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康熙帝与红菇豆腐汤

康熙帝与红菇豆腐汤

收录日期:2025-11-21 16:57:00  热度:10℃

话说清朝康熙年间,康熙帝看到一份民众千人联名上告江南各省官员层层受贿、贪赃、诬陷好人的腐败问题诉状,请求皇上派员视察江南,惩治腐败。案情举出江南部分县、府官员,勾结地痞官僚子弟为非作歹,欺压百姓,贪污受贿,包庇坏人,诬陷好人,制造冤假错案的惊心动魄罪行。康熙皇帝看后十分震惊,决心在全国掀起整治腐败运动,自己化装下江南秘密视察,回京研究惩治官僚腐败案件。

康熙皇帝把国事交托太子和宰相主持,他带着镇殿大将军和李太监三人化装为商人模样,一起从京城悄悄出发,先到广东,后来福建,发现各县、市府的层层官员都有不同程度的腐败,如不惩治,势必官逼民反。他在福建视察完毕,因银子花光,决定到福州府借银回京。当他路过福清光贤(新厝)坂顶街时,肚子饿得慌,决定在坂顶街上点心店用晚餐,康熙帝命李太监到一家名叫黄为善的点心店歇息吃饭。

李太监对黄为善老板订饭菜。就对黄为善说:“店家有什么饭菜快煮来给我们三人充饥。”

黄为善见是商人模样要吃好菜,对李太监说:“客官,天快黑了,店里没有什么好菜,只有炒焖面配红菇豆腐汤。”康熙在一旁听了就对李太监说:“我肚子太饿了,有什么煮什么,只要能充饥就可以。”

李太监问:“黄老板,红菇豆腐汤好吃吗?是用什么原料煮成的?”

黄为善回答:“红菇豆腐汤是用红菇、卤豆腐、新鲜猪肚、蛏干、各种调味料煮成的汤,搭配光贤炒焖面可好吃啦。”

李太监又问:“光贤炒面是用什么原料炒的?”

黄为善回答:“麦面、海蛏、虾仁、牡蛎、茴香豆、韭菜、芹菜、大白菜等原料搭配调味用武火炒文火焖成。”

康熙帝听后说:“好呀!一道主食,文武齐全!老板就来这道文武面吧!不过--饭菜钱要先欠,待明早到福州借后,一定归还。”

三人吃罢红菇豆腐汤配炒焖面,连声叫好。康熙皇帝盛赞口味极佳,超过御厨。饭后李太监说:“我们的盘缠已花完,真对不起,还要借住一宿。”

黄为善听后笑着回答:“饭菜不必算,客官不嫌店挤,将就住一宿还可以的。”

黄为善把女儿的闺房让康熙住,他的房间让老婆和女儿睡,自己睡在厅中地板上。第二天康熙帝发现黄为善睡地板,十分感动,叫李太监把黄为善的地址抄录下来,待进京后携拔黄老板,报答人家一片好心。

黄为善叫老婆取出一百两积蓄给李太监作为进京路费。

康熙帝回京后,就召宰相和太子计议,对江南各省官员的贪污、受贿、为非作恶腐败问题提出惩治方案,决定派出一名大官、赐给金牌和尚方宝剑,先到江南各省惩治腐败,并顺路到福清坂顶街归还所借黄为善的银两。

宰相保举史部张尚书和镇殿大将军一起视察江西、福建两省,惩办贪官污吏,纠正平反冤假错案,减轻灾民税收等。临行前,康熙突然想起要吃光贤的红菇豆腐汤和炒焖面,可惜厨师没办法煮。

李太监对康熙献计说:“皇上要吃这两种面和汤,可吩咐张尚书把黄为善调进京都来。”

康熙帝命宰相下旨,并吩咐户部取一千两银子交史部同镇殿大将军一起去办。

张尚书同苏大将军在广东、福建惩治部分贪官污吏后,赶到福清坂顶街找黄为善。当他们在坂顶街发现黄为善店门被县衙查封,就询问街上邻居,才知道福建总督的儿子,是个无恶不作的纨绔子弟,见黄为善女儿长得美丽,就命家奴将其女抓进府来,强逼成婚,黄为善女儿抗婚不就,多次要自杀,只好将其先关起来。黄为善夫妇控告,被福清知县以诬告罪关进监牢。

