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韦编三绝

韦编三绝

收录日期:2025-11-20 23:34:52  热度:7℃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他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系宋国贵族,多才多艺,学识渊博。

孔子曾说过他的学问都是通过刻苦钻研得来的。孔子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没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只能通过自学来获得知识。他从十五岁开始发愤读书,因为没有人教,在学习上碰到难题就多方请教。他请教过做官的人,也请教过普通老百姓,请教过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请教过头上梳着小辫儿的儿童。孔子虚心好学,学无常师,三十岁时便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学者。

那时还没有纸张,制作书籍的材料主要是竹子。一般是把竹子削成一片一片的竹签,刮去上面的青皮,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刻字,称为“竹简”。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写成一部书要许多竹简,书的内容全部写上去以后,要用牢固的牛皮绳子把这些竹片按顺序编联起来,就可以阅读了,这样的过程就叫做“韦编”。由于一片竹简只能写很少的字,所以如果一部书的字数很多的话,那就需要几十斤甚至上百斤的竹片。像《易经》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联起来的,因此相当沉重。

孔子到了晚年才开始学《易经》。《易经》是很难读懂的一部古书,孔子下了很大的功夫,才把它全部读了一遍,还只是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接着,他又读了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然后,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比较透彻的理解。此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同时也为了给弟子们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易经》,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联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好几次,不得不换上新的再读。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地说:“假如我能多活几年,我就可以理解些《易经》的文字与内容了。”

孔子一生中还编着了不少书籍,其中有《诗》《书》等几部书,还有根据鲁国的历史材料编成的史书《春秋》。这对古代文化的保存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 鸡飞蛋打

    都说“饱暖思淫欲”,这话果然不假。这不,最近春天房地产有限公司的老板秦望天迷上了他新来的秘书小禾,在外面弄了个小套也玩起了金屋藏娇这一招。这秦老板啊,原先只是一个小包工头出身,仗着三寸不烂之舌说得当时城内一个富豪将女儿下嫁给他,靠着丈人的财

  • 爱情的较量

    男主人公七年前和女主人公相爱了,并结了婚。他们都是干什么的,我不说,而他们当初谁追谁倒是有必要提一提。是她追求的他。他戴着一副眼镜,很高很帅的,也很有才华,是人见人爱的那种。所以,对她的那份狂热也就不难想象了。但他有一个愿望,就是出国,因此

  • 彩礼

    玉玲和皓明天就去订亲,皓的母亲再也耐不住心性了,“老头子,你说玲儿家到底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怎么到现在还没把彩礼的单子送过来”? “皓他妈,你就别想得太多,咱们把钱准备好,明天等孩子领了那个“红本本”,爱买什么买什么,一辈子就一回,由他们

  • 爱情,岂止是错过

    那天早晨本来是个十分快乐的早晨。小马背着同事们的眼神,悄悄地唇语般问他:煮方便面给你吃?阿松摇摇头。小马含着笑嗔他,再问:拿牛奶给你喝?阿松仍然摇摇头。小马知道他是不愿让她麻烦。两个人会心地笑着,眼神里纠缠着甜蜜。就是在这个时候,阿松的手机

  • 栀儿

    一个雨烟朦朦的黄昏,栀子花的清香散在淡淡的雾气里。凡逸的车停到巷口,有十几年了吧?故地重游,凡逸已非当年不谙世事的少年,几多的沧桑铸造了他的成功,却扼制不了他体内恶性细胞的裂变。面对这片即将消失的老宅,他有一种心随雁飞灭的无奈;凡逸叹口气,

  • 小张求爱记

    夏夜,一家纺织厂门前,徘徊着一个眉清目秀的青年小张,他正在焦急地等候快要下班的女友小红。 下班了,在一阵欢声笑语中,大门口涌出一群女工,小张一见到小红,便主动而热情地迎上去,不料,小红却把脸一沉,冷冰冰地说:“你来干什么?”甩头

  • 老赵的情人梦

    公司财务主任老赵,可是个心计多的人。别看他文化不高,算计起人和事,没有不成功的,尤其在计划经济时期,很少有人耍心眼,老赵总是成功

  • 男人唤醒了她

    外面的雨淅淅沥沥的下,寒风凛冽的吹拂,她独站在门槛下,感觉有一丝丝的冷。这个时候是下午5点,公司已下班,她的同事们早已回去了,只有她自己仍呆在此。她有些焦急的朝街道尽头那边望去,心想,他怎么还不来?她知道街道的对边有个男人在盯着她,但她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