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李宋二先生,木头木脑

李宋二先生,木头木脑

收录日期:2025-11-20 15:33:17  热度:10℃

到博雅诗社上课,我考虑每次开讲的时候都整一个有趣的故事,活跃一下气氛,同时让孩子长点儿见识。当然,一个故事在我看了之后,再讲给孩子们的时候,会率性为之,进行再创作。昨天讲的是一个对联故事:李宋二先生,木头木脑。

话说在古代,也不知道是离现在几十年几百年还是上千年,有这么两个读书人,一个姓李,一个姓宋。这两个人读了几本书,就觉得自己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不含糊。这个读书人大都有个毛病,爱吹牛。有这么一天,李宋二人结伴而行,到一座山上游玩。这座山风景秀丽,古木狼林,两人看了十分高兴,边走边谈。说的时候就不免卖弄自己的学问。说到互相不服之处,声音就抬得甚高。说来说去,说得口感舌燥。这个地儿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也没个喝水之处。正在难受的时候,姓李的这位猛然看见前面一棵大树下一位老者在纳凉,旁边放着一个大水葫芦。

古时候的人民风淳朴,过路的人讨碗水喝,稀松平常。所以李宋二人就走过去,说我两人口干舌燥,您老能不能给点儿水润润喉咙。

这个老头儿看了看,笑了。就说那行啊,不过我刚才听着有人咋呼地厉害,说自己的学问如何如何大,好像就是您二位。这样吧,二位学问大,我老头子这水就不能白喝。我出个对子,要是你们能对上,就随便喝。要是对不上,那就对不起了。

李宋二人一听,对对子对我们这样的有大学问的人还不是小菜一碟儿?所以慨然应允。

老头儿问:“二位贵姓啊。”

“我姓李。”“我姓宋。”

老头儿看着两人汗流浃背还一副穷酸相儿,就出了一个上联:“李宋二先生,木头木脑。”

李宋二人一听,木头木脑?这是骂我们啊!说我们呆头呆脑。不行,一定给他对上。可是仔细一琢磨,这个联儿还真就是难对。李和宋都是姓,上面一个木下面一个木,这个怎么对啊?

两人挖空心思琢磨半天,就是对不上这对子。没奈何,只好满面羞愧而退。自然,这水也没喝上。

老头儿看着两人狼狈的背影,哈哈大笑。

据说这个故事流传了若干年,没有人对上这个对子。几年前国内有个杂志社刊载了这个故事,公开征对。最后呢,还真就征到了一个不错的下联。这下联是:

龚庞两小姐,龙首龙身。

这个故事还有另外一个版本,是朱元璋巧断对联案。那幅对联是:李宋二先生,木头木脚;龚庞两女眷,龙首龙身。

猜你喜欢

  • 成语故事(搞笑版)

    成语故事●麦东茶闲来无事,和上小学的外甥聊天,他求我给他讲故事,于是我们有了下面的对话。1.凿壁偷光我:汉朝时,一个少年叫匡衡,他非常好学。因为家里穷,晚上点不起蜡烛,他就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借用邻居家的烛光看书……外甥:等等,他为什么

  • 克已奉公

    克己奉公”这则成语的克己是克制、约束自已;奉公是以公事为重。约束自己的私欲,以公事为重。比喻一个人对己要求严格,一心为公。这个成语来源于《后汉书.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辄尽与士卒,家无私财。祭遵,字弟孙,东汉初

  • 别开生面

    唐代着名的画家曹霸,擅长于画人物和马。他的名声传到京城长安,连深居宫廷的皇帝唐玄宗也知道了。玄宗经常召他进兴庆宫,命他当场作画,并时常给予丰厚的赏赐。由于曹霸受到皇帝的宠幸,长安城里的王公贵族和官宦人家,都以藏有他的画为荣。大家不惜以很高的

  • 请人捉刀

    《世说新语·容止》: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魏武帝曹操要

  • 邻女窥墙

    宋玉和登徒子都是楚国的大夫,跟楚王很亲近。登徒子嫉妒宋玉的才华,总是找机会在楚王跟前说宋玉的坏话。一次登徒子对楚王说:宋玉长得相貌堂堂,很有学识,而且很好色,所以大王一定不要让他陪您到后宫去。后宫有那么多漂亮的嫔妃,见到宋玉可能会惹出麻烦来

  • 因地制宜

    【注音】yīn dì zhì yí【出处】夫筑城郭,立仓库,因地制宜,岂有天气之数以威邻国者乎?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解释】因:依据;制:制定;宜:适当的措施。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指具体

  • 自知之明

    【注音】zì zhī zhī míng【出处】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老子》第三十三章【解释】自知:自己了解自己;明:看清事物的能力。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用法】作宾语;指了解自己的情况【结构】偏正式【近义词】知己知彼【

  • 狗窦大开

    【注音】gǒu dòu dà kāi【典故】张吴兴年八岁,亏齿。……戏之曰:‘君口中何为开狗窦?’张应声答曰:‘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释义】窦:洞。狗洞大开。用以嘲笑人缺少牙齿。【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