承诺

    1963年4月,他出生在北京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小学二年级那年暑假,在学校习武班表现出众的他被北京武术队教练相中,此后一头栽进武术世界。轻率的选择,很快就让他尝到了苦果。婚后的日子,他过得并不快乐。虽然黄秋燕对他照顾有加,可是在她身上,他就

  • 一个落榜少年的现实漂流

    李安,一位享誉世界影坛的大导演,在第85届奥斯卡颁奖礼上再次获得“最佳导演奖”,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也成为颁奖礼上的最大赢家。可以说,李安是一个电影奇才,可他在高中时代的表现并不突出,曾两次高考落榜。最后,他考上一所专科学校,走上了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