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田文镜是谁?田文镜是怎么死的?

田文镜是谁?田文镜是怎么死的?

收录日期:2025-11-20 20:04:35  热度:10℃

田文镜虽然最后坐到了高位,但是他并不是正统的科举进士出身。田文镜为官之时,为监生,是田文镜花银子捐的。英雄不问出处,虽然田文镜是捐钱做的官,但却不能否认他本人的才能。

公元1684年,田文镜二十二岁,出任县丞,后因为在官位上干的不错,升知县、知州。后改官六部员外郎、郎中,康熙五十六年,官内阁侍读学士。

田文镜真正得到重用,是在皇四子胤禛继位之后。康熙去世之前,给这个王朝留下了许多问题。雍正帝继位之初,首先要处理的就是国库空虚的问题。康熙朝晚期,康熙本人年老,因此对于很多事情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处理。因此朝堂上出现了朋党,贪官污吏也是不少。

胤禛继位之后,为了充盈国库,第一个手段便是追债,田文镜便是当时雍正追债的大帮手。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就有表现田文镜追债的片段。说的是田文镜极其苛刻,对官员死死相逼,最终导致了大官魏东亭的自杀。

可以这样说,雍正帝是清朝历史上有名的铁血皇帝,那么田文镜就是雍正手里那把赚斩贪官的铡刀。雍正朝时期,因为雍正的严打,吏治清明,不仅仅是雍正的功劳,其中还有田文镜的尽心辅佐。乾隆朝时期国库充盈,能让乾隆上朝后随便玩,就是因为雍正君臣的作为。

雍正元年,署山西布政使,次年调任河南布政使,擢升巡抚。田文镜凭借多年担任地方官的经验,大力推行雍正帝的改革方针,以整饬弊政。

康熙末年,黄河几次泛滥,大量农田被毁,加之不法官绅为害,盗贼猖獗,因而河南民不潦生,怨声载道,官府档案管理混乱,各种案件堆积如山。田文镜调任河南布政使,为河南巡抚、总督之时,以悉秉至公,无人不可以共事为办事原则,清理积牍,剔除宿弊,吏治为之一新。因为他的严肃政治,河南整个官僚系统为之一清,使百姓安乐。

雍正初年,奉雍正帝命清查亏空。将查出亏欠钱粮的官员几种在一起,逐一审查,要求极严、在任的,有钱的赶紧补上,没钱的变卖家产也得上交。就算官员已经离任,仍然追究到底。

雍正五年,河南全省推行摊丁入地。田文镜制订,河南的摊丁入地是以州县为单位,分别进行匀摊。每地赋银一两,合摊丁银一分一厘七毫六丝至二钱七厘二丝零不等。征收赋银,依据摊丁入地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河南赋税不均的状况,同时保证了赋税的征收,减少了无地少地人民的赋税负担。

无论是摊丁入地,还是火耗归公,又或是整顿吏治,田文镜都涉及到了官员体系中某些人的利益,引起朝廷内外一些官员的不满,先后受直隶总督李绂、监察御史谢济世参劾。好在雍正本身就是个极为严苛的皇帝,田文镜此人正对他的脾气,所以尽管有不少官员上奏弹劾,田文镜还是牢牢的呆在自己的位置上。雍正十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病死,享年七十二岁,谥端肃,葬于清西陵泰陵附近。

猜你喜欢

  • 给皇帝画像

    这天,一个叫秋生的年轻画师求见刘伯温。刘伯温虽然没见过对方,但猜到了他的来意。原来,前些日子,胡惟庸上奏皇帝朱元璋,要为他立字画像,以此让天下万民敬仰。朱元璋自登基以来,一直顾忌自己的画像之事。主要原因是他长了一张猪腰子脸,而且还有好多麻子

  • 兄弟卖砚台

    南宋年间,邛州蒲江盛产砚台,其中最有名的当数张家砚台,这张家砚台有一绝,就是耐寒,墨汁严冬不冻。张老爷子年纪大了,就想把家业交给儿子管理。按当地的规矩,家业应该交给大儿子张有善,但张有善太老实,说话木讷,不善交际,整天只知道钻进作坊,和伙计

  • 捕盗

    清朝嘉庆年间,江南人蔡小山进京参加武举会试,却因科场腐败而落第。蔡小山虽满怀怨气,但也无可奈何,只好回江南老家,然而一过长江,他却觉得无颜再往前走,加上心中愤恨难消,干脆召集一伙好汉,在崇山峻岭间觅了一处险要地带,做起劫富济贫之事来。数年后

  • 蓝色的伞

    后街有家小小的伞店,伞店老板是个很勤劳的人,他常常从早到晚不停地替人修伞。一天,当伞店老板去集市买东西时,遇见了一个穿着浅蓝色衣服的小女孩,她站在雨中。好心的伞店老板见小女孩没有雨伞,就决定为小女孩做一把漂亮的雨伞。在集市上,小女孩挑选了一

  • 赊刀

    清朝乾隆年间,归州县夫子乡有一户中等人家,户主叫刘承宗。刘承宗身高马大,有一把蛮力,把家里的二十亩地打理得井井有条。那几年,政通人和,乾隆皇帝免了全国三年赋税。这年初秋时节,刘承宗把仓库里的镰刀拿出来,准备磨好,几日后收割稻子。可他拿出镰刀

  • 戳破的窗纸

    乾隆十六年,刘墉在朝中任体仁阁大学士。一日,他正当值,突然有人把一个叫和子的小太监拽到他面前,說这小子不知天高地厚,竟敢偷看固伦和静公主……偷看公主,那可是杀头之罪!和子战战兢兢地跪在地上,一个劲儿地抹眼泪。刘墉询问后,得知和子家境贫穷,九

  • 小篾匠的手艺

    明嘉靖年间,徽州古城小北街上开着十几家竹行,其中最出名的要数老洪竹行。这老洪自己的手艺过硬不说,带出的徒弟也多,所以他家的竹行成了徽州的金字招牌,别的竹行只能仰其鼻息。谁要是不长眼抢了老洪的生意,就甭想在小北街混下去。这年春天,老洪竹行对门

  • 破咒

    李庄位于江南丘陵地区,到处都是起伏的小山包,长满了毛竹。这竹笋鲜嫩味美,很受食客们欢迎,常有贩子进村来买。村民们靠着卖笋贴补家用。村里有个人,名叫李德林,他家地多,长出的笋又多又好,借此发了大财。有了钱,他也就心高气傲起来。不过,李德林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