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痴缠一生,与“俄罗斯良心”的爱恨

痴缠一生,与“俄罗斯良心”的爱恨

收录日期:2025-11-20 17:45:52  热度:10℃

一张索尔仁尼琴(俄国作家,被誉为“俄罗斯的良心”)青年时代的照片后面,写着这样一句话:“无论出现什么情况,你能永远爱一个终生相托的人吗?”那是索尔仁尼琴写给一个女人的情话。

他身陷囹圄、身患重疾时,她离弃了他,却又为他再次背叛婚姻。她忍受着他的多次感情出轨,仍然爱他,却又用余生固执地报复他。

她叫娜塔莉娅·列舍托夫斯卡娅,索尔仁尼琴的第一任妻子。她和索尔仁尼琴一生的纠葛,就像他的政治生涯一样跌宕起伏,充满传奇。

被战火截断的草屋浪漫

1936年,在顿河畔的罗斯托夫大学,索尔仁尼琴就读数学物理系,娜塔莉娅就读化学系。一天,貌美的娜塔莉娅和同学在教学楼大厅里聊天,忽然,轰隆一声,一个人从二楼掉了下来。那是一个高个子头发乱乱的年轻人,他爬起来,装模作样走到娜塔莉娅面前,问:这位美丽的姑娘叫什么名字?旁人告诉他,“娜塔莎”。爱慕在两个年轻人心中悄悄埋下了种子。

11月7日,娜塔莉娅要在家里举办聚会,她邀请了索尔仁尼琴。索尔仁尼琴送了一首诗给她做礼物,这是一首藏头诗,每一句第一个字母连起来就是她的名字。他们成了好友。八个月后的夏日晚会上,星星高挂天空,两人在公园里漫步,接着坐在了一棵大槐树下。他不再作声,深深地吁了一口气。她问他,你在做什么?他说,我在爱。娜塔莉娅被感动得哭了。

1940年4月,他们登记结婚,在乡下租了一间农舍,除了门外的木台子和木凳,几乎没什么家具。他们睡在草地上,连枕头也是用草垫起来的。可这种浪漫很快被炮火打断,不久,二战爆发。娜塔莉娅被疏散到后方的哈萨克斯坦,索尔仁尼琴则成了一名士兵,走上前线。

娜塔莉娅并不寂寞,她身边又出现了追求者——他们的同窗索莫夫。索莫夫是一位大学高级讲师,他从第一眼看见娜塔莉娅就深深着迷。看着索莫夫狂热的眼神,娜塔莉娅迷乱了。

1945年,战争结束,索尔仁尼琴还没来得及面对妻子的背叛,就被抓进了监狱。因为他给大学时的朋友维特克维奇写了一封信,谈论战争与政治,甚至拿斯大林和列宁开玩笑。这封“反苏”的信被军事反间谍部门截获,索尔仁尼琴被判入狱八年,维特克维奇入狱十年。

索尔仁尼琴被关进政治集中营,这是后来被他称为“古拉格群岛”的地方。牢房不足两平米,一个人吃喝拉撒全在里面,与白蚁、蟑螂、壁虎、蜘蛛为伴。白天还需要从事沉重的体力劳动——挖土、搬木头、做苦力。这些困境并没让他放弃自己,相反他观察牢房里的生活,为以后的作品积累了丰富素材。

但他内心很苦闷,因为妻子很少来看他。当时娜塔莉娅考上了莫斯科大学,两地相距不远,他们的关系却越来越疏远。最后,索尔仁尼琴收到一封要求离婚的信,泪水淌过他倔强的脸庞,他的天空灰暗浑浊。

1953年,索尔仁尼琴服刑期满,当局决定把他流放到哈萨克斯坦南部一个荒漠小镇,在那里当中学物理老师。

一个月后,斯大林逝世,苏维埃的天空弥漫着肃杀、清冷的气氛。长期过度劳动、心情抑郁让索尔仁尼琴垮了,这年年底,他被诊断得了癌症,且已到晚期。医生预测他最多只能活三个星期。他的生命跌到谷底——母亲去世,妻子改嫁,自己身患绝症。他唯一的希望就是坐牢时写下的书稿,他希望书稿不会随着自己去世而湮灭。

他在这世上唯一的亲人就是娜塔莉娅,他写了一封恳求的信,希望她能来见自己最后一面,并将书稿带走。信发走之后,他每天看着窗外,却始终没见到她的倩影。他的心冰冷彻骨。

次年年初,索尔仁尼琴获准前往塔什干。最后的时光,只有对真理的追求伴随着他。这个天才忍着巨痛,用打字机不停地敲打着文稿,之后,又把稿纸卷成小纸筒,装进香槟酒瓶,埋在菜园中。也许是上天垂怜,不忍天才过早陨落,他经过治疗居然奇迹般痊愈了。

