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母爱得冷酷一点

母爱得冷酷一点

收录日期:2025-11-20 21:41:43  热度:8℃

如今最火的母亲,非梦鸽莫属。她做的每一件事、说的每一句话,都会成为一条新闻。指责律师,与公众舆论为敌,与同案的嫌疑犯家属翻脸;不顾事件本身的恶劣性,一遍遍地对着镜头说:我儿子是一个好孩子……

你永远想象不到母爱可以付出的上限在哪里。杭州一位大妈,担心工作很累还要为车位发愁的儿子,每天赶在儿子出门前,骑车一小时到他单位附近,用身体为他抢占车位;一位在北京打工的母亲,为让儿子能留在身边上学,不惜以身试法造假章、买假证,结果被警方当场拘捕。

再荒唐的做法,因为出自母亲之手,都可以得到体谅甚至原谅。好莱坞电影把这层认知制作成剧本必备桥段——律师对陪审团说:“对,她杀死了对方,但她是母亲,母亲有权利和义务保护自己的孩子,无论用什么方式。她不过是出于爱的本能。”

母爱是一种本能,我们都这么认为。“母亲为孩子做什么都不过分”,“母爱就该是以血换血、以命抵命的爱”,有了孩子,再圣母的女人都愿意化身凡人,以俗人对亲情的理解去要求自己,宠爱、偏私自己的孩子。“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也得先爱够了自己的孩子,才能延展出去。

因为它是本能,顺从本心付出即可。但顺从本心的爱却可能是世间最懒惰的爱,因为她不必思考,不用取舍选择,更不会去想选择的后果影响。

在李某某一案的微博评论中,我看到这样一条评论:她(梦鸽)的爱至为狭隘,自家的孩子尊若菩萨、他家的子女贱若泥斑。

我曾给母爱分等,最次一等不算爱了,管生不管养,随时可为“爱情”牺牲子女,新闻时有报道;次一等是根据心情来施舍,自私的爱;再高一等是永远包容体谅付出,无底限的爱;最高一等是理智得甚至有些冷酷的爱,比如孟母。当她三迁时,绝对不会考虑孩子是否适应新环境、频繁搬家会不会给儿子的心理造成压力等问题,换成现代话,就是“如果他不知道什么对自己好,那就让我帮他决定”。

理智的母爱表现出来,往往显得残忍。比如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摔倒在地,当父亲的想冲上去抱起孩子,却被母亲拦住——她不但拒绝自己扶起干嚎着求助的孩子,也不允许周围人这样做。

表面上她的束手旁观显得冷漠无情,但她的无情是基于理智,这种爱需要她付出更多:因为要思考和忍耐,当她听着孩子的嚎哭时,会遭受复杂几倍的煎熬。

爱得包容,让孩子轻易就感受到母亲是爱自己的,对母亲产生心理上最不可分割的粘连,容易;母亲很难抵抗住孩子求助的声音、无辜的表情,她们容易在“孩子是需要我的”认知里找到成就感。

而爱的衡量标准,让理性的爱总是遭受非议,要爱得无痕迹,爱得理性,最难。理性的母亲知道自己在孩子的世界里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于丹在《论语》心得处世之道中,引用了一位英国心理学博士的话: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离别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猜你喜欢

  • 鹿王的故事

    很久以前,在一座森林里,有一只雄伟珍特的鹿王,它身材高大魁梧、顶角挺拔峥嵘、四蹄温润如玉、双目炯炯有神,遍体长满了五彩的绒毛。这只鹿王率领着几千头梅花鹿,一起生活在那山青水秀的好地方,饿了吃林中的嫩叶鲜花,渴了喝溪中清澈的泉水,无忧无虑、自

  • 仙叹的故事

    从前有个富人,名叫仙叹,他的家产多得难以计数,谁也说不清他到底有多少钱。仙叹后来信了佛教,心想:“世上的一切,都是变化不定的,连生命和财产,也不是永远属于自己的,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失去;只有多做好事、积点功德,才是真正有好处的。”于是他马上

  • 波耶王的故事

    从前波罗奈国有个国王,名叫波耶。他当政时以仁慈之心治理国家,从不用武力,老百姓也都遵纪守法,国内太平无事。武器、监狱等全部废除了,大家丰衣足食,连天神也赞叹波耶王的善行。邻国的国王,听说这个国家如此繁荣富足,便与大臣们商量:“那个国家如此富

  • 太子迦兰的故事

    以前,波罗奈国有个国王,他去世时,把王位传给太子迦兰。迦兰认为自己的德行还不够,就把王位让给弟弟,自己则带着妻子,一同入山学道去了。邻国有个人因犯罪而被割去耳朵鼻子、砍去了手脚,人们把他放在一条破船上,让他顺流而下,听天由命。罪犯抱着一线求

  • 萨波达国王舍身救鸽

    舍身救鸽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国王名叫萨波达,他心地善良,为人慈悲,经常济困扶贫,行善积德。天帝释知道这一情况后,十分担心,感到自己的座位底下直发热。因天帝释这地位,并非终生制,无论是谁,只要坚持修善积德,修行到一定的程度,死后便能转生到天堂

  • 乾夷王施头

    从前有个国王,名叫乾夷,他为人忠厚,聪明能干,是个热心人。他对百姓的疾苦,也非常关心,常常想尽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因此,方圆千里的百姓听说了,纷纷从四面八方前来投靠他。但是,他的善行、为人,尤其是得到众多百姓的拥护,却使得有些人极为恼恨。

  • 国王与天帝释

    从前有个国王,对百姓非常仁慈,心里常常想着百姓的疾苦。每次他出去巡视,都在车上满载着衣服、食物、药品等,用来接济那些穷苦和有病的人;看到死者,他总是亲自去处理后事。他想了许多办法,以求改善百姓的生活,也常常责备自己:“国君缺乏道德,才会弄得

  • 门前那座山

    门前有座山,每次出门寻找事物的时候都能看见它,爷爷说那里不能去,因为那里住着一个四爪怪,眼睛如铜铃,嘴巴会咬人。听了爷爷的话我真就不敢去了,只能在每次出门的时候绕道而行,山上茂密的草丛一眼望不到边,那里会不会有很多好吃的食物,至今我还没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