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讲真话的斗士李承鹏

讲真话的斗士李承鹏

收录日期:2025-11-20 18:30:28  热度:9℃

李承鹏,就像神话里长着一双巨眼的妖精,这妖精不吃人,不敛财,只有一个癖好:说真话。

知道李承鹏的时候,他已经写过无数篇足球打黑的犀利评论,并为此获得无数次封杀“殊荣”。即便如此,他的不畏强权、越挫越勇仍是之后一点一滴加强的印象,而最初让我们记住他的,还是那双大得异乎寻常的眼睛。李承鹏,就像神话里长着一双巨眼的妖精,这妖精不吃人,不敛财,只有一个癖好:说真话。

封杀过后是一次次的滚石上山

回忆起童年,李承鹏总会想起家里那把破伞。那时爸妈离了婚,他跟随母亲从新疆农场回到了四川成都。因为没有房子,母亲带着他频繁地搬家,也许今天还在母亲的战友家,明天就要搬到疏冷的亲戚家,或者长时间租住廉价的民房。

那把总也丢不掉的破伞又为动荡的生活增添了几许惨淡。那真的是一把破旧不堪的伞,根本无法同时为他和母亲挡风遮雨,却总被当成宝贝搬来搬去。雨季到来时,租住的房子漏雨不停,就把那把破伞撑开放在那里。

李承鹏比任何孩子都渴望自己快些长大,他幻想自己将来变成法官、解放军战士、玉树临风的帅哥、超级富豪或者江湖大侠当中的任何一个。如果梦想成真,他就可以天马行空,无所不能。于是,李承鹏格外地用功读书,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报社,成了一名记者。

在去单位报到的路上,李承鹏骑着自行车哼着小曲,忐忑而又憧憬。快要到单位时,突然发现原本揣在衣袋里的派遣证不翼而飞,他不禁惊出了一身冷汗。在包分配的年代,派遣证是学校与单位对接的凭证,如果丢失将不能提档,户口落实也将成为大问题。李承鹏立即调转车头原路去找,一路追回了七八公里,他才远远看见早已被来往车辆压过无数印痕的派遣证落寞地贴着路面随风打转。许多年后李承鹏回忆起这一幕,有点小自嘲地说,这是不是就在预示自己未来的路将不会那么平坦。

1996年,李承鹏已是一家足球周刊的执行主编。正值甲A联赛在全国如火如荼地进行,李承鹏与众记者一起前往山东泰山主场对四川全兴的比赛现场。主裁判明显偏担主队,多次有利于主队的关键性判罚让濒临降级的客队遭受了惨败。当终场的哨声响起,全场一片唏嘘,李承鹏义愤填膺,感觉有一股怒火压在心头。当晚,李承鹏一气呵成写出两篇《斩断黑手》和《改革改到哪里去》的评论,矛头直指中国足协和黑心裁判。

第二天,《四川体育报·足球风》头版登了这两篇文章,报纸刚上市便在成都街头销售一空。李承鹏犀利、不留情面的文章一下子捅了马蜂窝,很快引起有关部门的不满。对于眼前发生的一幕,李承鹏没有丝毫的后悔,年轻气盛的他直接对领导叫板,如果足协觉得他写的事实有误,可以去法院起诉他!如此倔强,毫无悔改的态度让李承鹏很快吃到苦头,事隔不久便收到了“停职反省,深刻检查,回家待命,以观后效”的处理决定。

停职反省在当年绝对是件相当严重的事,它很可能意味着手中的铁饭碗将要丢掉。不想让家里担心,李承鹏没有对母亲提一个字,每天8点背着包准时出门,下午6点再回家。每个月拿到手里的钱只有80元的基本工资,稿费和岗位津贴都没有了。他找朋友每个月借200块钱交给家里算是生活费,还时不时在母亲面前扮戏告诉她,今天加班啦,领导表扬他了,一切的掩饰都是为了让母亲宽心。

