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周总理危难时刻救敦煌

周总理危难时刻救敦煌

收录日期:2025-11-20 16:19:59  热度:8℃

1964年10月16日,在中国西部,距离丝绸之路名城敦煌几百公里的罗布泊上空,升起了一朵震惊世界的蘑菇云。我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当电波把这一特大喜讯传到中南海时,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兴高采烈,心潮澎湃。但不一会儿他又浓眉紧锁,一语不发,像在沉思着什么重大问题。他严肃地在办公室踱来踱去,好久之后才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你马上让国家文物局的王冶秋同志和敦煌联系,问一下敦煌人民受到影响了没有?莫高窟损坏了没有?不久,正处在狂欢喜庆之中的中共敦煌县委领导和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常书鸿便先后接到了来自北京的电报。当大家得知这是周总理指示发来的电报时,心情更激动了。很快,在中南海,工作人员向周恩来及时做了汇报:据电传,敦煌人民目前未受影响,莫高窟也安然无恙。周恩来这才舒展双眉。随后,他先后派出1 0批由北京医疗单位专家及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队赶赴敦煌,深入到敦煌城乡和莫高窟,给人们检查身体治疗疾病,并设立了专门的防疫机构省红十字会,随时监测可能由核辐射引发的疫情。周恩来同时还指示铁道部,要加快正在进行的敦煌莫高窟大规模加固工程进度,确保这座艺术宝窟能完整保存下去。

周恩来虽然生前一直没能亲自去敦煌视察参观,但他却高瞻远瞩,以博大的胸襟和超人的远见卓识关心着敦煌艺术,给我们留下了不少难忘的往事。周恩来两次参观敦煌画展

1945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在重庆七星岗中苏友好协会举办了一次小型敦煌壁画临摹艺术展。瑰丽多彩的敦煌艺术轰动了山城,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展出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一天,参观的人群中突然有人高呼共产党的周副主席来了,人们的目光一下子集中到了中共中央驻重庆代表周恩来、董必武、林伯渠以及文化界着名人士郭沫若等一行人的身上,周恩来神采奕奕,微笑着向大家招手致意,走进了展厅。

他一边仔细地观赏着敦煌壁画临摹本,一边认真地听着敦煌艺术研究所所长常书鸿的讲解。听着常书鸿浓浓的浙杭口音,周恩来亲切地问:常先生也是浙江人?当听到常书鸿是浙江杭州人时,周恩来高兴地说:常先生和我算是老乡了,我的老家在浙江绍兴,和杭州相距才百余公里,我们今天是老乡遇老乡,两眼泪汪汪啊!他幽默风趣的谈吐让正处在抗战困难时期的敦煌艺术研究所工作人员感到了一种温暖和亲切。

参观欣赏了敦煌壁画临摹展后,周恩来对画展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常书鸿等人在艰苦环境中保护敦煌艺术表示由衷的敬意,他勉励他们不要屈服,要坚决同反动派倒行逆施的行径做斗争,最终将赢得广大群众的支持。短短的一席谈话,使在国民党当权派面前受尽白眼的敦煌艺术研究所工作人员备受鼓舞,他们没有想到在这里遇到了知音,共产党人对文物保护工作如此重视。

1949年9月28日敦煌解放,历经劫难的敦煌莫高窟终于迎来了光明。在周恩来的关心下,敦煌艺术研究所直接归属到了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教委员会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改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常书鸿任所长。

1 951年,为了配合抗美援朝运动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周恩来指示在北京举办一次大型敦煌艺术画展。这一年的元月,常书鸿接到政务院文教委员会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局长郑振铎的电报,要他将文物研究所内历年完成的全部壁画临摹本带往北京展出。这对于刚刚成立的敦煌文物研究所来说又是一次极大的鼓舞。常书鸿和全部工作人员马上收集整理好所有的壁画临摹本,连夜赶往北京。

遵照周恩来的指示,郑振铎亲自任敦煌艺术画展筹备委员会组长,常书鸿任副组长。大家经过4个多月的辛勤工作,展览于1 951年4月下旬筹备就绪,准备在故宫午门城楼上展出。

展览会开幕前的一个星期天上午,常所长和女儿常沙娜与历史博物馆的张秘书正在对整个展品做最后的检查校对时,忽然接到中南海打来的电话,说有一位中央首长要来画展会场参观。听到这个突来的消息,常书鸿显得有些慌,他为难地说:今天是星期日,同志们都不在会场。对方问:你是哪位?常书鸿报了名字。对方说:只要你来接待就可以了,请你在下午3时准备接待,不要外出。

这天下午2点,常书鸿和女儿沙娜与张秘书早早来到午门楼上等候。当时天下着蒙蒙细雨,2点半时,常书鸿看到一辆小轿车从端门朝着午门开过来,最后停在午门城楼下。警卫员先从车中走出来,把一件淡蓝色雨衣,披在下车的首长身上。常书鸿和张秘书马上走到前楼台阶上迎接。这时,下车的首长已迈着矫健的步伐登上了台阶。当周恩来那张慈祥而又熟悉的面孔出现在他俩面前时,常书鸿快步向前激动地紧紧握住总理的手,哽咽着说不出话来。周恩来看到他们没有拿伞,站在细雨中时,马上把披在肩上的雨衣脱下来交给警卫员。他热情地说:七星岗看过你们的敦煌壁画摹本展览,已经五六年了,那次只有20多件展品,这次规模大得多了。常书鸿说:当年您对我们的鼓励和支持坚定了我们信念,使我们更有信心继续坚持工作。

