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两份遗嘱的风波

两份遗嘱的风波

收录日期:2025-11-20 19:05:55  热度:10℃

刚办完父亲丧事,姐姐林英就来找妹妹林梅商量父亲房子的事。

林梅母亲去世后,父亲不愿离开自己的房子去跟子女住,一直住在这幢老房子里,随着年龄增高,姐妹俩就托人找了一个叫刘小妹的女人来照顾父亲的生活。

父亲离世留下的唯一财产就是这幢老房子。哥哥在没有林英说,父亲去世前没有留下遗嘱,房子理所应当由哥哥林建他们兄妹三人共同继承,可哥哥林建因患肺癌在父亲去世前三个月就离开了人世。父亲的房子就由他们姐妹俩继承。

林梅同意了林英的提议,但提出要求要住父亲的房子,就这样,姐妹俩口头上达成协议,父亲的房子给林梅住,林梅在办理过户手续时,必须把市场评估价一半的房钱付给林英,就可以到房管处办理房产过户手续。

就在林梅准备和林英要到房管处办理过户手续的前一天晚上,林梅家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她叫刘小妹,是林梅父亲生前的“陪护。”她是林梅父亲的同乡,比林梅父亲小27岁,比林建小5岁,比林英大4岁,与林梅兄妹是同辈人。

刘小妹离婚不久,经人介绍认识了林梅的父亲,知道了他是个空巢老人,一人住着一套200平米的大房子,儿女们只有周未或是假日才有时间回来照看他,平日就独自生活。刘小妹认识林梅父亲不到一个月,就自己搬进林家。

搬进林家没几天,刘小妹就借口说自己在林家的身份不清,要林梅父亲与她办理登记结婚登记,可林梅的父亲知道自己年事已高结婚是不可能的事,让刘小妹立即搬走,可没去几天刘小妹又借口说自己没住处又搬了回来,这到好一住就是几年。

今天,她突然出现在林梅家,林梅颇感意外。刘小妹进到林梅家一改往日的奉承,而是趾高气昂地对林梅说:“这房子你不能住,你爸已经把房子留给我了,这是他的遗嘱。”说着从包里掏出一张信笺递给林梅。

林梅接过信笺一看,差点晕到在地上。这是一份房产遗嘱的复印件,遗嘱上写道:“为了感谢刘小妹对我的照顾,本人愿意把上海路25号6幢一单元502室的房子留给刘小妹。”遗嘱的右下除了父亲的签名外,还有两个见证人签名。

林梅感觉自己被人从身后打了一闷棍,一下子傻眼了。她不相信这是真的,可又找不出任何返驳的理由,只好拖延说要核实遗嘱的真假,在决定是否从父亲的房子搬出去。

刘小妹走后,林梅立马赶往林英家,她把刚才家里发生的事原原本本的告诉了林英。

“不可能!决不可能!遗嘱肯定是假的,爸决不可能把房子给她的,要不就是在父亲患了老年痴呆时写的”林英愤怒的喊道。

“我也不信,可遗嘱上的签名确实是父亲的,不信你看,林梅拿出那份遗嘱递给林英,林英很认真地看了几遍遗嘱说:“遗嘱上的签名的确是父亲的,咱们只有去找律师问问能怎么办。”

第二天,姐妹俩如约找到哥哥的朋友马律师,马律师看了遗嘱后,劝她们姐妹俩最好放弃,还让林梅尽快搬出那套房子。

林梅始终不信父亲会把房子留给一个不相干的人。她开始搜寻父亲家每一个可以夹藏遗嘱的角落。

功夫不负有心人。林梅终于在卧室角柜锈迹斑斑的饼干盒里找到了父亲深藏的公证遗嘱。遗嘱上写道:“本人自愿把上海路25号6幢一单元502室的房子留给小女儿林梅,由林梅拿出5万元分别给林建2万元,林英2万元,刘小妹1万元。”内容与刘小妹手里的那份绝然不同,但是立遗嘱的时间比刘小妹那份早了4个多月。