被“封杀”的日子,李承鹏整整过了两个月。当他意识到只有跳槽才能“重见天日”时,便到另一个报社恢复了记者身份。此后,李承鹏开始用幽默而又充满辩证的文字,大胆无畏、智慧犀利地讽刺,揭露中国足球及相关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即使被有关部门“封杀”多达19次,但李承鹏却越杀越勇。

二十多年后的李承鹏不再单单评论足球,当然得罪的人也越来越多,被封杀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他就像希腊神话里那个每日滚石上山的弗弗西斯。虽然每一次封杀都会导致巨石滚落,但在正义与良知的感召下,李承鹏心甘情愿重新将那块预示着真相与黑幕的石头一次次滚上山头。他欢天喜地地站在山顶上看着石头轰隆隆地往下滚,借巨响来唤醒民众,让更多的人发出正义的呐喊。

如果说,封杀过后是一次次的滚石上山,那么他乐此不疲。

快乐女声的“打酱油评委”

大眼哥最近跨界担任了快乐女声的评委,惹来非议阵阵。

在粉丝们眼里,他是不倒的旗手,是那个敢说他人所不敢说,敢做他人所不敢做的硬汉。而这回竟然跑去做选秀节目的评委!粉丝们不干了,有人高声呐喊谴责偶像:你堕落了!

李大眼心急火燎地反驳:“这个时代需要歌唱,我只不过假装去玩一会儿。”再刚强的战士、再钢铁的意志也需要点娱乐精神,“你也别总想让我端着刺刀往前冲”,李大眼狡黠一笑,继续心直口快地打他的酱油。

为了对得起粉丝,更为了对得起自己的脾气,评委席上的他一身浩然正气,除了表达“民声”外,还有他为之奋斗终生的一件大事儿要做到底——在浮躁的娱乐舞台上,尽他所能引导正确的舆论走向,一如他在在博客、网站上的战斗宗旨。

在舞台上遇到好声音,大眼哥的溢美之词滔滔不绝。成都冠军王艺洁让李大眼眼前一亮,他直言此女并非美女,可她的唱功及舞台魅力是绝对的“男人杀手”:“我被你征服了,在我心目中你是酒神,你是战神。”一直自弹自唱的锅盖头段林希是公认的好声音,让李大眼在海选时惊艳,“我不在乎你今天唱的是张惠妹,还是LADY GAGA,我只要你像你自己——段林希。”

难道李大眼见了美女就转了性,软了嘴?非也非也。该毒舌时还毒舌。在一场PK中,他盛赞段林希是“一手人”:“现在很多人只能捡别人的东西来学,有原创精神的一手人已经越来越珍贵了。”却毫不留情指出另一个弹唱歌手的不足:“如果说段林希是一手人,那么你就是二手人。希望你不断努力,终有一天也成为一手人。”

难道李大眼欺负柔弱美眉,捏软柿子来了?非也非也,即使对方是大牌明星,照样嘴不留情。时尚评审莫万丹曾批评广州唱区的苏妙玲穿得太朴素,“感觉像从乡下来的”。李承鹏按捺不住反驳:“原来我们鼓励人的标准不一样啊,你是用乡下人来鼓励她,当然我都不知道‘乡下人’是句骂人的话,我们的祖辈都是乡下人。”

台湾歌星黄小琥点评西安唱区的王晓庆时,批评对方脖子太短。李大眼“不敢苟同”了,“其实我特别不赞成在一个唱歌比赛中用相貌来批评、攻击选手,我眼睛比较大,不影响我写文章,你脖子比较短,也不影响你的歌喉……”

除了一如继往的勇猛好斗、仗义执言,在这个舞台上,我们更多地看到的是他爱才惜才的温情一面。在全国突围赛中,段林希一曲唱毕,主持人李维嘉告诉我们以下小秘密:原来,段林希家境不好,一路闯关都是借用别人的吉它。维嘉问段林希:“今天节目组借给你的这把吉它,你觉得好用吗?喜欢的话送给你如何?”姑娘有点懵,节目组这么大方?坏坏的维嘉此时揭开了谜底:这吉它是大眼哥哥和包伟铭老师合送给你的!本来他们都争着要送你一把,争执不下只好妥协让步,变成两人的“联合赞助”。

