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为他人开花

为他人开花

收录日期:2025-11-20 21:48:57  热度:9℃

失业后,在父亲的帮助下,我租了间门面房,开了家鲜花店。

由于地理位置不是很好,加上又没有特别醒目的标识,我的鲜花店生意惨淡,为了招徕生意,我决心将一些鲜花从店里搬出来,这样,门口就被打扮得花团锦簇,远远望去,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天过后,我打开门时,却突然发现自己门前摆着的几盆鲜花不见了,仔细一看,却摆在右邻家门口,本来生意不好,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吗?我气不打一处来,便要出去与人家理论。父亲拦住了我,他说,不要与人家吵,他们也有难处,我自有妙法。

父亲要求我再从店里搬出几盆鲜花来,把它们放在左邻的门口,然后,把自己门口原来摆着的花挪到了右邻的门口。

我诧异地望着父亲,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本来人家就需要鲜花,这可好,你又变本加厉地送给人家,这不等于把自己向火坑里推吗?

尽管我一百个不愿意,但父亲的做法自有自己的道理,我问他时,他却神秘地不说话。

第二天早上,鲜花同时在争奇斗艳,景色非常壮观,人们纷纷过来询问,到两家饭店门口,才知道鲜花店在中间位置,于是,我的生意开始转好。而同时,我的鲜花生意也带动了两家饭店的生意,他们的老板纷纷出来与父亲握手,说我们无意中帮了他们,父亲高兴地对他们说,应该感谢你们,是你们允许我将鲜花摆到你们的门口,是你们替我做了广告。

我还是不解,父亲对我说,如果他们不给我们带来广告效应,会有这么好的效果吗?

晚上,父亲给我讲了个故事:

有一个年轻人,去一家修理厂当修理工,那天接了一个活,修理一辆自行车,需要换掉后胎,几个徒弟争先恐后地忙完了,便坐在一旁打扑克,他不爱玩,看着自行车有些锈迹斑斑的,便自作主张地拿了机油给自行车的传动部位加油,完了,又将外圈给打磨了一下。同事们觉得他迂腐,说他多管闲事,人家又没让你修别的部位,出力不讨好。可是,几天后,车主却将这个年轻人挖到他的公司上班,并且有着不错的工资收入。

父亲讲完故事,我忽然恍然大悟,想到毛姆的小说有这样一段情节:种花老人桑迪·巴雷特正准备回答儿子“如何做人”的提问时,却发现儿子脚下踩翻了一盆玫瑰,老人说:你踩伤了玫瑰,玫瑰却给你的脚底留下了清香!儿子似有所悟地脸红了,老人挥了挥手说:去吧,为他人开一朵花!

原来,让自己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为他人灿烂一片心地,增加一缕温馨,添一份生存下去的理由,多一点向上攀登的勇气,就是提高自己的生存质量。

为别人开一朵花的同时,也灿烂了自己的生命。

猜你喜欢

  • 朱德故事:南昌起义巧设“鸿门宴”

    新开馆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一楼展厅内一组“朱德施计”的连环画,吸引着每一位参观者的目光:酒桌上杯盘狼藉,敌军官觥筹交错,酒兴正酣;麻将桌上,敌军官围坐一圈,玩兴正浓……据纪念馆工作人员介绍,这组连环画描述的是八一起义前夜,朱德为敌军几名团

  • 朱德的故事

    朱德十一月廿九日于晋洪洞战地当音讯全无、生死两茫茫的时候他是多么急切地想知道亲人怎样、家事如何;而当亲人来到身边带来的消息却又是忧多乐少。两位年届80的生母、养母虽然健在却又遇到荒岁乏食,恐不能度过此年的威胁。虽身为八路军总司令,却身无分文

  • 揭秘毛泽东三次受军纪处分的真相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于党内错误路线作怪,毛泽东曾先后三次受到“纪律处分”。对此,他既坚持正确意见,又能服从组织决定,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1927年11月:第一次受处分1927年“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受党中央委托,到湖南传达会议精神

  • 朱德的故事

    朱德十一月廿九日于晋洪洞战地当音讯全无、生死两茫茫的时候他是多么急切地想知道亲人怎样、家事如何;而当亲人来到身边带来的消息却又是忧多乐少。两位年届80的生母、养母虽然健在却又遇到荒岁乏食,恐不能度过此年的威胁。虽身为八路军总司令,却身无分文

  • 华雄被斩之谜

    相信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很多,里面有一段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情节。写得太好太经典了,经典到没看过三国的人也都听说过。 关羽温酒斩华雄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五回“发娇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中,描述了身为马弓手的

  • 刘春霖: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

    中国古代自隋朝实行科举考试到1905年满清废除科举有1300余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陆陆续续产生了600多名状元(武状元除外)。那么究竟谁才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呢?笔者通过查阅史籍得知:清光绪年间的刘春霖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

  • 戚继光的故事:斩子之谜

    “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寇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这是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广为流传的一首民谣,谣中的戚爷指的是明代著名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戚继光。倭寇的形成,最早要追溯到元朝。为了剿除倭寇之患,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素

  • 刘伯温功成身退的故事

    为朱元璋平天下,治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刘伯温在功成之后,多次上书请求告老还乡,其原因亦是主动与被动两种因素相撞促成的结果。洪武三年(1371年),朱元璋授予刘伯温弘文馆学士,封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诚意伯。刘伯温为了免遭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