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别以爱情为名,甩欲望的锅

别以爱情为名,甩欲望的锅

收录日期:2025-11-21 00:34:56  热度:12℃

一个女孩很苦恼。她和男友在上海打拼,她月薪四千元,男友送外卖,月薪一万五千元。她嫌弃男友的工作没有前途,说都不好意思跟父母说男友是干什么的。男友说:“要不这样,咱们分开一段时间,这样我就不用负担两个人的房租和开销,公司包吃住,一年攒十几万元,然后租个铺子做點小生意,体面些。”女孩一脸嫌弃,说:“这就是你想到的方法?你是嫌弃我花你钱呗?现在开销你都嫌多了?以后买车买房呢?我真的看不到未来。”

可是姑娘,你到底要他怎么办?要花人家的钱,又要逼人家上进,找更好的工作——找更好的工作是不是要停下送外卖的工作?停下之后,是不是又要学习更新更好的专业技能?学这些,是不是既需要时间,又需要金钱?你要继续花他的钱,他怎么停?他停不下来,怎么学技能?学不来技能,怎么找一个更体面的工作?

生而为凡人,大家哪一个不是挣命地往前奔?而你把自己盘在别人的身上,让别人背着你上路,你只负责拿爱情的小鞭子抽。这也就算了,你还拿他当耗子,你变成一只风箱,给他来个两头堵。再说了,买车买房是你的两大欲望,为什么要打着爱情的名义,甩“锅”给别人?

有时候,我觉得我对自己的女儿很残酷。她也刚刚大学毕业,正在打拼。她学历不高,找的工作也不理想,每天风吹日晒,很辛苦。我在一边看着,很心疼。但是,我就是咬着牙,不肯说“你不要干了,妈妈养你”,或者说“你不要那么辛苦,赶紧找个人嫁了,让老公养你”。

生活的苦是要她自己吃的,因为自己挣来的面包吃起来才香。当她拿着自己挣的薪水充满骄傲的时候,我才觉得,我哪怕是明天不在了,也不用担心她像电视上讲的那个懒小子:一辈子靠父母养活。父母死后,他连饭也不肯做,邻居送来的米面菜蔬都放烂了,他自己却活活饿死。

和女儿同龄的一个女孩,有次当着我面,特别高傲地说:“女孩就是要享受的,早早晚晚都有人养。”她出身农村,在大城市工作,月薪连自己都养不活,每个月都要快六十岁的父亲给她补贴两千元零花钱。可是,如果她父亲不在了,谁来补贴她呢?把前途和命运寄托在别人身上,对于任何一个女孩来说,都是相当危险的。

这个社会总的来说,对女孩并不那么友善:女孩们既要努力工作,将来又要走入家庭;既要在社会上承担和男人一样的责任和义务,又在家庭中被要求照顾小孩和老人。你想嫁豪门?一旦闹婚变,豪门老公的婚前财产没有你的一分一毫。所以,女人能依仗的,不是爱情,不是婚姻,不是父母,更不是别人,只有自己。

就算现在有个男孩爱你,愿意迁就你。你不高兴,他请你吃大餐,给你买包包和化妆品。可哪天他不爱你了,拔腿一走。你这棵攀援的凌霄花,就会匍匐在骄阳暴雨下,最后必将枯萎。

的确,送外卖的工作是有现在没未来,但在没有可持续性发展前景的情况下,你还不赶紧配合他,从这口池子里多舀点水存起来,将来浇到别的地里,种别的菜,结别的瓜?

如果你想要他继续养你,那就换一把小点儿的舀水勺,否则现在把水舀干了,将来的幸福也就舀没了。要不你就和他一起苦一阵,要不你就找个更有料的男人缠一缠,总不能打着爱情的旗号,把自己欲望的“锅”甩给别人。

猜你喜欢

  • 爱,不动声色

    我始终认为,父亲在我面前表现出来的那些爱,都是虚情假意。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缘于十几年前发生在我们之间的一件事。那年,我5岁。快过新年的时候,出外打工的父亲从黑龙江海林市回来了。父亲看到我,分外亲热,一把将我搂在怀里,用他那胡子拉碴的嘴不停

  • 如山的父爱

    那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事情了。当时我和哥哥还小,都是鼻涕虫,没有上学的我们整天只知道到处疯玩。家里的经济条件很差,这便让年幼的我们注定要与饥饿为伴。我和哥哥对于顿顿窝窝头和地瓜干充满了刻骨的仇恨。我们每天做的事情,就是看能不能搞到一点儿属

  • 父亲

    父亲在我16岁时逝世。在这16年中,我听见父母交谈的话,不到100句,我也没见过父亲迈进母亲的房门。我相信父亲是至死爱母亲的,但自我出生以来,母亲却板起脸,掷还了父亲对她全心的爱。父亲必然曾为此伤心过。可是我们却从未听他说出过一次怨言,也没

  • 游戏

    有时候我们很像是在迷宫里为找寻出口而四处打转的鸽子,为寻找幸福,或忧伤或快乐着。我们不清楚那颗最甜最香的幸福玉米在哪一个出口,也不清楚当我们为一些本不属于我们的幸福不假思索地飞去时,一些沉静、踏实的小幸福却一直安稳地待在离我们最近的地方,为

  • 那一所房子

    3年前,我和母亲私下约定,由我出资给小弟买套房子。那时候,我大学毕业刚刚工作一年,工资也不高,我做出这个决定,不是没有压力,但是看到母亲谦卑而企盼的目光,我知道自己别无选择。母亲浑浊的眼睛里涌满了泪水,她揽住我的肩头,声音呜咽着说:好孩子,

  • 幸福时光断想

    坐在疾驰的列车上,窗外是北方大地无边的寒冷。正是岁尾,腊月将尽,车厢里的人都流露出回家过年的期盼与喜悦。邻座是一位三十多岁的男人,一身农民工打扮,他痴痴地望着车窗外飞逝而过的白茫茫大地,脸上有一种极宁静的神情。渐渐地和他攀谈起来。我问他在外

  • 亲情莫问出处

    我在这个家中的位置很尴尬。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局外人,因为,父母在我三岁那年丢了我,然后,他们在绝望之后生了妹妹。我回来时,妹妹十岁,我十三岁。在带我去北京旅游时,父母丢了我,那时,父亲以为我在母亲手上,而母亲一直以为父亲抱着我,等他们从卫生

  • 父亲头上的草末儿

    父亲是个农民,识不得几个字,一辈子靠弄田种地为生,从未出过远门,甚至连去县城的次数都极为有限,他和母亲在家乡那旱了收蚂蚱、涝了收蛤蟆”的盐碱地上拼死拼活地劳作着,用心血和汗水养育着我们兄弟五个。哥哥姐姐们一个个长大成家后远走他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