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毛嫱、郑旦、西施三人谁更美?为什么西施反

毛嫱、郑旦、西施三人谁更美?为什么西施反

收录日期:2025-11-20 20:20:33  热度:10℃

毛嫱是中国春秋时期的越国美女,据说是越王勾践的爱姬,与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是同一时期的人物,许多古书典籍中都将毛嫱放在西施之前,大有毛嫱比西施更美之意。

除了毛嫱,还有一位女子的容貌美于西施,她便是西施的同乡,美女郑旦。和西施一样,郑旦也是吴王夫差的姬妾,遗憾的是,比西施更美的毛嫱和郑旦最后都没有西施有名,这是为什么呢?

西施本名叫做施夷光,她原来是越国苎萝村的平民,后因姿色过人被越王勾践选中献与吴王夫差,她一进宫便迅速获得了夫差的宠爱,成为夫差后宫最受宠的女子。传说中的西施貌若天仙,增半分嫌腴,减半分则瘦,为古今美人第一,西施一词也因此成为了美女的代名词。

郑旦和西施是同乡,她与西施一同被越王勾践选中,饰以罗榖,教以容步,训练了三年之久后才被献给吴王夫差。郑旦姿色过人,说她比西施更美这话就是西施自己承认的!西施见到郑旦之美而自惭形秽,发自心底的感到自卑,可见郑旦比她更美这件事对她的打击有多大!郑旦好剑,性格刚烈,虽然美色甚于西施,可吴王夫差却更喜欢西施。当然了,也不是说夫差不喜欢郑旦,郑旦在夫差的后宫也是比较受宠的妃子之一。

毛嫱和郑旦、西施都是同时期的历史人物,只不过那两人是吴王夫差的妃子,而她是越王勾践的妃子。《庄子》言: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沉鱼落雁这个典故的人物原型就是毛嫱。之所以说毛嫱美于西施,是因为古人但凡将这二人放在一处,必定是毛嫱在前,西施在后,因此便有毛嫱比西施更美的说法。

比如《淮南子》中说到:今夫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又比如《韩非子显学》中提到:故善毛嫱,西施之美,无益吾面,用脂泽粉黛,则倍其初。《管子小称》中的: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也,盛怨气于面,不能以为可好。毛嫱之美,在于素雅,清新婉淡,优雅温柔,给人一种不可侵犯的距离感。

东施效颦的故事由来已久,丑女东施见西子病心而颦以为美,便模仿西施美颦,谁知却闹了笑话,反倒更加衬托出了她的丑态。西施的美是一种病态美,柔柔弱弱,娇娇嫩嫩,是如林妹妹般动不动就洒下泪珠的美人儿,更容易激起男人的保护欲,也更符合吴王夫差的审美,这也是西施比毛嫱、郑旦更出名的原因之一。

每个人的审美观都不同,也许很多人都和夫差一样,就喜欢西施这样的病美人呢!

猜你喜欢

  • 母亲的鞋架

    在我们家,有一件原本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家具,那就是妈妈的鞋架。它放置在门口的一角,虽然它在日常生活中并不起眼,却承载着许多关于妈妈的回忆。这个鞋架是妈妈几年前亲手制作的,是她用木头和精心打造的。鞋架的每一层都是横放的,有着足够的空间可以容纳

  • 两个男人两个女人去逛街

    两个男人两个女人去逛街今天,阳光明媚,柔和的微风吹拂着城市的大街小巷。在这美好的一天里,两个男人两个女人决定一起出去逛街,享受购物的乐趣。他们约好在市中心的购物中心见面,因为那里集中了各种各样的商店,满足了每个人的购物需求。这四个朋友都是喜

  • 幸福如汤,要趁热

    幸福如汤,要趁热幸福是一种美妙的感受,宛如一碗香气扑鼻的热汤,温暖了心灵,给予了人生的满足和安宁。然而,幸福往往会匆匆而过,就像热汤,一旦冷却下来,就难以回温。因此,抓住幸福的时机显得尤为重要。幸福的滋味别有一番风味,有时是来自于工作的成功

  • 家的颜色

    家的颜色在我心中,家是那个有独特颜色的地方。每个家庭都有属于自己的色彩,它们能够反映出家庭成员的性格与情感,也能给人带来温暖和安慰。对我来说,我的家的颜色是柔和而温和的。当我想到家的颜色,首先浮现在我脑海中的是温暖的白色。这是我的家庭主色调

  • 父爱的逆向思维

    父爱的逆向思维在这个世界上,父爱是一种伟大而无私的情感,被广泛地称颂和赞美。父亲承担着保护、照顾和教育孩子的重任,他们无私地付出,默默地守护着自己的子女。然而,在探讨父爱的主题时,我们是否可以尝试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去思考这个话题呢?通常情况下

  • 父亲的乐歌

    父亲的乐歌父爱如山,柔和却又坚定。他们默默守护、无私奉献,时刻为我们创造一个温暖而安全的家。他们的爱是如此平凡而强大,往往被我们理所当然地接受。然而,在我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父亲对我的影响和他为我奏响的那一首乐歌。我记得小时

  • 阴晦的真相

    阴晦的真相我站在城市的街道上,看着满天阴云密布,仿佛暗示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这个城市曾经繁华,但如今却笼罩在一种莫名的沉闷氛围中。人们的脸上布满了忧虑的神色,仿佛他们知道什么我们不知道的事情。在这个阴晦的城市里,有着一个传说。传说中,有一

  • 到底先救谁

    到底先救谁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一些困境和抉择,而"到底先救谁"无疑是其中一个最为复杂和棘手的问题。当我们面临多个人需要救援时,选择谁先救往往成为一个扑朔迷离的难题。这个问题牵扯到伦理、道德以及个人价值观等方面,因此很难给出一个标准答案。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