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珍惜生命,远离股市

珍惜生命,远离股市

收录日期:2025-11-20 13:18:51  热度:8℃

我进入股市的时间是2006年7月,也就是我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因为几个月前中国股市大盘指数跌破了1000点,我认为最佳入市时机已到,就找人借了10万块钱去炒股。

那个时候钱真好挣啊,不管买什么股票都在涨,每隔几天就能撞见一次涨停。但是我并不满足于跟着大盘涨,还想赚得更多。我开始买书来看,把什么《股票大作手回忆录》《波浪理论》《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等有关股票投资的“名著”都找来看了一遍。

那时有一种幻想,觉得靠炒股票赚钱很容易,以后就可以靠这个吃饭了,也就懒得去找工作。此前还打算跟几个朋友一起创业,那10万块钱既然被我用来炒股,创业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但是当大盘指数从6000点开始下跌的时候,我在过去一年多挣的钱就开始一点一点往回吐了。这时候我发现,自己曾经非常得意的那些“炒股技术”,没有一种是真正有用的,买什么股票都会跌。一直回吐到3600点,亏得还剩不到10万块钱了,我终于受不了了,斩仓出局,把剩下的钱全部转回到银行卡上,从此退出股市。这个时候算下来,在接近两年的时间里,我实际上只挣了大约10万块钱。即使纯粹算一个收入账,也变得非常不划算了。

更要命的是,这个时候我再去找工作,已经变得非常困难。因为同一届毕业的同学,都已经工作了快两年了。一般比较好的大公司大企业会给应届毕业生提供一些很好的岗位,一旦不是应届生,就会对工作经验有要求。我既不是应届毕业生,又没有足够的工作经验。我连续给一些大企业投了简历,却没有收到一个回复。

没有办法的时候,我才想起来重新回学校去读书。还好我考试的功力还是有的,经过几个月的准备,我终于考上了博士。后来就一帆风顺起来了,我去了剑桥、哈佛、麦肯锡,出版了《中国崛起的经济学分析》……

那一段炒股经历,让我刻骨铭心。我知道了什么叫作“珍惜生命,远离股市”。

人的一生,从20岁到30岁这一段时光——如果你不是“富二代”或者“官二代”,是比较艰难的。包括像任正非、柳传志、马云、刘强东这些白手起家的大牛人,他们在这个年龄的生活也是比较黯淡的。因为这一段时期,从学校走进了社会,要自食其力,但是资历、经验、关系网络等资本都不具备,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

这段时期应该是一个半工作、半学习的时期。即使去机关、企业工作,也带有学习的性质。所以机关或企业并不会按照你的付出程度支付“足够”的报酬,因为你的工作能力和其他各方面还很不成熟,他们同时也在为你提供一个学习进步的环境。

如果不考虑家庭因素,同龄人之间在20岁到30岁这段时期并不会拉开很大的差距。没有飞来横财的话,大家都过着一样平凡的日子,默默地为自己的理想奋斗着、努力着。但是过了30岁以后,差距就会拉大了,成功的人可能非常成功,变身为社会名流;而没有成功的人可能会原地踏步,还是原来那样的地位或收入。

正因为如此,年轻人如果把时间放到炒股上,每天被行情的波动折腾得对本职工作心不在焉,最大的损失不是钱,而是耽误自己能力素质的提升。

股市上挣的钱能够立竿见影地看到:行情最火爆的时候,一两个月就能翻一倍,是很刺激的。但是时间长了你会发现,炒股根本不挣钱,挣到的还会赔回去,得不偿失。在工作学习上所花的时间,短期内很难挣到什么钱,你工作努力一点还是敷衍一点,上班时间是一有空就看看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书籍,还是偷偷摸摸地打开电脑看股票,每个月都是那么一点工资收入,并不会增加。但是,从长远来看,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最终会在关键时刻让你脱颖而出,并因此而受益终身。这种回报,比股票市场上能够挣到的钱,不知道要高出多少倍,可靠多少倍。

股票市场制度的设计,本来就不是让普通人赚钱的。一个人要想稳定地获得某种形式的收入,都要对应一种这个人所掌握的资源。他要么掌握生产性要素进行创造获利,要么掌握破坏性要素进行破坏获利。

比如,你精通计算机软件,那么你就可以通过编程赚到工资;如果你精通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你就可能成为一位成功的企业家。

还有一种相反的情况,就是从别人手里掠夺财富来获得收入,这叫“破坏性要素参与分配”。

不管是生产性还是破坏性要素,你总得占有一样。如果你一样都不占有,纯粹就是去赌钱玩,那么最后一定会得到一个平局:一会儿输钱,一会儿赢钱,最后不输不赢。

但是在真正的赌场里,输钱的总是赌徒,赚钱的总是庄家。这是因为庄家掌握了“破坏性要素”,就是可以通过操纵规则和作弊来掠夺赌徒的钱。

那么到了股市——这个不停波动的市场里,我们可以问问自己,我们掌握了什么资源可以参与股票市场的财富分配?有生产性要素吗?没有。那些能够经营企业上市的企业家才有。有破坏性要素吗?还是没有。那些操纵股市的庄家才有。那我们这些普通的年轻人,凭什么能赚到比钱存在银行吃利息更多的钱呢?相信什么波浪理论、什么趋势线,你能玩得过那些金融、数学专业毕业的研究团队吗?