此时的李大眼坐在台下睁着那双真诚的大眼说:“我送的不是吉它,是吉祥,我送你一匹快马,助你踏上征程。”段林希听完这话再也没敢抬起头,眼泪不止,一向谦恭的她竟然没有听完评委的点评,跑回后台抱住吉它放声哭了起来。后来她说这把7000块钱的吉它,是她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因为它承载着前辈们的支持、肯定和鼓励。

当李承鹏成了快女的“打酱油评委”,他会坚定不移地把选票投给真正有实力的“女声”,不管另一人是否长得更像天仙,也不管其它评委暗地里的白眼。尽管这是一个娱乐节目,尽管凭一人之力难以回天,但我们或许可以期待,有了李承鹏的“快女”,可以少些浮躁,少些黑幕;多些公平,多些尊严,多些真实的力量。

猜你喜欢

  • 穷也兼济天下的乌鸦

    在冬季寒冷的西伯利亚冰原上,一头野牛因为没有抵抗住酷寒的侵蚀,被冻死在地面上。远处,一只乌鸦正在空中盘旋,它正在寻觅能让自己活下去的食物,它已经找了好几天了,但毫无收获,饥渴正将它团团包裹住,它的双翅无力而机械地扇着,如果再没有食物,等待它

  • 迎向风雨

    我曾经因为有几个大学生登山迷途丧生,而访问某位登山专家。其中一个问题是:如果我们在半山腰,突然遇到大雨,应该怎么办?登山专家说:你应该向山顶走。 为什么不往山下跑?山顶风雨不是更大吗?我怀疑地问。 往山顶走,固然风雨可能更大,却不足以威

  • 完美之弓

    有一位武士,路过一间弓箭坊,看到橱窗里有一张很耀眼的弓,绷得紧紧的,弦上架着一支箭,从木质到雕花,一切都符合他理想中的完美之弓。 武士立刻冲进店里,对老板说:我要买橱窗里的那张弓。 老板说:抱歉!橱窗里的那张弓是样品,不卖,能卖的都在墙

  • 每个角色都是主角

    刚刚从香港无线艺洲班毕业的那段日子,怀着满腔热情的他所演的却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角色,戏份最长的也就是短短的45秒。他觉得很失望,自己长得又帅气,又是科班出身,即使暂时不能出演主角,也应该演个有地位的配角吧。他为自己不被赏识而忿忿不平。他厌

  • 自由与生命

    8月的一天下午,天气暖洋洋的,一群小孩在十分卖力地捕捉那些色彩斑斓的蝴蝶。我不由自主地想起童年时代发生的一件印象很深的事情。那时我才12岁,住在南卡罗来纳州,常常把一些野生的活物捉来放到笼子里。而那件事发生后,我这种兴致就被抛得无影无踪了。

  • 想飞翔的小企鹅

    一只小企鹅一步一步艰难地爬到一块高高的冰崖上,然后张开翅膀向下跳,结果摔伤了。小企鹅不顾伤痛,又一步一步艰难地爬到冰崖上继续向下跳 老企鹅走过去对小企鹅说:你怎么可以从那么高的冰崖上跳下来?这样做很危险,别瞎胡闹了! 小企鹅说:我们企鹅

  • 思维要学会删繁就简

    从前,亚洲一个小国的国王猝死,一个叫戈蒂尔斯的贫民阴差阳错当上了国君。为感谢神明,他将一直跟随自己的牛车用一种非常复杂的方式捆绑在神殿上。后来传说,能解开这个绳结的人便能统治整个亚洲。远征的亚历山大光顾神殿,听说这个传闻后,挥剑一击,斩断了

  • 一人只有一双眼

    戈壁滩已经荒凉了许多年。 一天,来了一个农夫,他找遍了东南西北,没有发现水源,最后,他捧起了干旱的沙土,仰天长叹,这怎么种庄稼? 不久,来了一个挖煤的。他整天也是四处奔走,东瞧西看。他用了许多器具,发现了深埋地下的煤矿。 那位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