看到常书鸿的女儿常沙娜临摹的敦煌壁画展品时,周恩来高兴地对常书鸿说:你的女儿继承了你的事业,敦煌艺术可有传人了!当听说常沙娜刚从美国波士顿留学回到北京就参加了这次敦煌艺术画展时,周恩来鼓励常沙娜说:国家正需要你们这样有学问有才能的年轻人,回来建设新中国很光荣啊!要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正因为有了周恩来的这句话,本来打算和父亲同去莫高窟工作的常沙娜后来来到正缺少师资力量的清华大学营建系做了一名助教,把敦煌艺术搬上了大学讲台。后来她还参加了新中国十大建筑的设计工作,把敦煌艺术广泛地运用到了建筑实践中。

1951年6月,在周总理的高度重视下,政务院派出一批专家到敦煌实地考察了莫高窟,并制定出了治本与治标相结合、临时与永久相结合、由洞外到洞内分步骤保护的方案,获得了中央的批准。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在当时财政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周总理指示首先拨款两亿元(当时的旧币,约合现在人民币两万元),修复了五座岌岌可危的唐宋时期木结构窟檐,并拨款改善了敦煌文物研究所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配备了吉普车,购置了发动机,莫高窟破天荒第一次安装了电灯照明。

1 962年,周总理亲自主持召开了国务院会议,会上,周总理表情严肃、语重心长地说:敦煌莫高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宝贵的文化艺术遗产。解放前已遭受过帝国主义者残酷的劫掠和破坏,现在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它,否则,我们这些人不能向后世交代。当时国家财力特别困难,但周总理毅然决然做出决定,在会上一锤定音:批准拨巨额专款一百万元,用于大规模抢修敦煌莫高窟,实施保护工程。

在周总理的关心重视下,新中国成立后敦煌莫高窟的第一次大抢修拉开了序幕。抢修工程自1963年秋季施工,历时三年。这使敦煌莫高窟成为我国着名的四大石窟中迄今保护最好的石窟,也成为周总理关心和保护敦煌艺术的不朽丰碑和历史见证。

猜你喜欢

  • 不是派头

    台北有一家很特别的小馆子。馆子虽小,可是布置得很干净雅致,墙挂名家字画,门悬五色彩灯,再加上确实有几样拿手好菜,所以每天座无虚席,生意特别好,价钱特别贵,老板的派头特别大。开的虽然只不过是小馆一间,派头看来好像开着好几十家希尔顿一样。

  • 失重

    一 祥云人雷杰龙讲过一件最近发生的事。 有一次他回家省亲,闲来无事的时候,便于村中四处走走。见一对父子,因琐事争执,先是肝火炽热,怒气冲冲,继而纲常尽丧,如恶邻搅动旧恨,互相咒骂之语不堪入耳。随后,父亲操持一根锄柄,朝着儿子

  • 鱼眼中的海

    有一条鱼在很小的时候便被捕上了岸,捕鱼的人看它太小,而且很美丽,便把它当礼物送给了女儿。小女孩将它放在一个鱼缸里养起来,每天它游来游去总会碰到鱼虹的内壁,心里便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 后来,鱼越长越大,在鱼缸里转身都有些困难了,小女

  • 一颗倒挂的苹果树

    上下颠倒是让人惊诧的事。比如看一幅澳大利亚在中心的世界地图,但那也就是让在北半球住惯的人,一时诧异,笑出声来罢了。若早晨醒来,一拉开窗帘,见一棵苹果树倒挂在不远处的土坡上,就多半笑不出。一件性命攸关的事,发生在人浑然不知的某个时刻,苹果

  • 快乐的高速收费员

    城是小城。高速路是来往车辆不多的高速路。收费员是收入不高的收费员,加上单调的两平方米收费间,无聊的三班倒八小时工作制,又是渴望生活七彩阳光的年轻人,所以这群人大都不快乐。 只有他例外。 隔几天,他就会在上班前,去收费站周围采

  • 我愿意蹲下来,陪你做一只蘑菇

    有一个精神病人,他总以为自己是一只蘑菇。于是,他每天都撑着一把伞蹲在房间的墙角里,不吃也不喝,像一只真正的蘑菇一样。 心理医生想了一个办法。有一天,心理医生也撑了一把伞,蹲坐在病人的旁边。病人很奇怪地问:你是谁呀?医生回答:我也是

  • 翻来覆去六个菜

    夏天一到,小城里的排档生意就红火起来。在数百家排档中,有一家叫好位到,不用抢生意,但生意做不完,从华灯初上,到月往西沉,十多张桌子,满满的时候居多。 老板心情极好,哪怕有客人提的要求无理些,他也能接受,并尽量满足。吃排档的人都说:

  • 不让自己的光芒灼伤别人

    十多年前,我在一所中学读高中。班里的小亮、李宇和我是好朋友,我们三人一起打饭,一起去图书馆1998年,我们参加了高考。二十多天后,结果出来了,我考上了一所二本大学,小亮考上了南开大学,李宇却落榜了。有一天,我和小亮一起去县城,回母校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