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畲嫂舍子救曾志

畲嫂舍子救曾志

收录日期:2025-11-20 23:52:32  热度:10℃

1934年秋天,闽东苏区福霞中心县委书记曾志,成功地组织了福安甘棠农民暴动和宁德盐场盐工暴动,轰动全省,国民党反动派当局惊恐万分,立即调动5万部队,赶到闽东围剿红军游击队,并扬言要活捉“女匪首”曾志,斩草除根。

曾志为了躲避敌人的追捕,昼伏夜出,不断地转换躲藏地点。当时的闽东苏区,大部分村庄都处在高山密林、人烟稀少的地方。此时的曾志虽然只有23岁,但为了逃避敌人的追捕,整天东躲西藏,身体极其虚弱,患上了当地百姓称为“打摆子”的疟疾症,身体忽而高烧如炭火,忽而发冷似冰霜,原本瘦弱的身体被病魔折磨得只剩下皮包骨头。由于缺医少药,加上反动派频繁围剿,无法接受正规医院的治疗,大家眼看着曾志的身体,每天都在冰火之中煎熬,心急如焚。于是,闽东特委研究决定,把曾志秘密转移到设在霞浦县盐田乡栖圣寺内的红军医院。曾志住进红军医院时间不到5天,因闽东红军独立团内出了叛徒,栖圣寺红军医院地址暴露,闽东特委立即把住在红军医院内的伤病员分散转移,曾志被转移安置到距离栖圣寺红军医院30公里外,一个处在高山密林中称作小竹坑的畲族山村。接收她的户主叫蓝荣妹,28岁,是村里妇女会的会员,她的丈夫参加了红军,有一个两岁大的男孩。虽然蓝荣妹只比曾志大几岁,但对住在她家养病的曾志却象慈母般地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为了让曾志早日康复,蓝荣妹把家里仅有的一只喂养多年、能生双黄蛋的老母鸡给杀了,熬成鸡汤让曾志滋补身体。

一天清晨,浓雾弥漫着树木葱郁的小竹坑村。突然,从村口传来放哨的赤卫队员的喊声:“敌人来了,敌人围剿来了,大家快跑啊!”

蓝荣妹清醒地意识到,这次敌人大清早突袭小竹坑村,肯定又是因叛徒的出卖,走漏了风声,他们就是冲着“女匪首”曾志来的。时间紧迫,不容蓝荣妹迟疑,她马上到堂屋摇篮里抱起还在熟睡的孩子,放进布袋,背在背上,又迅速地走进里屋,扶起身体还极其虚弱,步伐蹒跚的曾志,从自家后门的竹林迅速地向后山的原始密林走去。刚跑出百来米,快接近密林时,蓝荣妹身后的孩子,突然惊醒地“哇哇”大哭,而曾志也因身体虚弱,一个踉跄摔倒在地,昏迷了过去。蓝荣妹定了定神,迅速瞄了一眼村里的情况,只见围剿的敌人已进入村中,正在四处搜索。敌人好像也听到孩子的哭声,正往山上张望。想不到蓝荣妹背后孩子的哭声却越来越大,越来越尖锐,曾志也被孩子哭声惊醒,她用极其微弱的声音对蓝荣妹说:“不要管我,快背着孩子往左边山垭跑啊!”曾志的话,给了蓝荣妹一个提示,她迅速把背后还在大声哭着的孩子,转到前胸抱着,飞速往左边山垭的一条小路跑出十几米远,把孩子藏在路边草丛中,任凭孩子手舞足蹈、声嘶力竭地哭叫,然后又迅速跑回原地,背起又昏迷过去的曾志,快速地往右边一个没有任何路径可寻的密林中跑去。

原来,蓝荣妹用的是调虎离山计,利用自家孩子的哭声,把敌人引诱到左边山垭的分岔路去,自己却背着曾志消失在右边苍苍莽莽的密林中。

当敌人知道受骗,已不见蓝荣妹和曾志的踪影。气急败坏的敌人,只好举枪向蓝荣妹逃进的密林,一顿乱射。

敌人折回原路,拎起还躺在草丛中啼哭的孩子,返回小竹坑村,想用孩子吸引蓝荣妹回来,然后抓获她和曾志。但过了很久,不见蓝荣妹踪影,便气急败坏地放火点燃蓝家草房,并把孩子扔了进去,拿着从百姓家里抢来的鸡鸭等物品,大摇大摆地离开小竹坑村。

幸运的是,孩子被敌人扔进火焰的底下,正好是蓝家的一个破损水缸,敌人走后,落进水缸的孩子被躲在草房羊圈旁的雷大婶及时救起。

当蓝荣妹背着气如游丝的曾志,回到被敌人焚烧一空的自家屋前,见到了抱在雷大婶怀里奄奄一息的孩子时,面对着围在她身边神色凄清的乡亲们说:“乡亲们不要为我难过,只要我们救活了红军曾志,红军是会回来为我们报仇的."事后,蓝荣妹嘱曾志给孩子起名字,叫“蓝红军”。

