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亲情豆腐

亲情豆腐

收录日期:2025-11-20 18:57:58  热度:8℃

公司对面的一家餐馆开张,热热闹闹地放鞭炮,从办公室里看过去,是一家规模中等的家常餐馆。中午下班,几个同事约在一起,过去吃午饭。

一进门,一个女孩笑意盈盈地迎上前来,领我们入座。女孩穿蓝色碎花上衣,蓝布裤,宽宽的裤脚,黑布鞋,蓝头巾,是店里的特色店服,和她神情中那几分乡村女孩特有的羞涩很协调。女孩十八九岁的样子,声音清脆甜美,笑容真诚。

她把菜单递过来,我们凑在一起翻看,随意地问“小妹,有哈好吃的,推荐一下。”

女孩抿抿嘴唇,报了几样特色菜,然后说“我们店的‘蘸汁豆腐’很不错,豆腐嫩,味道纯,又有营养,女孩子吃了可以美容,还不会长胖,点一份吧。”不像介绍其他菜品,一份“蘸汁豆腐”,她用了好多词来形容,口气也有点迫不及待。

“是招牌菜吗?”我抬头问她。她的脸忽然有点红了,摇着头。

“不是的,不过……”她小声说,声音又急促起来,“不骗大家,真的很好吃,可以尝一尝啊。”

我们都笑起来,菜单上,一份“蘸汁豆腐”不过几块钱,实在不是太值得去推荐,就要了一份。

菜陆续上来,包括那盘“蘸汁豆腐”,尝了一口,味道的确不错,不像市场上卖的豆腐那样水,它的颜色也好看,像小时候吃过的农民挑去城里卖的那种老豆腐,蘸的调味汁是韭菜花,也像自己家里做的,味道很纯正。女孩没有撒谎,这道“蘸汁豆腐”虽然不是店中的招牌菜,但的确可口。

这时邻座来了其他顾客,女孩去招呼他们,听到又向他们推荐“蘸汁豆腐”…一

以后,几个同事常常去这家餐馆吃午饭,也常常会接受那个女孩的服务,她已经认得我们,不再刻意推荐了,但总要试探着问上一句一“还要‘蘸汁豆腐’吗?”问完,脸依然会微微泛红。

偶尔会拒绝,但大多时候都会要上一份。这样一道菜,花不了几个钱,又如她所说,女孩子吃了可以美容,还不会长胖。清爽的味道,每天吃也不会厌烦。

也常常听到她对新顾客介绍这道菜,用词更加丰富,说起来更加流畅,只是不知缘故。

那天有同事过生日,过去吃饭,要了个小单间,没想到服务的还是她。她说有个负责包间的女孩请假了,她来代替。

因为有热闹事,那天我们破例要了些贵一些的菜,直到点完她忽然抬起头小声问“今天不要‘蘸汁豆腐’了吗?”

我们先愣了一下,然后都笑起来,成心要逗逗她,我问“为什么总介绍那道‘蘸汁豆腐’?是不是卖多了,你会拿提成啊?”

她的脸霎时红起来,不是以往那种羞涩的红,而是因为着急涨红了,她急忙摆手说“不,不是的,不是那样的

“那为什么呢?”同事说,“你要是不说原因,以后我们再也不吃‘蘸汁豆腐’了。”

女孩的嘴唇又抿起来,低着头,沉吟了一小会儿,小声说“我说了,你们可不许说出去。”

得到我们的保证后,她才说:“这些豆腐是我爸做的,韭菜花是我妈做的。我来城里打工,他们不放心,也来了,在城里租了个小房子,做我们家乡的豆腐和韭菜花。我来了这个饭店,我爸就决定把做好的豆腐送到这里来,这样,每天他们都能来看看我。开始老板不想要,我爸说了很多好听的话,老板才答应卖一段时间看看,如果卖得好,就一直要,不好就算了。老板不知道我是他的女儿…”窄小的空间,所有的声音都静止下来,只有女孩细细的声音,在慢慢描述一个关于爱和生存的温暖画面:一个沧桑的男人,在城市的某个角落,和自己的妻子一起每天泡豆子、磨豆腐、做韭菜花,然后大清早骑着三轮车赶到这家餐馆:而他们心爱的女儿不管睡得多么晚,也总会早早起来,假装无意间碰到,帮他们把豆腐抬到后厨,没有人的时候,母亲会飞快取出一些小点心,或者水果,或者换洗的衣服,塞到女孩手里,而隔一段时间,女孩会塞给母亲一些钱,是她打工赚来的钱,那些钱他们要攒起来,在家乡盖一栋新房子,母亲还会留一些,做女孩的嫁妆……

