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最好的爱情住在婚姻里

最好的爱情住在婚姻里

收录日期:2025-11-20 22:30:02  热度:10℃

你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意思吗?那就是:今生牵着你的手,永结同心,永结美好,与你白头到老永不分离。这里的落脚点,就是白头到老。这样美好的爱情,千百年来一直让人诵唱,成为最好的爱情的代名词。这样的爱情,是两棵独立的大树共同撑起的一方天空,生命的花朵和枝叶在蓝天下伸展,生命的根在地底下默然相握。风也罢,霜也罢,雨也罢,雪也罢,每一刻都如此美好动人,每一刻都值得用所有的时光去回味……

爱情是美好的。但美好的爱情究竟是什么?答案却因人而异。莎士比亚论爱情时,有这样一段话:“爱情不是花荫下的甜言,不是桃园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爱情是建立在共同的基础上的。”因此,爱情是情的沟通、心的共鸣、思想的碰撞、灵魂的相拥。托尔斯泰也说:“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因此,有一见钟情,也有日久生情。

被人们口口相传的爱情,大多是逃不過忧伤的。《牡丹亭》里有这么一句:“情不知从何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为之死,死者可以为之生,生而不能死,死而不能生者,皆非情之所至也。”这句话述说的,正是人类之爱所蕴含的千古忧伤。

在英国伦敦一座名叫滑铁卢的桥上,一段美丽、哀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在炮火轰鸣中悄悄地开始,这份爱情最终在桥上走到了终点。年轻的高级军官和芭蕾舞演员在桥头相遇的一瞬,伟大的爱情开始了。在两个人前往教堂结婚的路上,才彼此得知了对方的名字。这种闪电般成熟起来的爱情,竟可以让一个人因爱对方而献出了所有,让另一个人把这份爱永远的藏在了心里。

更加可圈可点的,是李清照和赵明诚,新凤霞和吴祖光之间那种堪称范例的美好爱情。他们住在婚姻里,畅饮着爱的琼浆玉液,也经历着生离死别的苦难。前者因在战乱中辗转而永诀;后者因历史的错位而长期处于受难境地。他们的爱情之所以美好,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从来没有间断追求崇高的精神生活,有的是互相鼓励,互相体贴,真挚相爱。他们有爱情,也有婚姻。

那么,婚姻究竟是什么?应该说,婚姻是爱情的升华,既是生命延续的需要,也是文化和文明传承的需要。如果一个人没有这种思想在先,那他一定只会自我而自私地活着,说白了,就是完全为自己、为个体的自我活着。就算有了所谓的“爱”,也是为了纯粹的情欲,在爱情的幌子下实现人的动物性本能,图得一时的感官享受和快乐;要么,是从根本上没有生而为人的责任心,不想负起人生的任何社会责任。

常态下,走进婚姻的人,有幸福的,也有感觉不幸的。关键在结合的双方最初有没有爱的感觉。如果两个人完全是因为功利原因走到一起,结合之后依然找不到一丁点爱的感觉,这样的婚姻注定是不幸的。

但不能因为婚姻存在这样那样的不幸而排斥婚姻,要知道,更多情况下,只要男女双方对家庭都有责任心,就算是没有热烈如火的爱情,若能自始至终扮演好家庭角色,这个家庭就一定是美满的。

更不能在走进婚姻后动辄就轻率离婚。从商业的角度看,结婚是需要成本的。这里的成本有学识、品行、美貌、财富、家庭背景等等。男女双方在步入婚姻殿堂时,可能是对等的,可能是相当的,可能是互补的。当然不能排除从一开始双方就差异悬殊,有如此差异还能走到一起,就是因为爱。爱,是婚姻生活中至关重要的成本。

离婚,表面看似简单,其实内在成本巨大。财产成本显而易见,精神成本不可小视,时间成本一去不回。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同样也没有十全十美的婚姻,当两个原本打算一生一世在一起的人,因某种原因想分开的时候,不妨来一个冷处理,然后好好计算一下婚姻成本,看离婚到底能给你今后的生活带来什么。

