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勤不补拙

勤不补拙

收录日期:2025-11-20 18:11:19  热度:8℃

一只啄木鸟见到一群鸬鹚箭般射入水中而后噙鱼而出时怡然自得的神态,他想:“我的嘴强直如凿,连硬木都不惧,难道反不如这些家伙?”

“今后,我也吃吃这大鱼大肉!”

于是,他尝试性地向水中的鱼儿凿去,谁料到,这一试,直呛得他头晕目眩喉难受!

“书本,爷们儿也翻过,好歹知道‘勤能补拙’!爷们儿就要将这尝试进行到底!”

于是,他一次又一次地向水面扑去。

最后,森林里的动物们都知道啄木鸟弄得一身“恐水病”……

在这里,我要将这个故事翻出来晒一晒是因为它对我们好多人还有一定的教育作用。

我们中的好多人一直被“勤能补拙”忽悠而不知,以致盲目地在自身所不擅长的领域“勤奋”!

这样的结果往往是:越“勤”越“拙”,越“拙”越“勤”,不信邪地向世人证明自己的“执著”。

孰不知,他是上了中国文化中“客套”语言的大当!

中国文化讲究客套,讲究谦逊,文采飞扬的文章高手在人前偏称自己的文字为“拙文”,眼光如炬的人生圣哲在人前偏称自己的见解为“拙见”。

这“拙”非真“拙”,这“拙”其实是:特长、聪明、灵活!

勤奋地发挥特长,当然能出成绩!

如果“拙”是真“拙”,即:拙劣、笨拙、死板,那么越“勤奋”越离目标远,谁都清楚这一点。

大家不清楚的往往是:成功者的谦逊语言里含着模糊视听的毒素,只有将它们“消毒处理”后,它们才利于我们的机体有益地吸收!

否则,我要告诉你:勤不补拙!

猜你喜欢

  • 醉卧鬼谷岭

    半夜,于二民从朋友家喝酒散席后,已经醉了。凡是醉人都不承认自己喝醉,这是真醉。朋友要留下他过夜,说路上不安全。他说,不安全那是图财害命,我身上分文没有,谁要害我那是他有病,但有病的人半夜不会出门的。朋友说,不安全不是指活人怎样你,是你经过的

  • 鬼节

    以前我们这边的鬼节很多人是不在乎,觉得那天其实没什么怕的,直到有一次隔壁村的意外,大家才把这天放心上,不敢一个人外出去山上。记得那时候我还小,那时候刚好到7月14。我们隔壁村一个少妇一大早就起来去百丈岩山顶的佛殿上香,当时她婆婆叫他别去,那

  • 砍断不会倒的树

    那次以后我爸就去了别的林场,那林场也是在大山深处。一派原始森林的风光,以前大家上山都有讲究,还要祭山神。每天早上起来后都不能说话,更不能叫累啊”痛啊”之累的,这样叫的话就犯了忌讳,厄运就会降到大家身上。那天早上我爸的

  • 农人戏弄貔狐仙

    莱城西北方向四里之外有座山叫宫山子,宫山子既不峭壁悬崖也不峰峦叠翠,但却闻名鲁中大地,究其原因应验了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名言。然而,这仙可不是什么神仙,只不过占了一个仙字而已,貔狐

  • 鬼报仇

    相传,清朝年间凤凰城里一贡士到京城里参加殿试,此届殿试与往年一样在天安门保和殿内进行。殿试那天的保和殿内外非同寻常,里三层外三层均设立岗哨,可谓针扎不透,滴水不漏。清晨,通天大锣响过,贡士完成神来鬼到”的通天呐喊,然后手持笔砚走

  • 张道一写寿联

    清朝进士张道一,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可谓一代才子,可谓莱芜史上首屈一指的文化名人。话说弃官回乡后的张道一曾经有一天来到章丘地界游玩,当路过一村庄的一深宅大院时,听到里面热闹非凡,喜好热闹的他不假思索,立即跨门槛进深院,直朝人声鼎沸的正北方向

  • 千万别乱捡路边的安全帽!

    这是一个发生在乡下的故事。有一个叫王刚的人,他家境贫寒连一个安全帽都舍不得买。一个雨夜,王刚回村里,在路边的草丛中发现了一个安全帽,王刚如获至宝似的捡起安全帽,带回家。自从那以后,本来善良老实的王刚却变成了一个酗酒如命,无恶不作的人,并把那

  • 没有裤子穿的鬼魂

    小波的爷爷,刚死没多久,大概也就一个月吧。小波是个孤儿,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和爸爸离婚了,离婚后,妈妈就走了,而小波则跟着爸爸生活。后来,不知道怎么,小波的爸爸,被鬼缠身,到最后,居然死掉了。于是,小波就和他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如今,爷爷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