女孩不再说话,怯怯地看着我们。好半天,竟然没有一个人说话,最后是过生日的小何打破沉默,说:“今天是我的生日,请大家每人吃一份‘蘸汁豆腐’。”

女孩诧异地看着她,慌忙摆手说:“别别……姐姐,豆腐吃多了会腻的。”

“小妹,我们爱吃。”小何说,“真的爱吃。”

我们跟着附和,然后催她:“快写上啊,一人一份。”

女孩站在那里看着我们,拿起笔去写,眼泪却忽然掉了下来。她边擦眼泪边不好意思地笑,擦完眼泪,拿着单子跑了出去。

从那以后,每次去这家餐馆吃饭,不管见没见到那女孩,我们都会主动地首先点一份“蘸汁豆腐”,并告诉所有熟识的人,如果去我们单位对面的那家餐馆吃饭,请一定要点一份“蘸汁豆腐”。因为那盘豆腐里,装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猜你喜欢

  • 佛先生,你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我怀疑全美国所有不快乐的人都在深夜时给卡佛打过电话,不然他从哪里知道那么多悲惨的故事。他小说里的主角都是些倒霉鬼、失业者、傻瓜,在每个濒临崩溃的瞬间茫然四望,思索人生怎么就走到绝境。美国作家雷蒙德·卡佛不像他笔下的人物,但这些人物都是他。他

  • 自由如莲徐徐开

    梁晓声说她的语言里有一种“脱口秀”的风格,是对语言的天生的灵气;《泰晤士报》说她是一位不凡的女作家,一个令人惊奇的故事;而她自己却说,她是一个极端自由的灵魂。你知道她是谁吗?是的,她就是严歌苓。1957年出生于上海,从小生活在书香世家,阅读

  • 苗子的“调皮”

    20世纪90年代初,有一次在北京和吴祖光、丁聪等老先生吃饭。饭桌上谈笑风生,话题说到了远在澳大利亚的黄苗子先生,两位老人争着“揭发”这位老朋友的“劣迹”。丁聪说,有一次,他去参观一个展览,工作人员告诉他有一件展品丢失了。丁聪走去一看,原先挂

  • 泡在酒里的老头

    妈妈高兴的时候,管爸叫“酒仙”,不高兴的时候,爸又变成了“酒鬼”。做酒仙时,他散淡洒脱,诗也溢彩,文也隽永,书也飘逸,画也传神;当酒鬼时,他口吐狂言,歪倒醉卧,毫无风度。仙也好,鬼也罢,他这一辈子,说是在酒里“泡”过来的,真是不算夸张。据爸

  • 写给宋茜的一封信

    我曾经也以为,你会带着红或钱的目标,远离最初的那个你,把你口中的孩子们抛弃。还未组合出道,你的美貌和才艺就已经获得大牌广告和明星的青睐,你分明可以以明星身份继续,但你却以偶像组合的姿态带着几个与你年龄有很大差距的妹妹,用近乎杂技的表演征服舞

  • 我将是你的镜子

    1987年2月22日,安迪·沃霍尔因医疗事故突然离世,这个消息使这座城市黯然失色,大家都沉浸在伤感之中。安迪·沃霍尔出生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从捷克斯洛伐克移居美国的父亲在矿上工作,安迪是个喜欢围着母亲吃零食、听故事的孩子。单调消沉的童年

  • 吴镇宇:害怕自己离开时,没人教Feynm

    吴镇宇不爱交际,圈中好友不多。和太太出门逛街,偶遇好友刘青云夫妇,互相就说了句:“嗳!是你。”然后很默契地各走各路。他太太被朋友询问:“为什么你先生这么酷?出来见面不说话。”他就对太太说:“最好把你的朋友和我的朋友分开,我对交友本来就不热衷

  • 吃神大仲马:写作使其富有,耽吃使其贫困

    肉呈棕色,调味很重的阿尔腊肠,鲜红耀目的带壳龙虾,色彩鲜明的大虾,外面有刺而里面细腻上口的海胆,还有为南方食客所极力赞美、认为比牡蛎还鲜美可口的蛤蜊——这一切,再加上无数从沙滩上捕来的,被那些渔夫称为“海果”的各种珍馔美肴,都呈在了这次婚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