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中国最年轻的状元莫宣卿简介 莫宣卿结局如

中国最年轻的状元莫宣卿简介 莫宣卿结局如

收录日期:2025-11-20 16:40:32  热度:10℃

从唐高祖时的第一个科举状元孙伏伽开始算起,一直到清朝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为止,中国科举史上一共出了777为文武状元。

现代的中考、高考我们将之称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知识分子这个群体在古代的数量也是极为庞大的,曾经涌现出了数以百万计的举人和十多万名进士,状元就是这群人当中最为耀眼的存在,而年龄最小的状元莫宣卿则是比普通状元更加耀眼的人。

作为我国科举制度时代最年轻的状元,莫宣卿高中状元时年仅17岁,他是岭南地区的第一个状元。

古代的岭南素来被看作蛮夷之地,其政治、经济、文化远远落后于中原地区,因此自从科举制建立的那天起一直到唐宣宗在位时期,中间间隔250多年,但是岭南地区竟从未出过一个状元,直到莫宣卿的出现,才打破了岭南无状元的尴尬局面。

根据莫氏族谱的记载,莫宣卿是遗腹子,他的亲生父亲莫让仁很早就过世了,后来莫宣卿的生母梁氏因家境困难而改嫁给莫及芝,莫宣卿便跟随母亲与继父一起生活。

莫及芝家境富裕,为人乐善好施,他视莫宣卿如亲生子,父子感情十分深厚。

莫宣卿从小就聪慧绝伦,相传他七岁就能吟诗作赋,十二岁就参加州试中了秀才,久而久之他就有了神童之名。据说,莫宣卿小时候曾被一群孩童欺负,莫宣卿心中气愤,当时就在地上的泥沙里写了一首诗:我本南山凤,岂同凡鸟群。英俊天下有,谁能佑圣君。看得出来,莫宣卿从小就有非凡的文才。

唐宣宗大中五年,十七岁的莫宣卿被宣宗钦点为状元,被任为翰林书院修撰。

莫宣卿这么年轻就有这番成就,不难看出他将来只会更加厉害,位极人臣也不是没有可能。可惜的是,天有不测风云啊,莫宣卿的结局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好。

莫宣卿还乡省亲,他的母亲不肯和他一起去北方定居,莫宣卿是个孝子,他不愿与母亲分离,希望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就上书请求朝廷将他安排在南方任职。

唐懿宗体恤莫宣卿的一片孝心,就改任莫宣卿为浙江台州别驾,随后莫宣卿就带着家人们去台州赴任,但是在半路上他却患病去世了。

关于莫宣卿的去世,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说的是莫宣卿的生父莫让仁是个老实敦厚的农民,莫让仁是在做农活时意外去世,等家人找到他的时候,他的尸体被白蚁团团围住。后来,家贫的莫家连棺材也买不起,只好将其在附近的水沟边挖个了坑安葬他。

不巧的是,莫让仁的葬地正好是一个地师看中的生龙口,葬下去以后他的子孙是一定会大发的。可惜,莫让仁被下葬时,尸体没有对准独木村,而是对准了荔枝村。莫让仁下葬之后的第二天,地师来这一看,大为叹息地说:这口山地竟被人先得了,可惜就是差了一点,独木不向向荔枝,得了英雄失了尸。地师这句话正好应验了莫宣卿后来高中状元又尸不还家的事。

猜你喜欢

  • 坚持,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坚持是一棵会开花的树。只有懂得努力并坚持不懈的人,才有可能开出灿烂的人生之花……楼下有一个菜店,卖菜的是一位微胖的中年女子。我搬到这里五年了,每天几乎都到那里买菜。我每次去,只要店里没顾客,都会看到她坐在一个破旧的小凳子上,很安静地看书。有

  • 读完这首情诗,我又一次相信了爱情

    一前几天,一位朋友对我哭诉:她和丈夫是大學同窗,相恋8年才结束爱情长跑,婚后有一儿一女,她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幸福的女人。直到有一天,无意中从他的手机聊天记录里,发现他在外面有情人,已经整整3年……她说:“我从来没有怀疑过我们之间的感情,没想到

  • 远嫁后,他卖房来找我

    他舍不得女儿留在外地我没想到余春海会从淄博一路杀到安徽合肥,只为了逼我和谢勇分手。他黑着脸,站在公司楼下,说:“你现在就去辞职,不然我上去找你领导。”我没法,只好跟领导请假,带余春海去了宾馆。我赌气走在前面,余春海跟在身后。那是2014年夏

  • 已婚女人最大的亏欠是父母

    周末早晨,本想睡个懒觉的我,被隔壁邻居王奶奶和她儿媳妇小田吵架声音吵醒了。原来小田母亲生病了,小田回娘家看望母亲,孩子就交给婆婆带。王奶奶独自带了几天孙子觉得很累,就打电话让小田赶紧回来。小田回来后,婆媳两个因为小田经常回娘家的事情吵了起来

  • 仓库里的黄鼠狼

    一场重病后,黄鼠狼小姐瘦的皮包骨头。一个小小的墙洞连接着仓库,那里面有很多好吃的,她毫不费力气就钻了进去。这里的生活真是非常优越,衣食无忧,没过多长时间,她就已经很胖了。可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没想到覆灭的日子会来的这么快。这一天,刚饱餐了一

  • 找个有灵气的男人

    曾有位阿姨说出这样的话,我很认同——找男人,得找有灵气的家伙。所谓灵气,其实是指智慧。然而,聪明的男人很多,有智慧的却极少。如果他是一个可以理解二进位制等超级复杂知识的IT年轻人,你未必要跟他在一起;如果他为路上那只被压死的猫哀怜,你可以考

  • 不要等到失去

    我和他认识二十多年了,也经历了近十年的爱情长跑。在我的儿时记忆里,他就是那个到了饭点就跑我家,一边哭一边对我妈说“阿姨,我饿”的傻小子。在我22岁的时候,他对我表白了。那时候的我还在上学,而他已经踏上了工作岗位。那年2月14日,他问我晚上做

  • 把分手的出口留给他

    害怕,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前段时间,合肥少女苏岩毁容案让人触目惊心,虽制造事端的男孩尚未成年,依然觉得这举动实在禽兽。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这类事件颇多——比如一个男孩很残暴地杀死了女友,而他做出如此冲动之举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对方要和他分手,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