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燕王装病施计谋

燕王装病施计谋

收录日期:2025-11-21 02:51:18  热度:9℃

明太祖朱元璋因长子朱标先他而死,立下了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太孙。由于朱元璋不立儿子,却立孙子为皇储,朱元璋其它的儿子心中都十分不服。朱允炆即位后,他就是建文帝。建文帝有十几个皇叔,都在各地拥兵守土,对他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于是他采用谋臣之计进行“削藩”,将他们或是免职,或是杀害。最后,只剩下燕王和宁王两个皇叔,因他们力量非常强大,难以对其下手,暂时存留下来。

燕王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为人骁勇善战,屡屡立下战功,驻节燕京,是建文帝最大的威胁,最为建文帝嫉恨。建文帝方面派官员去燕京,直接行使军政大权,一方面又将燕王府的长史葛诚收买过来,埋伏在朱棣的身边,监视朱棣的一举一动,朱棣感到形势危急,灵机一动就装起病来。

建文帝乍一听说此消息有些不相信,就命派在燕京的官员前去探听虚实。当时,正逢盛夏天气,酷暑难熬,只见朱棣穿着皮袄,围炉而坐,浑身直打寒战,还直喊天气太冷。派去的人见此情景,认为他确实有病,但燕王心腹葛诚已被收买,则密报朝廷,说燕王病得十分可疑,估计是为了蒙蔽朝廷,应立即采取行动。建文帝就密令燕京守城副将捉拿朱棣押至金陵。

张信在金陵时原是朱棣密友,两人志趣相投,还受过朱棣很多恩惠。他不忍朱棣受害,便去告密。朱棣仍是装得病势严重,不肯说话,张信着急地说:“我冒着灭门之罪来实情相告,你难道还不相信我吗?”朱棣这才翻身起床,和张信计议应付之策。

因为当时燕京的军政大权已掌握在两位朝廷大臣手中,当务之急,必须消除这两个人。朱棣就诡称,自己即将赴京请罪,燕王府的官吏也悉数看管起来,请这两位朝廷大臣来府中捉拿法办。那二人不知是计,就来到燕王府,当即被朱棣布下的伏兵逮捕,同时朱棣又将燕王府的内奸葛诚也一起捉了起来。

其实朱棣早先已用了谋士姚广孝的计策,在后花园秘密地训练了一支精兵。这时,他率领了这支精兵,发起了反攻。由于守将已被俘虏,军心涣散,朱棣很快占领了燕京的各战略要地,控制了燕京的局势。

接着,朱棣又以“靖难”的名义,向金陵发起进攻。经过数年战争,打下金陵,夺取了皇位,他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明成祖。


猜你喜欢

  •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这句话所传递的核心意思是,无论我们是否拥有高学历、多学科背景或丰富的知识,我们的人格品质和价值观才是判断一个人是否成功的关键。在当今社会,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过载和竞争激烈的时代。人们普遍追求高学历、高收入和社会地位,而忽视

  • 给自己树一面旗帜

    给自己树一面旗帜作为一个个体,每个人都需要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以便在人生的旅途中前行。而要找到这样的方向,有时候我们需要给自己树一面旗帜,一面能够指引我们前进的旗帜。每个人的旗帜可能是不同的,因为我们都有着独特的个性和价值观。有人可能会选

  • 假的旁边就是真的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真实和虚假之间往往只有一层薄薄的界限。当我们对事物产生怀疑时,往往不得不面对“假的旁边就是真的”这个经典的命题。人们常常被各种信息和现象所迷惑,很难辨认出真相。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许多事物,可能都有真实和虚假两个版

  • 该做多少才够

    该做多少才够做事情,有时候我们总是在追求完美,想要做到最好。而这种追求往往让我们倍感压力,让我们陷入无尽的疲惫中。但是,究竟该做多少才够呢?这似乎成为了我们心中的一个疑问。每个人对于“够”的定义都不尽相同。有的人认为只要按照要求完成任务就可

  • 生命树

    生命树深秋的早晨,恍若笼罩在薄雾之中的小村庄,宁静而宜人。在这个小村庄的边缘,有一棵传说中的“生命树”。人们相信,这棵树拥有神奇的力量,能够给予生命的祝福。生命树高耸入云,枝繁叶茂。每当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向大地时,树下的一片土地便会生机勃

  • 旁观者诫

    旁观者诫旁观者诫,顾名思义,是关于旁观者的一段故事。故事发生在一个小村庄里面,那里的生活平静而安宁。每天,村民们在清晨醒来,忙碌地进行各自的工作。他们相互之间互助,彼此关心,形成了紧密的社区。然而,有一位村民与众不同。他叫做李明,是一个孤独

  • 无法归还的赃物

    无法归还的赃物在一个安静的小镇上,有一家古董店叫做“黄金屋”。黄金屋里陈列着各种各样精美的古董,每一个都充满了历史的沧桑和价值的积累。一天,一位年轻的游客走进了这家古董店。他的目光被一个古老的铜像吸引住了。这个铜像造型独特,神秘而又庄重,看

  • 谁拉你走向了平庸

    谁拉你走向了平庸每个人都希望成为自己生命中的主角,追逐梦想,追寻成就。然而,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时我们发现自己似乎陷入了平庸的泥淖中,迟迟无法挣脱。这时,我们不禁要问自己,是谁拉着我走向了平庸?或许,最容易怪罪的就是他人。我们会抱怨社会的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