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不为巨资所惑,立志创大业

不为巨资所惑,立志创大业

收录日期:2025-11-20 18:44:56  热度:10℃

一个18岁的小伙子,发明了一项专利,有人愿出价3000万来买下他的专利,然而,这小伙子都没有答应,他的志向是自己创业做个大老板。这个小伙子就是四川师范大学外事学院学生王博豪。

王博豪,1989年出生在四川广安,属于典型的80后。小时候的王博豪就是个爱动脑筋又爱调皮捣蛋的孩子。他喜欢把家里的一些小家电、小玩具等拆下来摆弄。时间一长,他的动手能力就非常强了,他拆下的家电,玩具等他都能装好如初。中学的时候,他甚至能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好玩的小玩意了。爱动脑筋,喜欢动手制作,成为日后他创造发明的一个重要基础。

2007年,还在读高二的王博豪有一次偶尔看到妈妈为换下一只烧坏的灯泡而烫着了手,当时,他就在想,灯泡烫手肯定是消耗了很多的能量,如果不让它烫手,那么就可以节约很多能源了。从此之后,王博豪就开始大量搜集有关的资料,准备着手寻找解决的方案,也就是要发明一种节能灯。

2008年,国家专利局向王博豪颁发了专利权证书。没多久,北京一家企业给王博豪来信,愿意以3000万元的价格买下他的专利。王博豪慎重考虑过之后,抵住了诱惑,谢绝了这家公司的请求。他暗暗下了决心,要自己创业,把LED节能灯做出一个大市场来。

从高二到高三,王博豪边读书边捣腾一些小生意。他经常跑到成都进货,采购一些耳环、戒指、台式电脑等,然后到广汉来卖。做得最大的时候甚至是电视、冰箱都卖过。做过这两年的小生意之后,王博豪不仅自己积累了一点资金,而且也学会了做生意的一些经验。

在王博豪考入四川师范大学外事学院后,他觉得自己可以一边读大学,一边开发自己的LED节能灯了。既然是创业就必须要有一笔创业资金才能启动项目。王博豪向亲朋好友四处借贷,加上自己的一些积蓄最终筹集了30万元。他租了一间房子作为装配作坊,采购了一些原材料,然后找来一帮同学帮助装配。这就是王博豪成立的成都市锦江区登峰节能环保灯厂。

刚开始创业,王博豪没有经验,一下子就做了10万只LED节能灯。尽管价格很便宜,只卖15元一只,但是几个月过去后,仅仅卖出去1000只左右。面对这堆积如山的节能灯,王博豪创业的信心差点被击溃了。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一次偶尔的机会,王博豪的一个做外贸生意的朋友得知他有一大批LED节能灯积压需要处理出去,便答应把这批产品远销到越南、老挝去。王博豪非常高兴,几乎以成本价把这批产品卖给了朋友。还好,此笔生意王博豪没有亏损,只是赚得不多而已。

有了第一次教训,王博豪学聪明了,他知道了首先要想办法去打开销路,拓展市场才行。于是,王博豪想出各种办法展开了全方位的市场营销。他找到上千名大学生来做兼职,到成都的大街小巷去散发产品传单,让成都市民更多地了解LED节能灯。他还发动大学生在网络上推广,到各贴吧、论坛发帖,宣传低碳,并适时推出自己的产品。另外,王博豪自己也亲自带人到成都的各大宾馆、酒店、建筑商、建材经销商等处推销自己的产品。尤其是哥本哈根会议以后,王博豪懂得了用“低碳”来秀自己的产品。随着低碳概念在广大国人中的不断深入,王博豪LED节能灯的销路在市场上也逐渐打开了,仅两年多时间销售就超过了百万元,而且他的公司在成都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由于王博豪的LED节能灯产品确实属于低碳环保的行业,加之又是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成都地方政府给予王博豪以极大的支持。在成都市锦江区登峰节能环保灯厂立足市场后没多久,便迁入了成都锦江区大学生创业园内。同时,王博豪的企业还享受相关的优惠政策,并获得了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帮助的“金翅膀工程”100万元信贷额度支持。有了政府的支持,王博豪的登峰节能环保灯厂发展十分迅速,登峰LED节能灯还成了政府采购的指定产品。

