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我在南极做泥瓦工

我在南极做泥瓦工

收录日期:2025-11-20 13:24:35  热度:8℃

说到泥瓦工,几乎所有人都觉得这是一个难成大器的行当。可是,江苏省宝应县仅有初中学历的泥瓦工崔仑明,却把这一行做到了南极,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到南极做泥瓦工的打工者。他凭一身过硬的本领,不仅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而且还成了众多欧美国家以26万美元年薪争相聘请的对象。

自强不息,常年“洋打工”练就本领

崔仑明是江苏省宝应县泾河镇人。由于家境贫困,他初中毕业后就辍了学,和父母一起种地。3年后,为了多赚点钱,他来到泾河镇展丰对外建筑劳务输出公司,当了一名泥瓦工。

干了一段时间后,崔仑明觉得当泥瓦工不会有什么出息,连老婆都难讨到,就想改行。可父亲对他说:“世上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做任何事情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关键看你能不能把真正的技术学到手。”为了让他安心工作,父亲还托人给他介绍了一个女朋友。崔仑明和那个女孩处得非常好,两人很快就结婚成了家。

崔仑明所在的建筑公司挂靠中铁集团,经常有出国务工的机会。1994年3月,公司在坦桑尼亚承接了一项水坝建筑工程。由于坦桑尼亚国家较穷,各方面条件都不好,收入也不高,所以很多人都不愿意去。可崔仑明觉得到国外做泥瓦工能学到新鲜东西,就主动要求去坦桑尼亚,并很快被批准了。

由于坦桑尼亚的泥瓦工技术很差,崔仑明一到那里,就成了“师傅”。他手把手地教当地工匠,每天都在工地上工作十几个小时。期间他不仅积累了在热带地区施工的经验,还学会了管理涉外建筑施工。慢慢地,他成了泥瓦工中技术过硬、善于管理的人才。此后崔仑明又先后被公司派往以色列、阿尔及利亚、印度、英国、挪威等地做泥瓦工,并因此积累了各地施工的经验。

2007年9月中旬,我国国家科学考察队计划对南极进行第24次科考,在南极完成一些被列为国家重点工程的项目建设。国家把任务交给中铁集团,中铁集团领导经过慎重考虑,认为只有崔仑明有把握完成这项任务,就让他牵头组成一个包括他自己在内的12人建筑施工队伍。

打工极致,在南极做泥瓦工有何不同

崔仑明一行的主要任务是到位于南极深处的“冰穹A”地区,建设一个集科研办公楼、废物处理中心和污水处理中心等10项后勤保障项目为一体的大型工程。由于“冰穹A”地区科考战略地位特殊,因此成了南极考察4个必争点中仅剩的一个点。美国、德国和法国等国都已明确表现出建站的态势。而根据《国际法》和《南极条约》规定,南极无国界、无主权。也就是说,“谁占谁得”。所以,他们一行必须抢在其他国家的前面。

风停后,崔仑明带着工人,经过9天的艰难跋涉,终于来到距中山站806公里的“冰穹A”地区。这时他才发现那里看不到一点儿土壤,地面上除了积雪,就是堆积如山的石头。没有土壤就无法打桩,而打桩是施工的第一个步骤。为了顺利地实施计划,崔仑明想了个办法,用于孔钻先在岩石上打洞,再埋入钢筋,最后加灌,制成了经过抗冻处理的混凝土,这才解决了施工难题。

没想到就在这时,几个美国科考队员走了过来。其中一个美国人说:“你们占了我们的地方,必须赶快撤走,不然的话,我们就到国际法庭控告你们!”原来,根据“谁占谁得”的原则,虽然那些美同人还没来得及在“冰穹A”地区建筑考察站,但他们已经在所有他们认为比较好的地方用石块固定了地方。考虑到国际关系,科考队的领导只得让崔仑明等人暂停施工。

崔仑明万万没想到在南极这样荒无人烟的地方,竟然还会有“国际争端”。但时间不等人,工期这么短,耽误了时间怎么办?那天晚上,他急得一夜没睡好。快亮的时候,外面忽然又刮起了狂风。天赐良机,正是这阵狂风帮了崔仑明等人的大忙。

第二天上午风停后,崔仑明到外面一看,只见那几个美国人正慌忙地捡石头重新“摆石圈地”。原来,美国人前几天摆的石头早被头天晚上的狂风刮跑了,他们还想重新占地盘,而崔仑明他们头天在钻孔中埋入的钢筋因为有灌入的混凝土固定而纹丝未动。崔仑明灵机一动,带着两个人,拿着照相机走上前去,“咔嚓咔嚓”一通拍照,然后对美国人说,“我们已经在这里打了桩,刚才还拍了照片。这里已经是我们的地盘了,请你们马上离开,不然我们就会到国际法庭去控告你们!”美国人见状,自知理亏,只得悻悻地走了。

