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大相径庭的人生智慧

大相径庭的人生智慧

收录日期:2025-11-21 08:44:56  热度:10℃

多年前曾看到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给他孙子提出的忠告:

今天能做的事情绝对不要推到明天;自己能做的事情绝对不要麻烦别人;绝不要花还没有到手的钱;绝不能贪图便宜购买你不需要的东西;绝对不要骄傲,那比饥饿和寒冷更有害;不要贪食。吃得过少不会使人懊悔;不要做勉强的事情,只有心甘情愿才能把事情做好;对于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不要庸人自扰;凡事要讲究方式和方法;当你气恼时,先数到10再说,如果还是气恼,那就数到100。

当时看到这段文字,正合吾意,立即抄录下来,按照忠告去做。

而后来我又有幸读到美国硅谷著名的股票经济人约翰·丹佛相反的言论:

今天能做的事情如果放到明天去做,你就会发现很有趣的结果,尤其是买股票的时候;别人能做的事情,绝对不要自己动手去做,只有别人做不了的事情才值得做;如果可以花别人的钱来为自己赚钱,就绝对不从自己口袋掏一个子儿;我经常在商店打折时去买很多东西,哪怕那些东西现在用不着,可总有用得着的时候;很多人认为我是一个狂妄自大的人,这有什么不对呢?我看不出我有什么理由不为自己骄傲;我从来不认为节食这么无聊的话题有什么值得讨论的,我相信大多数人跟我一样喜欢美好的食物;我常常不得不做我不喜欢的事情,因为这个世界上,我们都还没有办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我常常预测灾难的发生,哪怕那个灾难的可能性,在别人看来几乎为零;我认为只要目的确定,就不惜代价去实现它,过于讲究方法,只会延误时机;我从不隐瞒我的个人爱好,以及我对别人的看法,尤其是当气恼的时候,我要用大声吼叫的方式发泄出来。

一看就知道,这番话是针对杰斐逊的忠告而发表的。两人看法大相径庭,各有各的道理,同样人生智慧,没有什么对错。

我国有句老话叫“哀莫大于心死"。对一个人来说,最可怕的是失去希望,人有了希望,才有寄托,才有奔头。然而聂绀弩老先生却说过另外一句话“哀莫大于心不死"。这里同样有深邃的含义,不到一定的岁数是不会明白的。

这样相左的看法,在我国古代就有不少。

唐朝开元年间,宰相李林甫问一位禅师;“肉当食耶?不当食耶?”这个问题不大好回答。佛家庙堂当然是不开荤的,但是朝廷官员不可能像禁欲的和尚。既不可叫李林甫不吃肉,也不可鼓励他吃。禅师答日:“食是相公的禄,不食是相公的福。”高,实在是高!

众所周知,普陀山是菩萨道场。笔者在那里旅游时发现有不少海鲜店,不少人坐在桌旁大快朵颐,也有人买下即将被杀的鱼蟹准备放生。是该进店吃呢?还是救下放呢?我曾经看过的《观音的秘密》书中禅师早有明示:“救者慈悲,不救者解脱。”阿弥陀佛!各位看官,自己看着办吧。

世上的事就是这样的。就拿刚结束的里约奥运会来说吧,中国女排屡战屡败,却屡败屡战,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站起来拼搏,终于夺取金牌,体现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而谁能说连自己获得铜牌(并列第三)都不知情的“洪荒女神”傅园慧是来打酱油的?还有仅仅取得第四名连奖牌都没有的羽坛老将林丹不是英雄呢?“重在参与”,也是奥林匹克精神!

人生处世办事犹如行路,常有山水阻身前。行不通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学愚公开山架桥,也可转个弯,绕过障碍,只要成功到达终点就行。有时候我们需要让思绪转弯的智慧;还需要有“低头”和“退步”的思维。五代时的契此,就是那个“笑口常丌,大肚能容”的布袋和尚(据说是弥勒佛的化身),有一首《插秧诗》:“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菩萨说的话,总有他的道理吧。前人的忠告是前人的思考和经验,这些人生智慧,有的只适合于一方地域,一个时期或一类人群。我们要有自己的思考,不要抱怨玫瑰有刺,要为荆棘中有玫瑰而感恩。要将别人的经验当做一盏灯,而自己才是走路的人。

猜你喜欢

  • 苏轼为何极致推崇周瑜?他眼中的周瑜和曹操

    三国时期的历史,是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中非常出彩的一段。后世人认识到这段历史,大多数都源自于《三国演义》。而实际上,不是三国演义成就三国,而是三国那个群雄并起、英才辈出的年代成全了《三国演义》。三国有智勇双全的大将,有运筹帷幄的军师,有广纳贤

  • 苏轼和王安石亦敌亦友的关系

    王安石和苏轼,是中国历史名人,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在后世和当时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大多数人熟知二人,应当是在文学方面。两人才华横溢,文笔出众,特别是苏轼,可以说是北宋文坛文宗级人物。《庄子外篇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

  • 秦淮八绝之一顾眉生简介 顾眉生结局如何?

    明末清初鼎鼎大名的秦淮八艳之中,顾眉生是地位最为显赫的一位,嫁作人妻之后,曾受诰命一品夫人之封,陈圆圆、柳如是等人皆不及。世人对顾眉生的评价是八个字礼贤爱士,侠内峻嶒,但是清代著名史学家孟森先生在《横波夫人》一文中却写道,顾眉生和她丈夫龚鼎

  • 清朝最幸运的三位状元 为何幸运?

    自从科举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开始实施之后,逐步发展成为封建王朝取才选官最重要的途径。在科举考试中,考试第一名被称为元,乡试第一为解元,会试第一为会元,殿试第一则为状元。自唐高祖武德元年第一位状元开始,一直到清结束,一共出了592名状元。文状元

  • 唐代诗人崔颢简介 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崔颢(ho)(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唐代诗人。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崔颢是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从他最为人称道的《黄鹤楼》就可一见。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

  • 东汉名士祢衡简介 他最后因何而死?

    祢衡(173年198年),字正平,平原郡(今山东德州临邑德平镇)人。祢衡和孔融是忘年之交,祢衡年少时就颇有文采和辩才,故而孔融就把祢衡推荐给曹操,好让曹操能看到祢衡的才能,能重用他。但是祢衡这个人,仗着自己深有文采,就看不起一般人,连荀彧这

  • 明代思想家、军事家王阳明简介 他是将军吗

    王守仁,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王阳明先生是心学集大成者,其在哲学思想方面的建树能与孔孟两位老人家比肩。我们所熟悉的王阳明的是那

  • 砸缸的司马光一生只有一位妻子 他与妻子的

    司马光是历史名人,人们第一次听说他大名的时候,肯定大部分都是在听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的时候。司马光不仅是砸缸的机智boy,同时也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司马光是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老臣,死后赠太师、温国公,同时得朝廷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