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赵匡义与南唐小周后 李煜是不是真的被赵匡

赵匡义与南唐小周后 李煜是不是真的被赵匡

收录日期:2025-11-20 15:49:22  热度:9℃

历史上有这么两幅著名的春宫图,宋代无名氏所画的《熙陵幸小周后图》和《尝后图》。本文的重点就在前者《熙陵幸小周后图》。这小周后是谁呢?她是五代十国南唐后主李煜的皇后小周后,前大周后周薇的同胞妹妹周蔷,能被李煜这么一个爱慕风雅之人看上的女人,必定是姿色极好的。

本来李煜向北宋称臣之后,就开始在自己的地方做起了一个闲散的国主,同美人小周后整日宴饮,吟诗题词。但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再怎么闲散不问世事的国主始终是一个小国家的王,说不定哪天就被自己部下强逼着起兵了。后,南唐被灭,李煜同小周后一起被压到汴京,但好在宋太祖喜爱文才,制定了不能随意杀士大夫的准则,所以李煜除了每天伤春悲秋之外,生活还是过得挺不错的。

但是,好日子到赵匡义上位就到头了。赵匡义觊觎小周后的美色已久,借命妇要不定期入宫朝觐的机会,强留小周后。这段历史,宋王銍《默记》卷下最早记载在案:龙兖《江南录》有一本删润稍有伦贯者云:李国主小周后随后主归朝,封郑国夫人,例随命妇入宫,每入辄数日而出,必大泣骂后主。声闻于外,多宛转避之。又韩玉汝家有李主归朝后与金陵旧宫人书云: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清潘永因《宋稗类钞》卷六《尤悔》亦有相同记载。

惊才绝艳的南唐后主李煜,最后也只能空发出江南剩得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的感慨,他没有治国之才,也没有力量保护自己的皇后,当时小周后被命妇必须进宫定时朝拜这一理由,无奈进宫,但是多日不见回来,李煜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多次请求入宫却不得入,最后老婆出来对他大哭大骂,李煜也只有转过头不看,不发一言。

如此窝囊的南唐后主,最后只剩下写诗填词来发泄自己的一腔怨愤,但是诗词是能随便写的吗?君不见苏轼的乌台诗案,王勃的斗鸡赋,清朝的各种文字狱,各大臣将领避讳而改名,因文字诗词而获罪的屡见不鲜,李后主对此却毫不在意。他是有才情的人,也是一个会胡思乱想的人,他看着日渐老去的自己,想起自己曾经的帝王才子风花雪月的生活,想起曾经给予自己无限快乐的周娥皇,又想起自己成为亡国奴之后屈辱的生活,想到自己的国家,想到自己的的子民,想到因自己而受辱的小周后,想到自己的家山故国早已物是人非,巨大的失落感就使得他心力交瘁

悲愤不已,终于用一首词道出了自己无限的辛酸和一生的愁绪《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野史有人说,赵匡义是想夺取小周后,看李煜还活着,颇为碍眼,所以就把他给做掉了。

实则不然,这是李煜自己在作死。身在囚笼,还能写出如此明目张胆地怀念故国的词,赵匡义看了这首词之后,大骂道:他还不忘江南,若不将他除去,必为后患。宋朝的皇帝怎么能容忍亡国之君在大宋京师怀念故国?这不就是自己作么,虽说估计也有点小周后的原因在里面。但是宋朝的规则是不能杀士大夫,也就是说不能杀文人墨客,你流放可以,关监狱终其一生也可以,但就是不能杀,李煜作到让皇帝不顾约定俗成的规则,硬是要弄死他。

要弄死李煜,但又不能明着来,于是赵匡义就想了一个好办法,趁李煜过生日的时候,让与李煜私交甚密的秦王赵廷美代表他前去祝寿,并赐一剂牵机妙药,供李煜和酒服后扶摇星汉,观赏织女牵机织布,以解胸中郁闷。这药发作很慢,直到宴席结束,李煜都还活蹦乱跳,直到夜间就寝才毒发。

李煜死后,赵匡义便高兴了,认为小周后是他一个人的了,但是小周后这人痴情,她在受辱后并没有选择自尽,是因为她舍不得她的夫君,既然李煜已死,她也就能随之而去,开始绝食,宫中来的召令也完全不接,最后香消玉殒。

猜你喜欢

  • 瓦瓮与美梦

    在一个偏僻闭塞的地方,有一个读书人。这个人有些文化,但学问并不高,而且他什么也不会干,靠着祖上留下的一点微薄的家产,整天好吃懒做,异想天开。最后,这个读书人坐吃山空,他身边仅剩下一只瓦瓮了。尽管这样,他依然每天幻想,把瓦瓮当作宝贝,白天把瓮

  • 远虑与近忧

    喜鹊的巢筑在高高的树顶上,到了秋天,一刮起大风,窝巢便随树枝摇摇晃晃,简直像要把整个窝巢翻下来一样。每到这时,喜鹊和它的孩子们蜷缩在窝巢中,惊恐万状,害怕得连大气都不敢出。有一种喜鹊就很聪明,在夏天还未到来的时候,它就想到了秋天,它预料到秋

  • 摇头摆尾

    有一对表兄弟相处感情很好,表兄叫临济,表弟叫元安,两人年龄只相差1岁,是很要好的朋友。这表兄弟两人的性格很不一样,临济遇事冷静,不爱虚夸张扬,性格内向、稳重;元安却好说好动,喜欢表现自己,性格外向、轻率。这一天,元安到临济家做客,临济设酒席

  • 两人一心

    越国人甲父史和公石师各有所长。甲父史善于计谋,但处事很不果断;公石师处事果断,却缺少心计,常犯疏忽大意的错误。因为这两个人交情很好,所以他们经常取长补短,合谋共事。他们虽然是两个人,但好像有一条心。这两个人无论一起去干什么,总是心想事成。后

  • 老人和他的孩子

    一个老人将不久于人世,他把三个儿子召唤到病榻前说:亲爱的孩子们,你们试试能否把这捆箭折断,我还要给你们讲讲它们捆在一起的原因是什么。”长子拿起这捆箭,使出了吃奶的力气也没折断,把它交给力气大的人去吧。”他把箭交给了

  • 失去财宝的守财奴

    财产的拥有是为了享用,而守财奴的爱好却只是占有钱财,却不去使用,试想一下,他们和贫民相比,好在哪里呢?古希腊哲学家狄瑞纳的生活清贫但很幸福,而守财奴过的却是乞丐的日子。伊索指给人们看的那个埋藏财宝的人,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这个不幸的人有一

  • 田野之神和过路人

    在荒郊野岭的一个地洞里,田野之神和他的几个孩子正准备吃饭。这里没有豪华的地毯,精美的桌布,有的只是旺盛的食欲。一个浑身淋得透湿打着哆嗦的过路人为避雨一头闯了进来。众神请他一同吃这简单粗糙的饭菜。他没谦让,一屁股坐下后,伸出手掌呵气来取暖;接

  • 山的分娩

    一座山感到了临产的阵痛,她的喊叫震天动地,大伙闻声都朝她奔去,认为她肯定能生出一座比巴黎还大的城市,可闹了半天,从山里只生下了一只小不点的耗子。这篇寓言的情节虽不可信,但有它的针对性。看了寓言我就想到一位作家,他曾经说过:我要写一部赞颂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