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打雷龙

打雷龙

收录日期:2025-11-20 09:37:10  热度:11℃

有一天晚上,连月亮也没有,天特别黑。从天梯上,悄悄爬下来了一个龙。他背着一个大包,下了天梯后,就走到南瓜村边上的一个树林里,搭了一个非常简陋的草房子,在里面住了下来。

他是什么龙?

他就是很有名的打雷龙。他的工作就是专门负责在天上打雷、闪电,让雨下到地上来。

打雷龙住下来以后,对自己说:“趁天还没有亮,赶紧睡一会儿吧。”可是,打雷龙刚刚闭上眼睛,他的手机就响了。“喂,我是打雷龙。噢,是天王呀。”

“对,我是天王,现在,我命令你,赶紧到78号地区去打12声雷。”

“是!”

打雷龙解开他带来的包,从里面拿出了两个很大的钢锤。这两个钢锤可不一般,一个是公锤,一个是母锤,两个锤一碰,就会冒出厉害的闪电,打出隆隆的雷。打雷龙把钢锤插到腰上,又在嘴里装上很长的假牙齿。这样,打雷龙就是一副很凶的样子了。天王规定,打雷龙必须有一副很威严的样子。

其实打雷龙并不喜欢自己是那么一副很凶的样子,因为他并不是一个很凶的龙。但这是天王的规定,他可不敢违抗。

打雷龙像孙悟空一样,往上一跳,就踩上一朵云,飞到天上去了。

打雷龙驾着云朵,得意洋洋地回来了。

这时候,天也刚好亮了。在打雷龙快到家里的时候,忽然被南瓜村里早起的动物们看见了。

“哎哟,天上有一个可怕的怪物,他的牙齿那么长!”

“还带着可怕的钢锤!”

这件事很快就传开了,说是南瓜村边上住着一个可怕的怪物,大家要当心,千万别被他抓了去。这样一来,南瓜村的动物们再也不到打雷龙住的地方去了。有时候,远远地看到打雷龙的身影,大家就会赶紧逃开,或者躲起来。

打雷龙觉得很苦恼,因为他老是一个人工作,多么希望有时候和大家聊聊天,或者在一起玩玩呀。

有时候,打雷龙看到小动物们在玩,就悄悄地凑上去,求大家说:“让我也参加吧。”可是,小动物们总是把他赶走:“去去去!一天到晚摆出吓人的样子去打雷,除非你以后不再打雷了,我们才让你一起玩。”

打雷龙呆呆地站着,好半天不做声。他多么想和大家一起玩呀。可是……打雷龙还是低着头走开了。

“不行,打雷是我的工作,我爱我的工作,不能因为想玩,就丢掉自己的工作。”所以,打雷龙从来没有和孩子们一起玩过。

打雷龙只好做了一个望远镜,在家里偷偷地看着孩子们玩。没得玩,看看也好呀。

打雷龙还是常常到天上去打雷,高兴的时候,还会在南瓜村里多打几个,让南瓜村里的庄稼长得更好些。当然,那都是瞒着天王的。

猜你喜欢

  • “我看不见!”

    森林镇边有一大片肥沃的田地.田里长满了森林居民们种的各种庄稼。一天早上,豆豆兔从田里回来.愁眉苦脸地对森林镇上的居民说:“不好啦!田里出现了很多害虫,我们的庄稼叶子都被啃得不成样子了。大家快想想办法!”“那还等什么,我们去庄稼地里捉害虫吧!

  • 永远想给你最好的

    我爸和我妈的爱情故事,真的可以说是传奇爱情故事。30年来,这个爱情故事我听过无数遍,已经烂熟于心,我妈给它起的名字是“大河恋”。话说30年前,祖国大地有许许多多神秘的队伍,搞三线建设,驻扎在偏远的各处深山老林,简单地说,就是兵工厂。我爸和我

  • 迟来70年的爱情日记

    90岁的美国老妇人柏林健儿孙满堂,在印第安纳州过着惬意的晚年生活。可虽然年岁已高,她心中那段关于初恋的记忆却变得愈来愈清晰。无数次,柏林健都会在梦中听到初恋情人琼斯的深情呼唤,似乎他还有什么未完成的憾事要对她倾诉。琼斯是一位美国军人,在第二

  • 敢于亮剑的大王乌贼

    大王乌贼是世界上最大的无脊椎动物之一,也是海洋里最聪明、最会保护自己的大型神秘动物之一。大王乌贼的眼睛足有脸盆大,在海底能准确判断出抹香鲸的位置,然后选择溜之大吉。科学家拍摄的资料发现,曾几何时,抹香鲸和大王乌贼在深海里的一次巅峰对决让人眼

  • 捡到一枚蛋

    咪咪猫在草丛里发现了一枚蛋,圆圆的,白白的,特别可爱。咪咪猫把它捡起来,心想:“谁这么粗心,把蛋弄丢了,我一定要找到它的主人。”咕咕鸡走过来。咪咪猫举着手里的蛋问:“咕咕鸡,这是你丢的蛋吗?”咕咕鸡仔细看了看,说:“不是,我的蛋没有这么圆。

  • 大狗喀啦克拉的公寓

    这天傍晚,大狗喀啦克拉带着小狗小坏坏去散步。小狗小坏坏看到墙上画着箭头,箭头把他们引向一张启事,那是开桌布店的灰兔娘的换房启事。灰兔娘住在美丽的蘑菇林中,她聪明能干,虽然丈夫出远门去了,她独自养着一窝小兔子,但是她把他们养得白白胖胖的,穿得

  • 大船

    这是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大森林,森林中间有一条小河穿过。森林里的居民要想进出森林,唯一的办法就是乘坐糊涂猴开的小船。外面的粮食、森林里的木材也只能通过这条小船运送。糊涂猴的祖祖辈辈都在这条小河上摆渡。糊涂猴的父亲死后,他接管了这条小船。糊涂猴

  • 我的“先生”父亲

    如果不是近一段时间新华社对我父亲的事迹进行报道,我或许不会提笔写我的父亲。就像这么多年来,我甚至很少想起他的真名“吴华”,而总把他当成了乡亲们喊的“先生”。这里的“先生”,并非鲁迅先生或冰心先生的“先生”,不过是一位受乡亲们尊敬的乡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