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低调的爱

低调的爱

收录日期:2025-11-21 15:36:41  热度:10℃

世人很少提到她,她如雪地里的鸿痕,悄然无息地被掩盖。人们提起她的男人、她的至爱,那是一个中华民族史书中熠熠生辉的名字。当那个男人永离人世时,她的痛并不少于在男人最后岁月里伴在他身边的女人。

1891年,年方十九的她遇到了他。她出身贫寒,被他的才华和革命理想打动,立志与他共赴中华革命的水深火热。她跟随男人,足迹遍及日本、新马一带,无怨无悔。男人的朋友曾题诗咏她:“望门投宿宅能之,亡命何曾见细儿。只有香菱贤国妪,能飘白发说微时。”

那时,他的长子出世,他已有了名分上的妻。那时,还未出现后来人们赞颂的另一段他和别家女子的爱情。那段峥嵘岁月或许是她最耀眼的日子,她与他为革命奔走,相濡以沫。他流亡到日本时,她是他的联络员,为他洗衣做饭、传递密函、运送军火。她对他的感情,是乱世里坚韧的磐石。

跟随生命中的这个男人辗转十余年后,她患了肺结核,担心会传染给他,她选择了默默地离开。这一离别,让两人的关系再也没有亲密过。男人成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后,世人猜测她的隐退,她道:“我跟中山反清,建立中华民国,救国救民的愿望已达到。我自知出身贫苦,知识有限,自愿分离,并非中山弃我,他待我不薄,也不负我。”她告别亲友只身前往南洋,隐居于马来西亚的槟榔屿。椰风棕影,可会探听到她的忧伤。她的躬身谢幕,是生命里低缓而有力的留白,她已经走过了他的人生。

她一直做孙中山身后无名分的女人,原名香菱,又叫瑞芬,排行第四,人称“陈四姑”。他的家族后人,始终尊敬她。她在南洋,当地侨界人士称她“孙夫人”。在男人的第二次婚礼隆重上演时,她静静地说:“中山娶了宋夫人,以后有了贤内助,诸事顺利了,应当为他们祝福。”

她云淡风轻的表情和话语里,沉匿了多少烽火岁月里累积的真情。她对他,始终无怨。她跟随他的14年光阴,是她最美好的季节。是甘愿,就不怕难;不甘愿,才会放声哭喊。他的一只珍贵怀表,上面有他的名字“Mr。Sun”,只赠予她。岁月将爱情洗去光华的影子,爱情的信物藏下了她一生的情感。

他是伟人,她只是平凡女子。他需要被人仰望,于是,她选择被人遗忘。人间世俗的情感与革命的理想本无冲突,伦常之理却将她的感情深深掩埋。岁月将她嬗变成沧桑老妇,她在世人的遗忘里更显安详。

1960年,在瑟瑟秋风中,她的生命安静地画了一个句号。这个淡泊宽容的女子,葬于香港荃湾华人永远坟场,享年87岁。

人生需要记取与遗忘的东西,一样多。她与他曾经一起走过的日子,仿佛黑暗的天幕抖落一地的碎钻,镶嵌于她荣枯的岁月,让她一世珍藏。她低调的人生,令很多人不知道她曾经来过,不知道她曾经如火如荼地与他恋过一场。

猜你喜欢

  • 转过身,看见爱

    她8岁时,父母开始闹离婚。她不懂什么是离婚,只记得母亲反复地问她想跟着谁生活。她说,我想和爸爸、妈妈一起生活。北风呼啸的冬日,姥姥牵着她的手说,你爸爸不要你们了。风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她的眼泪扑簌扑簌滚落下来。小小的心如掉进了冰窖一样,冷

  • 轮到我们为父亲操心

    回老家发现父亲家的门口停着一辆大摩托车。他得意洋洋地说新买的,不到3000块钱,可以换挡。父亲明年满80岁,以前骑一辆电动自行车,我觉得那已经是像他这个年龄的老头儿所能挑战的极限了。父亲换车的原因是要去水库钓鱼,附近的小鱼塘已经承载不了他的

  • 母亲输了

    孩子没人带,我把母亲从老家搬来。从此,我不仅不用担心上班会迟到,还天天能吃上早饭。早晨闹铃还没响,就听到母亲的咳嗽声,我起床洗涮后坐到饭桌前时,饭菜不热不凉正好吃,除了包子煎鸡蛋等主食,还有一样样母亲亲手腌制的小菜。母亲的到来,让我重新感受

  • 看,那个龅牙阿姨就是我妈

    初二那年的暑假,老师突然打来电话,说两天后要带同学们来我家玩。大概只是家访,顺带和家长进行简单的情感交流。挂掉电话,我不知所措。母亲问,怎么了?好久,我才闷闷回答,过两天老师和同学要来家玩。母亲“哦”了一声便不再说什么。直到晚上,我都心事沉

  • 你以为那是亲情

    爱情从来不曾离开,它只是换了一种舞步。我在大连的时候,采访了一对年过半百的夫妇。聊起爱情,女人告诉我,有次她因为晚下班,女儿和丈夫先去餐馆了,她到了后,见桌上的一大盘炒荷兰豆,惊讶地问,是谁点的?女儿说,爸爸一到,就先点了这菜。女人说,当时

  • 鱼飘在空中

    很长时间了,我的脑海里总浮现出这么一句生动莫名的话,仿佛一条顽固的鱼,时不时地钻出水面,似是引诱,又像是提醒,告诉我这样一个真相:曾经或者将来,鱼,飘在空中。飘在空中的鱼,是从母亲的竹篮里逃脱的那一条吗?从水里直接飞升到空中,再在空中完成难

  • 409张爱情卡片

    那年冬天,父亲因病去世后,忧伤的母亲送给我一个小木箱,她说里面的东西很贵重,让我代她保管。父亲和母亲的结合完全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像南山和北山两块素不相识的石头,硬生生摞到一起。他们都是少言寡语的人,我很少见他们交流。时间让他们无力

  • 保温的距离

    妈看好了两套房,一套离我住的小区较远,质量好价格贵,一套离我住的小区近,质量差价格便宜。妈让我和妻子拿主意。妈就我一个儿子,我坚决主张不买房,让妈仍旧跟我们一块住。妈却死活不愿意,说和我们一块住不方便,趁手上还有两个钱,买套房子自己住着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