把这个道理想清楚,我们就不难发现,我们去股市赚钱,最好的结果,就是不亏本,能够不被别人掠夺,挣点跟银行利息加社会最低工资标准差不多的收入就到头了。

不管是哪一种结果,我们的时间都耽误不起。有人会听信关于“价值投资”的谎言,说我就长期投资,学习巴菲特,放在那里不动,又能挣钱又不耽误本职工作。这种想法同样是行不通的:如果你只用很少的一点钱去炒股,比如收入的10%,这点长期“价值投资”的收益其实对于你的生活没有任何影响;如果你投入大钱去炒股,股市的波动会影响你的生活,那么虽然你心里想着价值投资,但还是会变成一个赌徒,每天除了关注股市行情以外,什么事情也做不好。

在我们年轻的时候,能够掌握的那一点点资金,根本不值得我们浪费时间去“理财”。最需要“理”的“财”,是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如果我们真的要玩股票,学习巴菲特、索罗斯,那应该做的不是拿着自己的钱去玩,而是像他们一样,学一个金融或者数学的学位,然后进入金融行业工作,争取成为基金经理,拿着别人的钱去玩,赚了拿提成,亏了也不管。

如果你不打算这么干,那么,请远离股市,最好是碰都不要去碰;如果你已经进入了股市,最好马上清仓,把所有的钱转回到银行卡里,然后专注于自己的梦想,把它一点一点变成现实。

如果你还是对股市恋恋不舍,还做着一夜暴富的美梦,那么,你生活的价值,无非就是花一些时间在电脑屏幕上观察布朗运动罢了。

猜你喜欢

  • 行动的力量

    做一件事情,只要开始行动,就算获得了一半的成功。 演讲大师齐格勒提醒我们,世界上牵引力最大的火车头停在铁轨上,为了防滑,只需在它8个驱动轮前面塞一块一英寸见方的木块,这个庞然大物就无法动弹。然而,一旦这只巨型火车头开始启动,这小小的木块就

  • 每个人都是一只向往天空的鱼

    在一次心理学讲座上,主讲的心理学家为我们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只小鱼,它每天都对着天空发呆,幻想自己有一天能像鸟儿那样飞到天空去,在白云和蓝天之间翱翔。同伴们对它的愿望都觉得不可理喻,认为鱼儿本应该生活在水里,在山涧和水草间嬉戏,在清澈的河

  • 台阶与佛像

    有座山上建了一座庙,庙里有尊雕刻精美的佛像。数不清的善男信女沿着一级级石阶走到山顶,在佛像前顶礼膜拜,烧香许愿。一年又一年过去,这座庙一直香火鼎盛,前来拜佛的人络绎不绝。 终于,铺在山路上的石阶开始抱怨了:“我说佛像呀,大家同是石头,凭什

  • 乞丐的钵子

    他拿你的钱去花天酒地。“ 我说:”只要做了乞丐就没有假的,因为他伸手要钱的时候,心情就是乞丐了。心情是乞丐的人,即使他四肢完好,孔武有力,家财万贯,他仍然是个乞丐,更值得同情,值得施舍。“ 同样的,一个穷人只要有富有的心情,那他就是一个

  • 绝境开花

    我在阳台上养了一盆扶桑花。花呈水粉色,每朵花虽然只能开两天,但蓓蕾满枝,你方开罢我登场,而且朵朵开得豪放、艳丽,极尽生命的灿烂。有一天日落时给花浇水,不小心碰落了一个含苞待放的花蕾,我好生心疼,不忍扔掉,就把它夹在了两片叶子中间。 第二天

  • 捷径是在开始的时候绕点路

    菜市场在一片民居中间,大道旁有许多条巷口,每一个巷口都可以通往菜市场。不过,我每日都是跟着邻居穿过第三个巷口到菜市场去买菜,每天要走10分钟才能到。 那天跟邻居走到第一个巷口的时候我突然想:这个巷口离菜市场最近,何必走到第三个巷口再折回来

  • 做自己的观音

    一个虔诚的佛教徒遇到了难事,便去寺庙里求观音。走进庙里,他发现观音的像前有一个人在拜,那个人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 “你是观音吗?” “是。”那人答道。 “那你为何还拜自己?” “因为我也遇到了难事。”观音笑着说道,“可我知道,求人不

  • 听着并不一定就是尊重

    儿子小时候,我和他妈一直对他讲:“从小就要养成听话的好习惯。在校,要听老师的;在外,要听叔叔阿姨的;在家,就要听爸妈的。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 儿子反问:“大人要是说错了呢?” 我说:“大人说的,一般没错。”“要真的错了呢?” 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