在南极施工,不能留下任何垃圾,连大小便都必须带回船上,运回国内处理。一次崔仑明到野外勘察地形时,突然内急,不得不在一个塑料袋中小便。由于气候寒冷,他眼看着尿出的小便一离开身体,就很快冻在了一起,等一泡尿撒完,塑料袋已经变成了硬块。尽管困难重重,可崔仑明顾不上了。为了抢时间,他带着工人,每天都工作15个小时以上。由于劳累过度,他的体重骤然减轻了8公斤,脸也被晒成了紫色。

经过艰苦努力,崔仑明等人终于把地面基础打好了,接下来需要吊装地面上的建筑。建筑物一般有几十吨重,而由于南极的风特别大,被吊车吊起来的建筑在空中直打旋,根本没法套进地面的镙丝孔中。实在没有办法,崔仑明只好钻到建筑物下面,一边手工校正,一边指挥吊车。幸好他胆大心细,指挥准确,否则,万一建筑落下来,他就会被压成肉饼。

南极的风经常达到20级以上。刮起狂风时,篮球大的石块都会被大风吹得乱飞,根本无法施工,人必须回到室内避风。2008年1月19日,崔仑明带着大家正在施工时,忽然又刮起了狂风。他事先考虑周全,在工地与住处间拉起了一根钢丝绳。大家当即抓着绳子,往住处摸索行进。突然,一块半斤多重的石头猛地击中崔仑明的胸部,疼得他差点松开手中的绳子。他知道如果松开绳子,人就会被风吹走,随时会有生命危险。因此,他咬着牙,仍然紧紧地拉着绳子半个多小时后,他们才艰难地走过那

猜你喜欢

  • 验车潜规则

    前言:作者为上海郊区松江区的老百姓,按理国际大都市要比内地很多地方开明的多,但是种种黑幕依然屡见不鲜,今天讲讲自己验车中的见闻。我的福特福克斯开了四年了,新车两年一验,上次委托4S验,这次决定自己去体验一下。据传闻闵行区和嘉定区便宜些,但考

  • 红包设的关卡

    三十岁的陈辉是刚从国外总公司派到香港的业务经理,对于新的工作环境尚且还在适应中的他,已经迫不及待地的想要开始大展拳脚了,谁知道他刚上任的第一单业务就遇上了麻烦。一九九二年的酷夏,又长又热,但办公室里却是格外凉爽的。看看手表,快十一点了,陈辉

  • 我错了,我真的不该会修电脑

    我很久以前学过两年计算机,什么计算机原理,二进制代码,数据库等等,1997年拥有了第一台PC机,自己瞎玩,一不小心系统崩溃是常事,那时网络没有普及,绝对没有因为下载岛国爱情动作片中毒的事儿!请相信我的单纯——至少十五年前还是认为电视里的美女

  • 古画失窃之谜

    序:一时,“52”大案轰动全国,省市县侦破专家及各路媒体记者云集古镇。媒体作了大量而又详细的报道。瘦猴似的余馆长在县有线电视台接受专访,他痛心疾首地向广大群众和程先生表示歉意,并说自己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幸好展品在保险公司投了1亿元巨额财

  • 生命最后七十二小时

    每日一故事,每篇都精彩!各位读者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如果自己的生命只剩下七十二小时,你该怎样度过人生最后的漫长时光?会有人带着自己最亲爱的家人去完成自己和家人最后的梦想吗?还是去花大笔的资金和时间在医院尽力为自己多争取一些时间?可能

  • 吃相

    “哎!哎!哎!哥几个!我宣布,今天中午工地上没饭啊……”早上刚开工不久,王老板就扯着嗓子冲着正在工地上干活的工友们喊。王老板的话声未落,离王老板较近的大明立刻就不干了,吹胡子瞪眼睛的吵吵起来,“什么?没饭?!你想饿死俺啊!”“呵呵!别急,听

  • 医生的红包情结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医疗事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然而,纵使有日趋完善的制度设计,基于医患间的传统博弈不会改旗易帜,并由此衍生出一系列惟妙惟肖的人间小品。仅以“红包”为例,枚举小品两则,以飨众看客。新年伊始,某综合医院为创建“全市无红包医院”

  • 年年半个月

    广联塑胶模具厂会客室。老总陈广禾静心听完上门订货的客商赵俊讲完,敲敲烟盘推向赵浚,说:“抽支和气草。行。我努力。”赵俊敲敲玻璃圆桌上的订单,笑笑,说:“陈总,不能说‘努力’啊!行就行,不行就不行。”陈广禾拈起一支烟点燃,说:“行,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