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机器人替我上高中

机器人替我上高中

收录日期:2025-11-20 19:15:54  热度:10℃

第一次见到自己的机器人学生时,校长里克穆勒惊讶极了。

连红绿灯都没有的美国小镇诺克斯就这样迎来了一位机器人高中生,大家的反应都是:不会吧!

据说这位特殊的同学向大家问候了100多次你好,学校里的67名同学与11个老师则热情地冲着他招手和鼓掌,尽管大家并不确定把它当做一样东西还是一个人更合适。

一个叫泰利尼的学生则走过去亲切地拍了拍小机器人,他和远程操控这个机器人的林顿巴蒂从8岁起就是好哥们儿。

从出生起,小林顿就患有多囊肾疾病,他曾3次差一点停止呼吸,还经历过1次血管大面积爆裂。在布置得像重症病房一样的婴儿房里,父亲路易斯每两个小时就要探一次他的鼻息。

7岁时,小林顿换到了一只新肾。后来,他获得过地区演讲冠军,还是学校橄榄球队的助理教练,在母亲的监护下,他甚至能与小自己两岁半的弟弟打一场篮球赛。但在肾移植的第7个年头,林顿产生了严重的排异反应,一场轻微的感冒都可能要他的命。

在上高一之前的那个夏天,医生禁止他外出。这个每天要吞下24粒药丸,连家里的农场都出不去的男孩迅速地消瘦下去。我就像是一头猪,他沮丧地对家人说,我实在是受够了!

直到去年的一天,一辆快递卡车轰隆隆地开到得克萨斯北部,给林顿送来了圣诞礼物替他上学的机器人。

这是SKC通讯公司的远程教育产品,林顿随时会出现在小机器人胸前的屏幕上。这个戴着眼镜的男孩就住在距诺克斯市北部1.6公里远的一座砖红色房子里,迫不及待地点击桌面上机器人巴蒂的图标。

几秒钟过后。林顿所期待的校园生活教室墙上你就是未来的标语、前方挂着的星条旗、科林斯先生的化学课都会传回他的小屋。

林顿的新生活开始了。机器人巴蒂掉线的时候,大家会帮它重新启动。如果没人注意,前台接待员罗德里格斯女士便会接到林顿惊慌失措的呼救,我掉线啦!我掉啦!

它仍然会愣头愣脑地撞上墙、椅子以及长凳,但马上会一本正经地通过麦克风开个玩笑,如果撞的是个姑娘,那感觉会稍微好些。

机器人巴蒂也吃过苦头。一些捣蛋的小鬼会用桌子把它堵在角落,用手捂住它的摄像头甚至把它扛起来游街。为此,穆勒校长甚至在全体同学面前颁布了禁止欺负巴蒂的法律。

不过林顿并不把这些事放在心上,他觉得有人捉弄他,证明大家把机器人巴蒂当做伙伴。

再见妈妈,我要上学去啦!每天早上8点58分,林顿总会兴致勃勃地冲母亲喊上一嗓子。他还曾设想,要是能在机器人巴蒂脑袋上扣一顶棒球帽,再给它穿上T恤和短裤,看上去会更像一个帅气的小男孩。

如今,越来越多的美国人爱上了林顿和他的机器人巴蒂。一位慈祥的老奶奶围着机器人巴蒂转了好几圈,虽然我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但我要给这孩子一个拥抱。

猜你喜欢

  • 一块宝玉

    古时候,有一个国王。他把朝事都交给宰相,自己整天歌舞昇平,煮酒为乐。久而久之宰相暗自招兵买马,想要取而代之。宰相的祸心天下人皆知,只有国王一人被蒙在鼓里。一日,国王携嫔妃去庙里进香,然后单独去找老主持参禅。他推开门看见老主持正在打坐,他只好

  • 城子村记

    城子村之地,松花江之南。是江千里折汇,于巨源镇境内,冲沙为岛。此地北高南低,东雄西缓。草美水肥,万物盛衍。其上有一金代古城,方九万米,城墙高丈余。登城四顾,四时美景尽收眼底。晨观一轮红日自远山出,昏赏夕阳垂地,看万家灯火明明灭灭,鸡犬相闻。

  • 月兰的传说

    忘记了是哪个年代了,在一个偏僻的山村里,有一位叫董方的青年郎中,和母亲相依为命。董方日常除了采药晒晾,给乡亲抓药治病,闲暇看看医书,日子倒也过得恬淡、充实,母子勤俭度日,却也乐善好施,遇见困难乡亲生病总要减免或不收药费,在乡里名声极好。一个

  • 萃河不老情

    北宋嘉祐年间,苏轼经乐山犍为到叙州府,天色已晚,于是便夜夜宿牛口庄(今喜捷镇萃河村),品尝着原翠花村所酿的美酒,忽而抬头一望,不禁感慨万千。只见对岸山崖赤红如火,而崖下的江水在月光之下却是一色清澈如碧的岷江。苏翁醉眼朦胧下,挥笔便写下了丹山

  • 昏鸦

    黄昏正浓,残阳似血,天地笼罩在浓暮晚霞之中。村庄。茅屋。小玉依偎在母亲怀中,稚嫩的小脸在夕阳下更显可爱,好奇而愉悦地欣赏这傍晚的美景,不时笑出声来,说道好美。”母亲的双眼注视着自己的孩子,脸上洋溢着幸福,看着孩子在自己呵护下茁壮

  • 陈屠

    陈屠,邯郸人,世代以贩肉为生,当地小有声名,家三口,壮年得子,幸甚之,徒弟几人,长年经营有方小有金财。一日。陈屠夫对正在收拾碗筷的夫人说:夫人,我已杀九千九百九十头牲口,父亲在世对我说‘事不过万’,从现在起我将金盆洗

  • 一顿吃过30个馒头的人

    胡家冲有一位外号叫胡大蛮子胡大个子,身高两米有余,力气特别大,一担能挑400多斤,四人抬的树木,他一人能扛着走。胡大蛮子力气大出了名,食量大也出了名,一顿饭最少要吃两斤米,在大集体时,大队干部给他定的口粮标准是每月60斤,可他还是处于半饿的

  • 留一犁

    黄梅民间田地买卖中有一项习俗叫卖田(地)不卖坟”,相传有一个既神奇又感人的民间故事。在南北朝时期,有一年春季备耕期间,一位娃宛的农民,发现他家那块稻田里,不知什么时候葬了一棺新坟。他虽然觉得奇怪,却未动声地接纳了它,在耕田时还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