曾志在蓝荣妹家治病痊愈后,敌人却继续在闽东苏区张贴追捕她的通缉令,并把悬赏金加到10万大洋。闽东特委决定把曾志转移到广东开展斗争。直至全国解放,曾志都没有机会重回小竹坑村。

1984年,经历“文革”劫后重生的曾志,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应邀回到闽东参加苏区创立60周年纪念活动。曾志一到闽东,就急着到小竹坑村去看望救命恩人蓝荣妹。此时的蓝荣妹已是一个满脸皱纹头发枯白的老太婆了,但身子还很硬朗。曾志见蓝家的草房虽然已翻新,但家里还是使用一个破水缸,心里感到很沉重,忙嘱咐随同人员,到镇上买一个新水缸给蓝家用。想不到,蓝荣妹闻说,连连摆手,表示反对,她挺直腰身,还像当年的妇女会干部一样,亮嗓朗声说“曾妹子啊,当年我忍痛舍子救你,是为了革命!这个破水缸却救了孩子的性命,我们蓝家把这个破水缸当作救命恩人传家宝,是永远不会把它扔掉换新的!”曾志听了,哽咽着说不出话来,上前把蓝荣妹拥进怀里。两个身份地位不同,但都是饱经沧桑满头白发的老人,久久地相拥而泣。闻讯赶来的乡亲们见状,被感动地唏嘘抹泪。

猜你喜欢

  • 没有一只鸟会死在寻食的路上

    没有一只鸟会死在寻食的路上一个已经计划散伙的团队,在最后一刻他决定推出最后一个项目,如果这个项目再不成功,那么就解散团队。可是就是这最后一个项目,却使整个团队起死回生,而他们推出的这个项目就是广受好评的手机应用“唱吧”,而他就是“唱吧”的创

  • 一件有意义的事

    小智上小学四年级时,有一次周末,语文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有一篇作文,题目叫《一件有意义的事》,要求写成记叙文,内容可以写如何助人为乐、如何热爱劳动等等,同时要求同学们必须写出自己真实的活动,不许虚构。星期一,同学们都交了作文。下午的自习课,语

  • 诗人大根

    感觉任何时候,诗人都是被爱慕的对象,男诗人如此,女诗人更加受宠。记得刚工作时,我中学同学大根就遇到了女诗人,而且还是他正儿八经的恋人,这事可大了去了,经过认真思考,老兄决定开始学写诗,不然如何相配?于是一个新诗人破土而出。大根是他家的独儿子

  • 童年的烦恼

    欢乐的童年是相似的,烦恼的童年可能就不一样了,记得我读小学时,有关阶级和阶级斗争是经常提到嘴边的话题。老师说:敌人就在你的身边,“黑五类”妄想翻天,赫鲁晓夫可能就躺在你的床上,美国的飞机随时有可能到中国来扔炸弹,蒋介石还想反攻大陆,同学们,

  • 不甘愿天使

    不甘愿天使我认识一个孩子,现在在欧洲最好的音乐学院读书,她的转折很有意思:毫无疑问,小时候老师都认为她是个音乐天才,不过,训练太辛苦,她宣布放弃,并对母亲发誓:只要敢逼,就剁掉自己的手。这个狠角色从此再不摸钢琴。四五年之后,来到高二,因为智

  • 彩色青春不打烊

    彩色青春不打烊那一年,我初到广州,像每一个带着梦想来的年轻人一样,既盲目乐观,又一片茫然。那时候,我刚刚落脚在石牌村一个制衣厂做缝衣工,每天的工作简单乏味。下班之后,回到狭窄的房子里,也只能蒙头大睡。有一天,隔壁空置几天的房子里传来一阵惊天

  • 你值得拥有最好的一切

    你值得拥有最好的一切很小的时候,我就对文字和阅读表现出了一种饥渴感,连用来裹带鱼的破报纸都会被我一字不落地读完。从小我就希望父母能给我买很多课外书,但因为家在农村,父母也只有初中文化,完全靠体力劳动维持一家人的生计,能供我上学已属不易了,哪

  • 8岁女童的千里跋涉

    8岁女童的千里跋涉一位8岁半的女童能够徒步千里?这绝对是不可能的。但是,这种不可能在邵阳女童曾子琦身上变成了现实。在父母的陪伴下,曾子琦从广州出发,步行回湖南邵阳老家。全程700余公里,历时26天。曾子琦自小随父母在广州生活,虽然家庭条件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