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清初八大诗家施闰章简介 施闰章是怎么死的

清初八大诗家施闰章简介 施闰章是怎么死的

收录日期:2025-11-20 09:32:29  热度:10℃

施闰章是清初著名诗人,生于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字尚白、屺云,号愚山、媲萝居士、蠖斋。施家是江南宁国府著名的理学世家,号称一门邹鲁。

施闰章的祖父和父亲都是理学家,因为自幼父母早逝,所以养在祖母膝下,视叔父为自己的父亲。施闰章聪慧好学,又生在理学世家,家里自然不会荒废他的教育。所以施闰章很早的时候,就跟随复社名士沈寿民学习,工诗词古文学。

施闰章少有文名,曾前往北京与宋琬、严沆、丁澎、张谯明、赵锦帆、周茂元等人相交。他们诗词唱和,来往密切,一时传为美谈,得燕台七子之称。

顺治三年,施闰章参加乡试中举,顺着六年参加会试,进士及第。考中进士后,初中刑部主事,奉命出使桂林,刑部尚书赞其引经折狱,平反者盈十百,而大憝者终无幸者。

顺治十三年,参加高等考试,考中第一,于是被朝廷提拔为山东提学佥事,取士崇雅黜浮,有冰鉴之誉。施闰章的名声传出之后,四方学者纷纷慕名前往。面对这些数不胜数的学子,施闰章十分耐心,一一为他们解答疑问,丝毫不懈怠。因为这样,施闰章得到许多学子的尊敬,视其为恩师。

顺治十八年,施闰章调任为江西布政司参议,分守湖西道,辖临江、吉安、袁州三府。当时清朝刚刚在中原站稳脚跟,尽管已经占据中原,然而却仍然有许多地方并不稳定。天灾人祸、贼盗横行,民不聊生。施闰章任职的湖西地区,正是这种状况。

施闰章到任之后,并没有强力镇压,而是先了解实情。在得知湖西一带,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多的贼盗,是因为百姓交不起赋税,所以迫不得已成为贼寇后。作《劝民急公歌》、《湖西行》等诗,进行劝导。又作《大坑叹》、《竹源坑》等诗,引起巡抚重视。

施闰章在任之时,十分注重民生教化。不仅关心百姓食宿,同时也关心当地的文化教育,在袁州重建昌黎书院,在吉安修葺白鹭书院,亲自讲学。因为他在当地的种种作为,而深受百姓爱戴,因此有了施佛子的美称。康熙六年,准备裁撤道使之时,湖西百姓还联名上书,请求其离去。在没有得到应允之后,于施闰章离职之日,父老夹道焚香,泣送数十里。

从湖西离职之后,施闰章回到家乡,闲居十年,未曾出仕。在家之时,服侍自己视为父亲的叔父,不问政事。

朝廷其实后来多次曾召他入职,但是都被他以生病为由拒绝了。康熙十八年,开博学鸿儒科,施闰章仍然不愿意前去。最后还是他的叔父对其劝说,才让他离家上京,参加考试。

考试后成绩出来,他名列二等第四名,授翰林院侍讲,纂修《明史》。两年后,又为河南乡试正考官,又两年转侍读,并作《太宗圣训》的纂修官。同年在北京,因病去世!

猜你喜欢

  • 剩女相亲

    剩女相亲在现代社会中,相亲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方式,特别是对于年龄稍长的单身女性来说。被贴上“剩女”标签的她们常常被迫面对相亲这个选择,希望能够在众多陌生人中寻找到那个与自己相配的另一半。相亲对于剩女来说,既是一次机遇又是一次挑战。她们希望

  • 上辈子就问过这问题了

    上辈子就问过这问题了在辗转的轮回中,我们的灵魂经历了无数次的转世。在每一次的重生中,我们都带着过去生活的经验和记忆,为下一世的探索和成长奠定了基础。然而,有些问题似乎永远都困扰着我们,就像那个声音在心头不断回荡,让我们来回思索,寻找答案。我

  • 幸福各不同

    幸福,是每个人内心深处追求的终极目标。然而,幸福的含义却因人而异。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各不相同,因此人们的追求方式也各不相同。有人认为,幸福就是财富和物质的满足。他们相信只有拥有了金钱,才能买到幸福。于是,他们努力工作,追逐金钱的梦想。当他们

  • 爱的缺憾

    爱的缺憾爱情是人们生命中最美好、最让人心醉的情感之一。然而,即使是爱情,它也不是完美的。爱的缺憾常常伴随着我们的一生,给我们带来了痛苦和困惑。回首过去,我想起了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年轻的男子,名叫杰克。他是一个乐观、开朗的人,对爱情

  • 爸爸别打我

    爸爸别打我我还清晰地记得那个夏日午后的场景,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板上,投下一片金黄的光晕。我躲在角落里,颤抖着双肩,心里满是恐惧和无助。爸爸气急败坏地走来走去,愤怒的呼喝声在房间里回荡。我不知道我做错了什么,为什么爸爸要打我。这样的场景在我家

  • 做小偷的三儿子

    做小偷的三儿子从前有一个小镇,镇上有一家相传已久的小偷世家。这个家族代代相传着偷盗技艺,被人称为小镇上最出色的小偷。然而,有一天,小偷家族生下了一个和往常不同的孩子。他叫做阿诺,是这个家族的三儿子。与他的兄弟们相比,阿诺似乎缺乏小偷的天赋。

  • 铁匠和魔鬼三十年的恩怨

    从前,有一个铁匠,名叫米泽尔,他很穷,家里常常揭不开锅,就让孩子们三天两头往别人家去乞讨。一个冬天的夜晚,米泽尔正坐在火炉前,同孩子们一起,等他妻子把可怜的一点点晚饭端上桌来。这时,一个衣衫槛楼的老叫花子来敲门了

  • 童子尿

    童子尿童子尿这个标题听起来可能有些奇怪,但它实际上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药材。在中国古代,童子尿被认为具有神奇的疗效,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和其他领域。虽然在现代医学中不再被广泛使用,但它仍然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童子尿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