爱情就像一个美妙的肥皂泡

此时,赫鲁晓夫上台,检讨之前的错误路线。1956年,索尔仁尼琴获释,一无所有的他决心用余生写作,奉献给自己的民族与国家,但他内心有个最深的伤痛——那就是前妻的背叛与绝情。

两个曾经的爱人在一个朋友家见面了。他打算把在集中营写的一首诗送给她,当做感情的最后诀别。他们的定情从诗歌开始,也以诗歌结束吧。

娜塔莉娅穿着一身黑色礼服,身上有了少妇的风韵,而索尔仁尼琴在战火与牢狱的洗礼中变得沧桑、成熟。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爱情之火又被点燃,尤其是娜塔莉娅,陷入了深深的自责。

见面后,娜塔莉娅背着丈夫,给索尔仁尼琴写了一封封热情洋溢的情书,回忆美好的岁月,请他原谅自己。她再次扮演了背叛者的角色,历史开了一个多么奇妙的玩笑。

孤独的索尔仁尼琴被娜塔丽莎的痴情、忏悔打动了。他们瞒着索莫夫悄悄约会。随后,娜塔丽莎跪在索莫夫面前,祈求他放手。

再次生活在一起,两人都很开心满足。索尔仁尼琴到了梁赞市,在当地做物理老师,娜塔莉娅辞去工作,断绝了和以前朋友的来往,一心在家支持丈夫的创作。

索尔仁尼琴成了文坛新贵、政治红人。他出席各种宴会,身边聚拢了一大批崇拜者,其中很多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女性。求爱信纷至沓来,包括一位来自列宁格勒的女教授的信。

女教授容貌姣好,似乎比娜塔丽莎更懂得索尔仁尼琴的思想。几次通信后,索尔仁尼琴心中泛起了涟漪,在对方盛情邀请下,他去了列宁格勒和她幽会。两人一起度过了二十多天的时光。他身上散发出青春的神采,像初恋的小伙子,掩饰不住兴奋与快乐。

娜塔莉娅发现了端倪,而那个在文学作品里讲真话的男人,在现实里也老实交代了艳遇。娜塔莉娅接受不了这个事实,她竟然不是他心中的唯一!她把家中的东西都砸碎了,恨不得和他扭打在一起。索尔仁尼琴把她冷冷推开,“如果你认为我过分了,那当初你自己呢?”

原来他并没有真正原谅她,她深深伤害了他的自尊心和对爱情的信仰。他们的夫妻关系就像一个肥皂泡,看起来美妙,但一戳就破了。

付出一生的爱和恨去纠缠

1965年,赫鲁晓夫下台,3月,索尔仁尼琴的作品受到了公开批判。他之后的作品《癌症楼》和《第一圈》已不能在苏联问世,只得转入国外出版,立即在西方引起巨大反响。

索尔仁尼琴在国内受到的打压越来越严酷。在这段灰暗的日子里,另一个女人出现了——娜塔莉娅·斯韦特洛娃。为了把她与妻子相区别,索尔仁尼琴叫她阿利娅。阿利娅是一个29岁的研究生,离过婚。她很有思想,热衷于与有不同政见的朋友交往。他们相识后,索尔仁尼琴意识到,这个女人很特别,她不像别的女人爱慕他的名声,也不像妻子那么歇斯底里反复无常。她总是默默地帮助他,支持他——主动帮他整理书稿,并用打字机重新帮他打出了小说《第一圈》。

爱情就这样自然滋生。索尔仁尼琴总是搬出种种理由,让娜塔莉娅离开梁赞市,好有机会和阿利娅单独相处。随着感情越来越浓厚,他已离不开阿利娅。他甚至像楞头楞脑的小伙子,迫不及待想把阿利娅介绍给朋友们认识。

婚外情从地下走到了台前。娜塔莉娅收到了索尔仁尼琴寄来的信。他告诉她,自己爱上了另一个女人,他们的婚姻走到了尽头。娜塔莉娅回复,自己绝不可能离婚,“从现在开始,你对我来说已经死了!你将来就会知道,一个受尽欺骗的女人是怎么报复的!”

