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韶秀才巧对新县令

韶秀才巧对新县令

收录日期:2025-11-20 23:51:57  热度:9℃

明末年间,洪湖县有个姓韶的穷秀才,他学识渊博,机智过人,常替穷人打抱不平,很受当地穷苦百姓的爱戴。

这年冬季,洪湖县上任了个姓茹的新县令,他年轻气盛,为人骄横,听说此县有个学问过人的韶聪,很不服气,便想与他一试高低。

一天茹县令借宴请一批乡绅名流之机,把韶聪也请了来,当时韶秀才年老体衰本不想去凑这个热闹,又一打听茹县令颇有些才名,心想去会他一会也好,他若礼贤下士,我便高看于他,他若刁难于我,我也不会软果任他捏的,于是,他按时赴宴。

酒过三巡,菜上五味,茹县令乘着酒兴,望着韶秀才一笑,出了个上联要他答对,这联是:“二人土上坐。”

韶聪一笑也随口答道:“一月日边明。”

茹县令又出一联道:“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韶秀才稍一思索,慢慢吟道:“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茹县令见韶秀才果有文才,心生妒意,不禁眉头皱,又出一联道:“海晏河清,王有四方当为国。”

韶秀才望一眼室外寒冷的天气说:“天寒地冻,水无二点不成冰。”

茹县令心里叫好,口里却不服输,他说:“我再出一联你对,答不出罚酒三杯,你看如何?”

韶秀才哪会被这雕虫小技所难倒!他点头一笑回敬道:“老朽若对出倒罚三杯怎样?”

茹县令连说“好、好、好”之后,他脑子一转又出一联来:“笑指深林,一犬眠竹下。”

韶秀才随即应对说:“闲看幽户,孤木立门中。”

茹县令有言在先,只得憋着气喝下了三杯酒。他一心想击败对手挽回面子来,正想再出一个对子难倒对方,突然门外一个佣人踏雪送酒而来,这佣人脸上有麻子,脚穿钉鞋,雪地上便留下了一个个圆点点,县令不顾身份,即景又出一联道:“钉鞋踏雪变麻子。”

那佣人一听很尴尬,脸红脖子粗哭笑不得。

韶笑才最见不得这种侮辱人格的言行,马上替佣人抱不平,望一眼身穿大皮袄的县令讥嘲道:“皮袄披身装畜生!”

这下联一出,满座哄堂大笑,茹县令感到脸面丢尽,十分难堪,酒宴也自然不欢而散。

猜你喜欢

  • 墦间乞余的故事

    齐国有一个人,家里有一妻一妾。那丈夫每次出门,必定是吃得饱饱地,喝得醉醺醺地回家。他妻子问他一道吃喝的是些什么人,据他说来全都是些有钱有势的人。他妻子告诉他的妾说: 丈夫出门,总是酒醉肉饱地回来;问他和些什么人一道吃喝,据他说来全都是些有钱

  • 坚壁清野的故事

    东汉末年,曹操在镇压黄巾军占领了兖(yǎn)州地区后,雄心勃勃地准备夺取徐州要地。那时,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有个名叫荀彧(yù)的人,非常有才能,为避董卓之乱迁居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他看出袁绍不能成就大事,就投奔到曹操门下

  • 围魏救赵的故事

    公元前354年,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这时,齐国应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攻击方向选在哪里?起初,田忌准备直趋邯郸。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

  •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故事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选自《论语·第十八章·微子篇》。《论语》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共四十卷,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语录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源

  • 嗟来之食的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发生严重的饥荒,很多人被活活地饿死,贵族钱敖想发点善心,他在大路上摆上食物,准备施舍给饥饿的人群,当有难民经过时,他傲慢地喝道:喂,来吃吧!”谁知那饿汉表示宁愿饿死也不吃这嗟来之食【拼音】jiē lá

  • 吴牛喘月的故事

    吴牛喘月”牵涉到两个人,一个是晋武帝,一个是满奋。先说晋武帝,他就是司马炎,司马昭的儿子,司马懿的孙子,晋朝的开国君主。甘露五年(公元260年),司马昭杀魏帝曹髦,另立曹奂为帝,自封晋公,后加晋王。司马炎为司马昭长子,公元265

  • 后顾之忧的故事

    北魏有名宰相李冲办事认真公正,深得孝文帝的信赖。孝文帝每次出征,他都将朝中的事打点得井然有序。李冲病故后,孝文帝痛惜不已,在他的墓前说道:我如出征,朝事交给你就无后顾之忧了。”小贴士:后顾之忧和高枕无忧这个词的忧”有

  • 名缰利锁的故事

    发音: míng jiāng lì suǒ 解释: 缰:驾牲口用的缰绳;锁:锁链。比喻名利束缚人就像缰绳和锁链一样。 出处:宋·柳永《夏云峰》词:“向此免名缰利锁,虚费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