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赤脚医生

赤脚医生

收录日期:2025-11-21 17:18:17  热度:10℃

赤脚医生是六七十年代的乡村医生。

为什么要叫赤脚医生呢?

那时候都是泥路,遇上下雨天,农村人一般不穿雨鞋都是光着脚走路,乡村医生也不例外,于是农村人叫乡村医生不叫乡村医生叫赤脚医生。

也正是因为路道不好,农村人生病一般都找赤脚医生,小到感冒发烧拉肚子,大到毒疮扭伤婆娘生孩子。可见当时的赤脚医生是不折不扣的全科大夫。

苏小妹就是这样一位赤脚医生。

苏小妹十三岁就辍学了,也不是笨,就是没心思读书。

姑姑说,不读书你干啥?

苏小妹说,我要跟你学医,我想和你一样当赤脚医生。

就跟姑姑学起了医。

姑姑给人看病,苏小妹忽闪着大眼睛在边上看。

一天,姑姑出诊去了,留下苏小妹照看诊所。

一位母亲拉扯着一个脏不拉叽的孩子进来,孩子哭叫着死拗,不肯进屋。

苏小妹赶紧迎出去,原来孩子脑袋上长了一个毒疮,鸡蛋大,鼓鼓的,里面已经化脓了,必须马上开掉。孩子怕疼死活不肯找医生。

苏小妹笑着对孩子说,不一定要开刀的,你过来,我帮你看看,我只要用手一摸,你的毒疮就好了。

孩子看着这个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小医生,将信将疑就走进去了。

苏小妹说我用酒精帮你消消毒,一点都不疼,凉凉的很舒服。

说着就拿一团酒精棉在毒疮上擦,噗,一股浓水就泚了出来,孩子还没感觉什么,苏小妹已经将伤口上好药包扎完毕了。

嘿嘿,没事了,几天就好了。

孩子的母亲也傻眼了,背着孩子问苏小妹,你怎么弄的?

苏小妹调皮地一笑,翻过掌心,原来食指和中指间夹着一片锋利的刀片。

后来小孩子长毒疮都指名道姓要苏小妹给治。

姑姑笑着说,想不到你这丫头还真是行医的料。

一次,姑姑带她去给一个农妇接生。

产妇躺在床上疼得汗珠子噼里啪啦地掉,孩子就是生不下来。

好不容易有动静了,一看,不得了,孩子脐带先出来了。

这种情况有可能会导致孩子窒息死亡。最好的办法是剖腹产,可是剖腹手术要大医院才能做,现在送大医院肯定来不及了,姑姑也急得汗珠子噼里啪啦掉。

苏小妹说,姑姑让我试试吧。 你?虽然姑姑满腹狐疑,但是事不宜迟,死马当活马医吧。于是点了点头。

洗手消毒。苏小妹将右手小心地伸进产妇产道,使劲往上一推,咯吱,进去了。

亏了苏小妹手小还细滑,产妇并没有丝毫痛苦。

孩子终于降生了,但是脸色苍白,有窒息症状。

苏小妹赶紧进行嘴对嘴人工呼吸,不久孩子哇地一声哭了出来。

在场的人都松了一口气,无不向苏小妹翘起了大拇指。

那年苏小妹十五岁,十五岁就成了颇有名气的赤脚医生,特别是接生,受到了产妇们的一致推崇。

几年下来,经苏小妹之手接生的孩子不计其数。

这次,苏小妹又成功接生了一名胖乎乎的男婴。男婴的奶奶抱着孙子直乐,突然看着身材凹凸有致的苏小妹问:闺女你多大了?

二十了。

不小了,你别光顾着替别人接生孩子,自己的事情也该考虑一下了。

苏小妹脸一红,还早哩!