娜塔莉娅除了拒绝离婚,也不闲着自己,她开始找情夫。一个年轻的军官被她看上了,他英俊帅气,体贴浪漫,比索尔仁尼琴这根木头好多了。娜塔莉娅写信告诉丈夫自己的恋情。他淡淡地答复:是么,那离婚吧。

娜塔莉娅激怒丈夫的计划没成功,却带来了严重后果。这位军官是一个身居要职的克格勃,他是为了套取索尔仁尼琴的情报,才接近娜塔莉娅的。因为娜塔莉娅的大嘴巴,索尔仁尼琴被捕了。这事让索尔仁尼琴对娜塔莉娅仅有的愧疚烟消云散,他被这女人的再次背叛严重挫伤。

闹离婚的三年,索尔仁尼琴一直和阿利娅生活在一起,他们有了两个儿子。小说《第一圈》在西方出版,引起巨大轰动,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而娜塔莉娅为留住丈夫,有一天,她甚至吃了二十多粒安眠药。她被救了回来,仍不能挽回丈夫的心。阿利娅怀着第三个孩子时,索尔仁尼琴终于等来了法院的离婚判决。

1974年,索尔仁尼琴与阿利娅以及三个儿子,开始流亡国外的生活。

在喀山火车站清冷的站台上,娜塔莉娅和索尔仁尼琴最后一次会面。娜塔丽莎送别了索尔仁尼琴,心中涌动着复杂而激烈的心情。

娜塔莉娅并没放下索尔仁尼琴,为了把他留在自己的生命里,她甚至自愿充当了官方攻击他的工具。她还出版了六本回忆录,对他口诛笔伐。但她的报复只会加重他受到的伤害,在余生里,他始终拒绝和她再见面。

2008年8月3日,索尔仁尼琴以89岁高龄平静地离开了人世,离开时,阿利娅守候在他身边。而和他纠葛一生的娜塔莉娅,已在五年前离逝。她去世前一年,记者采访她。她拿出当初索尔仁尼琴送给自己的照片,照片背面是他的字,“无论出现什么情况,你能永远爱一个终生相托的人吗?”白发苍苍的娜塔莉娅把照片放到胸口,告诉记者:这辈子,我最爱的男人就是索尔仁尼琴,现在仍然爱他。

猜你喜欢

  • 追求

    我相信,骄傲是和才能成正比的。但是,正如大才朴实无华,小才华而不实一样,大骄傲往往谦逊平和,只有小骄傲才露出一副不可一世的傲慢脸相。有巨大优越感的人,必定也有包容万物、宽待众生的胸怀。 文明之对于不同的人,往往进入其不同的心理层

  • 温情的钥匙

    那时,我在深圳一家私人超级市场打工。每天卸车、装货,马不停蹄挥汗如雨。可那位林经理却对我们很苛刻,幸好他的侄子,也就是我们的顶头上司仓库保管林恺还算通情达理,对我们格外关照。 某天清点仓库时,林经理发现少了几包烟和几箱泡面。他便

  • 大师心态,成就了大师

    大师年轻时在上海穷困潦倒,常常为一顿饭发愁。他的鞋前面裂开一个口子,像鲇鱼的嘴,他既没钱买新鞋,也没钱缝补。一日,大师画了一只老虎,拿到街上卖。一外国人看中了这幅画,想买,就问:多少钱?”大师说:500美元。”外国人

  • 真心助人者,终将铸就自己

    他父亲是位大庄园主。七岁之前,他过着钟鸣鼎食的生活。上世纪六十年代,他所生活的那个岛国,突然掀起一场革命,他失去了一切。当家人带着他在美国的迈阿密登陆时,全家所有的家当,是他父亲口袋里的一叠已被宣布废止流通的纸币。为了能在异国他乡生存下来,

  • 保持积极的心态,积极地行动起来

    美国联合保险公司董事长克里蒙?斯通,是美国巨富之一、世界保险业巨子。斯通16岁时,念中学。哪个夏天,母亲指导他去推销保险。他走到母亲指导给他的大楼前犹豫不决。这时,他默默念着自己信奉的座右铭:如果你做了,没有损失,还可能有大收获,那就下手去

  • 下决心改变自己,你会拥有成就感

    年届不惑的朋友刘先生准备辞官办实业,家人都不同意,认为他的事业已经发展得不错,如果下海失败,就意味着前面几十年的努力将付之东流。刘先生是我的知心朋友。他向我征求意见时,我没有直接表态,而是给他讲了一个故事。韩国三星集团会长李健熙在全球率先推

  • 人生要滚烂泥巴

    侗族人有一种独特的成年仪式:一个人有三个生日要滚烂泥巴,即:五岁,十岁,十五岁。 他们有句俗语:从母亲那里学到善良,从父亲那里学到勤劳,从祖父那里学到耐性。 五岁的人,就要脱离母亲的怀抱,开始跟着父亲学习劳动。 母

  • 苦难的意义

    2002年11月6日,一位先天性脑瘫患者在汉城的仁济医院去世,韩国总统金大中以私人身份发去唁电,向死者的家属——脑瘫患者的哥哥李昌纪表示慰问。据韩国在线”讲,这是继法国总统密特朗的女儿之后,世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