2009年底,一位上海的工程师来到王博豪的工厂,说要订8万只LED节能灯,并称产品价格无所谓,但是产品质量要求特别高,包括功率因数、显色系数等上百项指标都要达标。王博豪带领员工们艰苦奋战了两个多月,攻克了一系列难关,终于按质按量完成了生产任务。当王博豪给客户开发票时,才发现,产品竟然是用于上海世博会的。他非常高兴,也很激动,而且坚定了要把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的决心。后来,又有连云港的大型场馆承建商来成都找到王博豪,要求订购10万只LED节能灯,而且也是用于上海世博会场馆的。

前不久,有几家风投公司找到王博豪,希望能够注资进来。王博豪认为这或许是自己把公司迅速做大的机遇,在合适的时候,他必然会选择与风投进行合作。因为,王博豪心目中的偶象是新希望集团的董事长刘永好,他的目标是把自己的公司做成与新希望一样大,他甚至超前看中了新希望公司旁边的一块地,他暗地在想,这块地以后将是他登峰公司的所在地。王博豪的梦想,也许用不了多久就能够得以实现。

猜你喜欢

  • 聪明不一定成功

    聪明不一定成功成功的定义往往是多元化的,概念因人而异。然而,人们通常会将成功与智慧紧密联系在一起。智慧似乎是能够解决问题、做出明智决策的关键。然而,聪明和成功之间是否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我们是否认为聪明就一定能够带来成功呢?确实,聪明的人通常

  • 半小时换来一世从容

    半小时换来一世从容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时常感到压力倍增,焦虑围绕着我们的生活,不断地挤占着我们的内心平静。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虽然解决焦虑的方法有很多,但却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和大量的努力。然而,有着一个效果惊人的方法,却只需要短短

  • 菜鸟的年终总结

    这一年,对于我这个菜鸟来说,可以用繁忙和挑战来形容。回首过去的一年,我依稀记得刚进入职场时的无知和紧张。一切都是那么新奇,每天都有无数的事情等待着我去学习和适应。在职场的摸爬滚打中,我逐渐摸索出了自己的方式和方法。虽然有时候还是会犯错,但每

  • 第十一次敲门

    第十一次敲门在一个宁静的城市边界,有一栋古老的小屋。这座小屋位于一条偏僻的小巷中,荒芜的巷子上没有什么行人。它默默地屹立在那里,仿佛承载着岁月的沉淀。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小屋的地板上。主人的大门突然传来了一阵敲门声。这是第十

  • 错误

    错误我们人的一生中,难免会犯下错误。错误是人类成长的路上的必修课,它们教会了我们珍惜和学习。错误可以是轻微的,也可以是严重的,但无论错误的程度如何,它们都是我们前进的垫脚石。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也可以延伸到错误上。错误不仅仅是失

  • 我排在第二十一位

    我排在第二十一位冬日的早晨,阳光透过窗户洒满了整个房间。我静静地坐在书桌前,掐指一算,今天是我出生的第二十一年。回首过去的岁月,我的心中涌动着各种情感和回忆,仿佛时光之河在我脑海中流淌。第二十一位,这看似一个普通的数字,却有着特殊的意义。回

  • 人生的圆圈

    人生的圆圈人生如同一条无尽的循环,总是在不断的重复中演绎着各种情节。就如同一个巨大的圆圈,永恒地旋转着,连接着人们的一生。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融入了这个巨大的圆圈之中。我们从母亲的怀抱中走出,进入了这个以时间为轴,以经历为线的循环之中。而这

  • 表率

    表率曾经有一个古老的村落,那里的人们生活简朴,但却深受道德伦理的熏陶。在这个村子里,有一位年迈的老人,名叫张恒。他是村子里的榜样,因为他一生都秉持着高尚的道德标准,成为了村里大家敬仰的表率。张恒从小就受到父母的良好教育,知道了什么是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