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风灯

风灯

收录日期:2025-11-21 08:32:24  热度:10℃

母亲死于脑溢血,走的突然,让我这个做儿子的痛心疾首,我含着泪为老娘整理着遗物。一盏擦拭的干干净净的风灯映入我的眼帘,看着风灯,我眼前顿时升起了迷雾……

小时候因为家里穷,父亲常年出海捕鱼,过着风里来浪里去的生活。母亲默默无闻的操持着家里大大小小的事。

记忆中小时候母亲总是不停的忙碌着。但不管有多累,每到晚上,母亲总不忘拿出风灯,用抹布轻轻的擦拭着。有时候,母亲还会点上火,用针头拨了拨灯芯,然后守着微弱的火光,做起了针线活。每每这个时候,我就会和妹妹蹲在母亲的脚边唱童谣,你一句我一句,唱着唱着就唱进了梦乡。睡梦中,母亲的怀抱很温暖……

童年的时候,总认为母亲很勇敢。记忆里母亲好像没怕过什么东西,除了台风。小时候不知道台风有多厉害,只记得母亲一听说有台风,就变得魂不守舍。母亲常常拿着一个破收音机站在院子里,一会儿对着东一会儿对着西。而破收音机里老是“嗤嗤嗤……”的嘈杂声。

起风的时候,母亲常常嘀咕着:“这会儿你爸会在哪?”然后又是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

台风过后,母亲就迫不及待的把那盏风灯挂得高高的,然后冲着我们笑:“你爸快回来了。”于是我们很开心,奔走相告。

其实那时候爸爸回不回家,对我们那么小的孩子来说,没什么好惊喜的。我们只是期待爸爸每次回来,能给我们带什么礼物?想着爸爸,就想起爸爸上次回家给我们带来了香甜的香蕉。想到香蕉,我和妹妹就开始回味,好像嘴巴里真的有香蕉。

后来,我和妹妹都上了学,微弱的火光下多了两个发奋学习的小身影。有一次,我看见母亲的眼里泪光闪闪。我问母亲为什么哭,母亲忙擦拭着眼泪一个劲的说没事。后来才知道,坚强的母亲独自一个人煎熬着丧夫的痛……

十四岁那年我离开了家,去了异乡求学。那时候,农村里拉了电线,有了电灯。可是每次我回家的时候,远远的看到那高高的挂着的风灯,我就倍感温暖。

再后来,我读完了大学,找了份体面的工作,结了婚生了孩子,再很用心的把孩子抚养长大。当我回头想起我那年迈的母亲时,她却突然辞世……

突然想起了一首诗:“却君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何况双亲已逝,风雨故里。”想着想着,点起了风灯。看着摇曳的火焰渐渐微弱,肝肠寸断,泣不成声……

猜你喜欢

  • 联对行骗记

    在晚清道光年间,我国东南沿海的一个偏远农村里住着一位酷嗜对语巧搭的老农。那时,由于科举考试一律试八股文,所以无论城市农村,私塾公学均开设《声律启蒙》、《笠翁对韵》,楹联对语一类课程。这老农早年也曾读过几年私学,自然对八股文之类的韵语对仗技巧

  • 素锦

    1.锦锈无双 苏绣名扬天下。苏州城内“清月庄”出产的绣品,更是苏绣中的上上之品,清月庄经过几代人的经营,已是吴中数一数二的大绣庄,每年向皇室进贡绣品。 三月草长莺飞的时候,清月庄宋老板的夫人生下一女。宋老板正抱着女儿开心,圣

  • 鬼斧神工

    清朝乾隆四年(1739),杭州钱塘地区出了个年轻的进士,名叫袁枚。袁枚字子才,自号简斋,晚年又号隋园老人。他中进士后,在溧水、沐阳、江宁等地做了几任县官,便厌倦了官场,借着父亲病故的话把儿辞了官。这时他三十三岁,因为看中了江宁城西小仓山

  • 河间诗谜

    清乾隆年间,直隶省河间县有个县令叫李大宝,是个十足的大贪官。 这天,他坐在轿内正耀武扬威,突然轿子停了,就听前面吵起来。李大宝掀开轿帘问:“怎么回事?”轿边的人连忙回道:“回老爷,咱被羊堵住了。” 李大宝让人放下轿,走了出来

  • 哭灵

    楚地有一种习俗哭灵,就是人死了以后尸体放在租来的水晶棺内,摆放在灵堂内亲人必须嚎啕大哭,据说哭得越凶,后人就越吉祥发达,就像藏民把死人剁成小块拌上蒸熟的糯米撒在秃鹫经常出没的地方,让秃鹫尽快吃干净后人就越兴旺是同一道理。 马厂长突

  • 倔头

    黄终享结婚十多年了,他老婆连屁都不放一个,在农村这是很犯忌讳的事。说起来黄终享在农村也算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他犁、爬、车、糙样样精通,还懂些小型水利工程的建造。 有一次,他指着水闸上的一道缝问我:“你们不是知识青年吗?这是干什么

  • 玄宗观鞠命制诗

    话说唐玄宗李隆基,是个多才多艺皇帝,琴棋诗画无所不通。他还喜欢蹴鞠,经常携杨贵妃一起观看。 这一日,已值暮春,骄阳高照。李隆基和杨贵妃在长安城东门里的鞠场观看蹴鞠。 陪同观看的有杨国忠、李林甫、高力士、等大臣,还有李白、杜甫

  • 愿做春风吹香远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在维护经济秩序的大潮中,红盾是一朵艳丽的奇葩,散发着清幽的芳香,报告春天的来临。 那是2003年7月初的一个上午,工商所每天的碰头会刚刚开完,一个学生摸样的小伙子来到上马工商所,他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