张尚书同苏将军带着金牌和上方宝剑,到福州府借兵包围总督府,救出黄为善女儿,又来福清拘捕福清知县,放出黄为善夫妇,当场宣读圣旨,还给黄为善千两银子,并封黄为善为七品御厨,全家一起进京复命。判总督之子因连害三条人命案件,斩首示众,福清知县为官作恶,包庇坏人,将其革职,发配西北充军。

自此,康熙帝与红菇豆腐汤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后来,这两道菜,成为光贤名菜,不论婚丧喜庆酒席上,必有红菇豆腐汤和光贤炒焖面,红菇豆腐汤是红色表示日子蒸蒸日上、红红火火。炒面线长,表示福寿齐天。

猜你喜欢

  • 玉美人

    简伯昭是一个画匠。这年秋天,他独自进京投亲,走到一个叫桃花坞的峡谷时,天下起了小雨,他脚底一滑跌下深谷,晕了过去……醒来时,他发现自己身处一间农舍中,房间里摆着不少绿植,这些花草造型各异,一看就是有人精心打理过。不多时,一个姑娘抱着画轴走了

  • 古董行家“刘一手”

    京城里都知道古董行里有一位行家高手,大名刘天明,人送雅号“刘一手”,是说他鉴赏古玩字画,连眼睛都不用,只拿手那么细细一摸,这古董的年代价值,便能准确判断真伪。因而,他在京城里,是个很有头面的人物。据说,宋高宗还把下面进贡的古玩,偷偷让太监请

  • 梅娘

    黄昏时分,繁华的洛阳城从一天的喧嚣中抽身而出,渐渐归于宁静。一顶看似简单、实质极为考究的小轿,将一个容颜清俊、神情漠然的神秘男子罩了个严严实实。轿子径直进了牡丹苑。牡丹苑乃洛阳城首屈一指的客栈。东家已预先将店里的客人遣散。偌大的院落,只安顿

  • 乞丐公子

    1.公子变乞丐古时,城中有位王员外,家财万贯,妻子美若天仙。唯一不足的是,儿子顽劣不堪,十五岁的年龄,别人家的公子都该考上秀才了,他却痴迷唱戏,流连青楼,还时常打架斗殴,惹是生非。人们都议论,这王员外为人谦和善良,是全城有名的善人,这儿子是

  • 救命的戏法

    清朝末年,金堂县白庙村村民吴大明得了一种很奇怪的病,去镇上找瑞生堂的大夫看了,大夫说可以治,但治这种病需要用人参、鹿茸之类的名贵药材,第一笔医药费就要二十两银子。吴大明家里有祖上留下来的几亩薄地,一年收的庄稼,除去家里的口粮,再除去苛捐杂税

  • 绝妙的计策

    清朝嘉庆年间,江南泾县县城里有一间杂货铺,铺主是杨掌柜。杨掌柜有个儿子叫杨勤多,勉强考中了个秀才功名,杨掌柜却一心指望他出人头地。杨家的杂货铺旁有一家高记丝绸铺,铺主是高掌柜。杨家杂货铺的生意原本不错,但高掌柜经常暗中使绊子,使得杂货铺的生

  • 自己索命

    清朝末年,唐县大旱。刘大胖一双手难以养活两个人,只好辞别新婚的妻子,约了邻居李小个子,去东北挖人参。两个人在深山老林里转了大半年,刘大胖连个人参毛也没见着;李小个子倒挺幸运,挖到了一棵棒槌参。李小个子心肠好,说:“咱们两个是一起出来的,这人

  • 道士的预言

    清朝乾隆皇帝统治的第三年,秀水人祝宜臣在乡试时考中了举人。中举之后,他便和朋友一起到外地游玩去了,只剩父亲祝某和奴仆在家。祝某的父亲早年中举,顺风顺水过关斩将,曾担任过清朝的按察使,被乡邻称为祝进士。所以他花大价钱延请名师,把儿子从秀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