更多的婚姻是平和的、幸福的。有一对老人,他们相亲相爱,虽然儿孙成群,但他们独自生活着。男的说:“惟君怜我。”女的说:“惟君我怜。”在他们的人生旅途上,他们的生命中,彼此烙印着这样一句话:“我是不喷岩浆的活火山,只要你心中有火焰,就能感觉到我的存在。”在他们的人生快要走到尽头时,男的对女的说:“我们的日子不多了,我们要比任何时候过得更甜蜜。让我们的生活笼罩在快乐的色彩里。但最好是让我先离开你。”他们热爱生命,倾情于生活的色泽,但也能平静地对待光阴的消逝。为着给彼方以精神的支柱,他们才开始和生命较真,开始半认真半玩笑地抽签命运。男的说:“以前我总想当然应该我先走,现在你病得那么重,怎么着我也要活下去,好让你在最痛苦的时候,最后的时刻,也能笑着睡在我的怀里,我要把你抱起来……”他知道,谁先去,都将带走对方生命中的色彩,毫无疑问那是残酷的。于是女的逗他说:“要抱就抱稳了,别不小心将我掉在冰冷的地面上,那样我可不饶你。”

这是多么动人的住在婚姻里的爱情。这一对深爱的老人,他们理解生活,谋合岁月,他们的爱是那样平静而余韵悠长。最好最温馨的爱情都住在婚姻里,可以润物无声般滋润人们的心田。

猜你喜欢

  • 一场畸型的师生恋

    当年13岁的小学生,17年后邂逅小学女老师2003年3月11日,吉林省汪清县某贸易公司经理文冬林下班后步行回家。经过一条巷道时,他看见一个女人长得特别像他上小学时的语文老师郭雨菲。文冬林走上前去,小心翼翼地问:请问你是郭老师吗?文冬林认得没

  • 一条茄子

    女人也不知道到底昏死过到少次了。天还在下雨,虽然一百多伤员拥挤在一个四面透风的帐篷里,但却安静的出奇,大灾面前,大家的头脑还没有真正的回过神来去思考毁灭的家园和死去的亲人。男人看她醒了,凑到跟前。渴吗?喝点水。她摇摇头,问:几天了?三天了?

  • 拯救黄河的小女子

    黄河母亲的呻吟,揪痛了女儿的心1998年的春天,刘春因患结肠炎住进了医院。躺在病床上的日子充满了慵懒和倦怠,每天便不停地读书看报,结果她就看到了中国工程院163位院士面对黄河年年断流现状的联名呼吁:行动起来,拯救黄河。奔腾的黄河也会断流!刘

  • 任弼时挨训

    任弼时是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新中国成立之初,因身体欠佳,他住进了一家疗养院。一天晚饭后,在警卫员的陪同下,他在附近的田野中散步,当看到有位老农手持竹竿站在池塘边的田埂上,便亲切地打招呼。可是,对方竟然把头偏到一边。任弼时以为他没有

  • 生命是长期而持续的累积

    许多同学应该都还记得高考前夕的焦虑:差一分可能要掉好几个志愿,甚至一生的命运从此改变!到了大四,这种焦虑可能更强烈而复杂:到底要先就业,还是先考研究生?我就经常碰到充满焦虑的学生问我这些问题。可是,这些焦虑实在是不必要。生命是一种长期而持续

  • 《碎梦仙缘:灭世预言》简介

    上古之时,人类便有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实际上的确有盘古之事,盘古开天辟地,以自身的牺牲,化作世间万物,永葆世界稳定。但是天和地并不是就这样轻易分开,世间万物都有灵力,盘古也预料到必有一日天地重合,万物毁灭,鸿蒙重开,黑暗卷席。自此便留下一句

  • 原谅生活把你变成曾经讨厌的样子

    “长大了,想当个科学家!”这话还在耳边回荡,虽然已经过去20多年了。想一想,那是我第一次明确地嚷出“长大后想干什么”。当时我最讨厌成为一个写字的人:因为小学写作文,写了草稿还得誊,太累了!然后,我没能成为一个科学家。确切地说,这点兴趣,在初

  • 你为生存做些什么,我不关心

    你为生存做些什么,我不关心;我想知道你的渴求,你是否敢于梦想去满足内心的渴望。你的年龄有多大,我不关心;我想知道,为了爱,为了梦,为了生气勃勃的奇遇,你是否愿意像傻瓜一样冒险。是什么磨圆了你的棱角,我不关心;我想知道,你是否触碰过自己受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