不过,林梅还是喜出望外拨通了林英的电话,把找到遗嘱的喜讯告诉了她。林英并没有像林梅那么高兴,那林梅并不知道父亲去世之前去找过林英,他告诉林英要把房子留给林梅,让林梅拿出2万块钱给她。当时林英还气愤地同父亲大吵,说父亲太偏心,自己也是他的女儿,凭什么房子只给留林梅一人。因此,父亲去世清理衣物时,林英曾经暗地里找过这份遗嘱却没找到,所以她急着想把房子的事给办了,谁知半路杀出个刘小妹把事给搅黄了,还让林梅找到了遗嘱。

不久之后,林英提出上诉要求撤销之前签订放弃母亲房产继承权的公证声明,申请要回母亲房产的继承权。同时还提出刘建应得的2万元应由她来继承。这期间,刘小妹也把林梅告上法庭,提出自己手里的遗嘱立于林梅那份遗嘱之后,申请由要回房子继承权。

最后,法院宣判:林英申请要回母亲房产继承权无效,房子归林梅所有。由林梅拿出3万元给林英,1万给刘小妹。

猜你喜欢

  • “孝子”上坟

    对于张老头来说,这已经是属于他的第十个清明节了!老张头,不高不矮,不胖不瘦,不抽烟不喝酒!老张头,虽老伴早走,但留有三个儿子。村里人都羡慕他好福气!老张头去世的那天,他的三个宝贝儿子都很忙,没有回家!老张头的那副棺材都是村里人凑的钱买的。又

  • 赶场天打架

    知青的经历是难忘的,知青生活并不全是充满坎坷和不幸。回忆起在农村赶场的情景,现在仍觉十分有趣,给那时平淡的生活增添了色彩。退休下来我还有到乡下去赶场的兴趣。赶场是农村特有的民间商贸往来活动,就象城市里逛农贸市场,但规模要大得多,丰富得多。赶

  • 自然规律

    小王是养鱼的。一日,小王去市场拿鱼苗,拿了五万养殖鱼,但他不仅买了鱼苗,也买来了一些吃鱼苗的鱼和与鱼苗抢食物的鱼。我上前问他:“为什么买对你养殖有害的鱼?”他笑笑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吧。“从前有个国王,他很喜欢兔子这么可爱的动物。他知道兔子会

  • 交通警察

    上午,我骑一辆“28凤凰”往单位急驶,骑到幼师附近时,不料迎面杀来一辆“26飞鸽”,两车相遇,“哐哧”一声,对方人仰马翻,而我幸好人高马大,当“凤凰”向右侧倾斜时我右脚点地,得以支撑不倒。我一看对方红衣绿裙、粉面秀发,原来是一位俏妇人。我赶

  • 展览会

    一次我应邀参加一个摄影展览。来到展览厅,陈列在眼前一张张各式各样的摄影作品,简直是相当的壮观。参观展览的人特别的多,大多数的都是专业摄影家,其他的也是社会各界名流人士。大伙认真的观赏着每一张摄影作品,摄影作品各有千秋,展示出一系列不同主题、

  • 小响治污

    晌午头,小响提着一只甩着尾巴的大鲤鱼去了村东头的勤发电镀厂。正数钱的吴三发看见小响就美吟吟地说:哟,大学生回来了?见拎着鱼,又故作嗔怪地说,来就来吧,还拿东西?小响说,我可不是送礼啊。我是想让你尝尝这鱼是啥味?吴三发说,能有啥味?还能有牛肉

  • 几个一的故事

    一定要平分1947年,在四川盆地的周边的一个山区农村里有一家姓熊的农家,熊老头有两个儿子,大儿子熊威有四十岁了,生有三儿两女。小儿子熊武才二十一岁,刚结婚。熊老头一家人勤劳朴实,省吃俭用,家庭和睦,有点结余就存起来买田置地,当时他家田地一起

  • 许半仙轶事

    许半仙邢台县霍楼村人,是个即懂爻卦奇门遁,又精通阴阳宅子的老先生,因为他的脾气好,谁家有了疑难杂事,大都愿意去找他说一说,算一算。他也有求必应,为他人排忧解难。因此,在在当地也颇有些名气。他的一些事也远传他乡,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一: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