其实苏小妹心里有一个人——关在牛棚里的李大头。

李大头参加过抗日战争,虽然立功无数,却放掉过一个日本兵。在那个敏感时代,这问题的严重程度可想而知了。

李大头自己也觉得有罪,心甘情愿认打认罚。

因为在战场上负伤瘸了一条腿,李大头快四十了还是孤家寡人一个。

苏小妹经常给李大头送吃的,浆洗衣服。

村人都说这个苏小妹当赤脚医生当傻了,别人看见李大头都躲得远远的,她倒好,一个黄花大闺女,和个通敌间谍纠缠不清。

话传到姑姑耳朵里,面对姑姑的质问,苏小妹说我觉得大头不是坏人,他放那个日本兵一定有隐情的。其实作恶的不是当兵的,是指挥他们的人,那些日本兵同样也是战争的受害者。

慌得姑姑赶紧捂住了苏小妹的嘴巴,你这不知轻重的丫头,可不敢瞎说。

大队支书也给苏小妹做工作,说别为了一个坏分子毁了自己的前程。

苏小妹抬手把乌黑的发辫甩到背后,挺了挺胸说,为了解放新中国他已经废了一条腿,而且他立了那么多功,就算有过也抵消了。他要是出不来,我给他送一辈子牢饭。说到做到,苏小妹真的把铺盖卷搬到了李大头家。

嫁给李大头后,赤脚医生被罢职了,跟着农妇们下田种地。

看着累得一歪一倒的苏小妹,李大头心疼得直淌泪。

苏小妹笑着说,瞧你个大男人,就这点出息啊?放心吧,你老婆不是豆腐捏的,别人能干我也能干。

没多久,苏小妹就把农活干得有模有样了,不过队里还是把她调上去当赤脚医生了。因为大队新换的赤脚医生,不太在行,村里人怨声载道,都念叨着苏小妹。

后来李大头不但被平反了,基于抗战立过功,还享受了干部待遇。

村里人都咂着嘴说苏小妹,当年你寻死觅活要嫁给李大头,原来你长着前后眼啊!

苏小妹也笑了,正了正肩上的药箱说,我没长前后眼,但是我相信好人有好报。

猜你喜欢

  • 浪子回航

    23岁,我已是个男人,该为他们撑起那把遮挡风雨的伞了。1考完最后一门,从考场里走出来的我长长地吁了口气。这是我在这所技工学校的最后一次考试,整个考试过程还算顺利,如果不出什么意外,再过些天,我就能拿到那个心仪已久的毕业证书了。看着身边穿梭而

  • 爸,我等着你回家

    每天晚上入睡前我都会想,明天一早他就会背着破旧的包裹出现在门口吧。那时我一定高兴坏了,不管他多脏多落魄,我都会抱住他喊声爸”。五岁时,我问妈,爸爸呢?妈说,他是个海员,去了很远的地方,要很久才能回来。海员的故事抗不过成长的脚步。

  • 父亲的守望

    父亲在说这一切的时候,显得非常平静,平静得仿佛是在说别人的故事。我回头的瞬间,看到母亲在门后抹着泪。 也许,生活中总有遗憾。有些爱,只能一生去守望。 我的父亲是位儒雅的知识分子,母亲则是传统的家庭妇女,但他们的感情一直很好。到了谈婚论嫁的

  • 玻璃匠和他的儿子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城市里总能见到这样一类游走匠人——他们背着一个简陋的木架街行巷现,架子上分格装着些尺寸不等、厚薄不同的玻璃。他们一边走一边招徕生意:镶——窗户!镶—&mdas

  • 退伍的爹

    我从没想过,他老得竟这样仓促,躬身的样子已经像个老人了。 父亲几乎很少来上海,我也不喜欢回东北去看他。说不出为什么,仿佛黑帮洗底似的,不想和过去发生任何联系,我不说东北话,硬拗出一口上普”。 后来,我开了家小公司,生意做得最风光

  • 父与女

    他的女儿刚出生几天时,就双腿乱踹着不许大人给她绑襁褓带,亲戚们都说:这孩子脾气真大。他说:人家要自由,别绑了。”女儿是从会坐直接到会站的,死活不肯爬。别人都说这孩子拧,他说:挺好,做人膝盖不弯。” 那时没钱买婴儿车

  • 忘记我,便是你最好的报答一路开花

    一 王小贝来许庆生家第3个月的时候,送了许庆生一件让他热泪盈眶的礼物。 她把所有作业本上的名字都划掉了。她说她以后再也不叫王小贝了,她扬起骄傲的笑脸,认真地说:从今天开始,我正式跟你姓许,叫许多多。” 许庆生有点疑惑,问:你为什

  • 走进城市的父亲

    父亲是个普通的农民,除了会种地外,没有任何特长,但是,为了能让女儿生活得幸福,没有任何特长的父亲依然有勇气来到大城市,随身携带的,除了一床被褥和几件换洗的衣服外,还有那沉甸甸的父爱!一 父亲是个普通农民,但是,比较开明,用村里人的话说,我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