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谈峥——中国版的“都教授”

谈峥——中国版的“都教授”

收录日期:2025-11-21 06:09:37  热度:9℃

被誉为中国版“都教授”的谈峥,不仅是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师,也是个“花痴”,他几乎认得复旦校园里的每一种花。他将屋顶花园命名“习勤圃”,引用了“陶侃运砖”的典故。东晋名将陶侃在无战事时,每日早晚搬运百砖,以磨炼意志,被后人视为“习勤”的典范。

对于谈峥来说,种花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习勤”。在这个算上狭小过道也就十多平方米的房顶露台上,摆着七八十种花草。更别提他常常搬运几十斤的花盆上楼,“因为这里有个小阳台,有时候上面花开了,我要把它搬下来,放在这里就可以时时看到,开完花又把它搬上去。几十斤的花盆搬上搬下,跟陶侃把砖搬来搬去差不多了。”

谈峥喜欢花,曾撰文写道:“对于种花,我是一个唯美主义者——我只爱那些为了开花而开花的花。”谈峥也会给自己的研究生送花种。在他看来,种花培养人的耐心,是一种很好的教育,“英国诗人奥登说过一句有意思的话:培养诗人有两种最好的方法,一是给他一块田让他种,还有就是给他一屋子书让他读”。

猜你喜欢

  • 揭秘毛泽东一生经历的十八次磨难

    在中国民间,对毛泽东一生的传闻,充满了许多神奇色彩。有人认为,毛泽东戎马倥偬一辈子,枪林弹雨,冲锋陷阵,出生入死,可是竟然连一颗子弹也没挨过,甚至都没有受过一次伤,身上连一个伤疤也没有,真是神了!他不是有仙人襄助,就是他本来便是仙人下凡。其

  • 被左右的世界

    那天戴着绒线帽的某个香港口音的潮男走进办公室,和办公室里的各位打着招呼,并掏出一盒精致的点心,分给众人。盒子里面的吃食是马卡龙,一个一个色彩缤纷模样小巧,甚是可爱。“好好吃。”老板吃了一个,连连赞叹。我随手从盒子里拿了一个粉红的,咬了一口,

  • 那时,简简单单的喜欢

    十六七岁的时候,喜欢的男孩子转学到另一个城市,我用攒下的零花钱买了两大本信纸,有印花,还带点淡淡的香味。夜深人静,我坐在旧旧的台灯下,黄黄的灯光,若有所思的一笔一画,写生活中的琐事,写不经意的问候,写下青春的诗句。总之,每写一封长长的信都让

  • 香奈儿:在爱情中我始终做自己

    (引言)当她把一件衣服的款式和价值推向极致的时候,可能没有人看得见,她忍受着寂寞。她特立独行,个性十足,骄傲而充满魅力。可她的感情生活却充满令人不解的谜团。她一生未嫁。她就是香奈儿。1883年,一个法国的旅行商人和女伴来到法国南部的奥弗涅,

  • 乌龟先生的咖啡店

    兔先生今天吃早饭的时候,已经在考虑明天的午饭了。“嗯,在这炎热的夏季,中午能喝一杯冰咖啡,也是不错的。那么,给乌龟先生的咖啡店打个电话吧。”“您好!这里是慢慢咖啡店,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的?”电话那头的声音很亲切,兔先生甚至已经闻到了来自那里

  • 遇到烦恼,拈花一笑

    烦恼不是一种折磨,仅仅是一种打扰。打扰是由生活延及心,而折磨是由心延及命运。与深沉的命运相比,烦恼不过是陌生的风沙,一股子一股子地刮来,有时会眯了眼,有时会乱了心,但都是一些琐碎的疼,不合时宜的乱,以及挥之难去的扰。也像是轰隆隆的闷雷,雷声

  • 嫁给谁都幸福

    曾听到这样一个故事:在好友的聚会上,一个35岁的女人,中等姿色,学历也不高,却嫁了个气宇轩昂的好老公,据说他是硕士,后来做家具生意发了家,结婚十年,有一个粉雕玉琢的女儿,好多女人半妒半羡地感叹:“嫁到这么好的男人,这个女人真幸福。”我笑着不

  • 程朱理学朱熹的故事 朱熹的轶事典故

    朱熹有“朱子”一称,为孔庙十二哲者之一,也是唯一一位不是孔子的亲传弟子而配享孔庙之人。朱熹在儒家历史上的地位很高,他将北宋开始出现的理学思想发扬光大,并且进行了新的阐释,形成了新的哲学思想。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后世,朱熹这个人的名声都十分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