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十七楼的幻想

十七楼的幻想

收录日期:2025-11-20 20:16:46  热度:10℃

这只是一个梦,也仅仅出现过一次。

当我站在十七楼的阳台,试探性地甩开身子,往下窥视,我的目光深处,是一个华丽的世界。人潮如鲫的长街上,有许多的人,身着彩色的行装,穿梭在钢筋水泥的都市丛林里,他们有的三两成行,揶揄打闹;有的并肩携手,情意缱绻。长街上,有川流不息的车辆,各行其是,秩序井然。

这是一个文明的时代,每个人都在演绎着自己的生活,有其特有的生活方式,和皈依方向。

这一刻,我是孤寂的。在我看来,所有的想念与温暖都只是回忆。唯一陪伴的,就是透过窗帘,被拉长的影子。因为此时,我的生活,早已捉襟见肘。毕业好几年,在职场中,撞到头破血流,也始终都是微不足道的小配角。没钱没地位,没车更没房,就连女友也劳燕分飞,南辕北辙。于是,我似已看破红尘,寻求着一种悄无声息的解脱。

我将眼睛眯成一道缝隙,双手合十般的祷告,愿此生所有的落拓和失意,在下辈子的轮回路上,终将不再记得。同时,我并没有为自己准备遗书,既然活着那样卑微,不如将死亡演绎成壮举,以吸引眼球,或可一举成名。

在明天的都市晨报或者新闻播报里,我想或许会有这样一则新闻:一男子17楼自由落体,死相惨烈,死因不明……然后传遍大街小巷,众说纷纭。

我最后向天长啸,大吼一声“十八年后,又是好汉”,然后头重脚轻地作自由落体运动。

当我向下俯冲的时候,风的阻力很大,我的发型被首先吹乱;然后是我的一只帆布鞋脱离了身体,先行坠落。

为了记录这样一个惊魂动魄的时刻,我奋力地睁开了眼睛。

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住在15楼的张老伯一家。张老伯因偏瘫中风,数月前便卧床不起;老伴李阿姨每日躬身照料,无微不至、不离不弃。此时,她正在用孱弱的身躯支撑着张老伯翻身,似是要为老伴擦身换洗。豆大的汗珠打她额畔滑落,这种相濡以沫的人间温情,让我不觉然的感动。

途径11楼,我瞥见马大姐16岁的儿子重新站立起来。就在一年前,儿子阿虎不幸遭遇车祸,被截去了双腿。为此,马大姐犹如失去了生命的支柱,终日以泪洗面、悲痛欲绝。如今,阿虎在母亲的精心呵护下,借助假肢,得以正常行走。在这蚌病生珠的过程中,马大姐操碎了心;如今乌云散去,会心的笑容再一次镌刻在她的脸上。这一刻,我不禁心灵震撼,真爱便是奇迹。

7楼的阳台敞开着,有一对新入住的小夫妻。妻子刚好推开窗子,为她新生的宝宝晾晒被褥。恰巧被我坠落的轨迹所惊扰。我看见,小家伙张牙舞爪地躺在摇篮里,红扑扑的小脸蛋,黑溜溜的眼睛,在日光下熠熠生辉。他张牙舞爪似是与我挥手,我嘴角抽动,忍俊不禁。

在三楼的露台上,有一间搭建的简易篷房,这便是水电工朱老伯的容身处所。此刻,老伯正在张罗着他的晚餐,白米稀粥和硬面馒头。他兴高采烈地哼着小曲,没事便抽上几口旱烟。老伯是个跛子,很久以前打乡下迁来,无儿无女,凭借着水电的技术勉强维持生计。但他看起来总是乐观爽朗,精神矍铄;一桢微笑时刻挂在脸上,遇人便主动投以问候……

在即将倾轧见底,结束这段自由落体旅程的那一刻,我似乎如梦初醒,后悔万分。

原来过去,我只是被一片凋零的树叶遮住了眼睛。我所经历的那些成长与苦痛,同失去了双腿但顽强屹立的阿虎,用孱弱的身躯支撑生活的李阿姨,以及清贫乐道的朱老伯他们相比,显然只是小巫见大巫。同时,我看到了新生的力量,与生命的奇迹。

于是,我浑身直冒冷汗,并下意识地大叫了一声——我不想死!因为,这个世界,值得我们更好的爱!

随即,我睁开了眼睛……不敢相信,原来这只是一个梦。我又无比庆幸,这仅仅只是一个梦。

猜你喜欢

  • 骇人的鬼雾

    好不容易赶上了七天长假,总算可以把自己整日忙碌的身子从钢筋混凝土包围的高楼中解放出来了,我便决定要到大自然氧吧中去醒醒脑。为了观看“雾海滚日”的神奇景观,凌晨6点钟我便早早起床,踏着湿漉漉的晨霭,独自从后山的小路上向山顶进发。刚走出门不久,

  • 窗前影

    大概四岁时,我和哥哥睡同一张床,两人各睡一头,父母睡在隔壁。床靠内墙,在床上一侧头就可以通过外墙上的窗户清楚地看到前院。我照例和哥哥在床上闹了一番才听母亲的话乖顺地睡下,明明睡得十分舒服,夜半时却莫名其妙醒了过来。不是朦朦胧胧地醒来,而是醒

  • 母亲的奇遇

    大舅在灵堂守夜,差不多快睡着的时候,听见院子里有人骑车出去了,大舅心想,这深更半夜的,谁会出去呢?想着,迷迷糊糊地就出去看,一看,猛地清醒了。院子门从里面锁着的,可房梁上吊着的纸糊的自行车不见了。我妈常给我说起他小时候的故事,说这些的时候她

  • 魔咒

    在现代文明社会的今天,世界上仍存在一些原始部落。这些部落大多都生活在原始森林里,很少与世人接触。一天,杰克森博士和他的儿子亨特正在大洋洲北部地区的热带原野进行考察,突然发现不远处有一群野狼在围攻一个手拿长矛的土著人,父子俩赶紧拿着猎枪上前救

  • 我离奇的左手故事

    1968年,我16岁。因为父母在文化大革命中双双被打倒并被安排到五七干校学习和劳动,我一个人无法在城里生活,舅舅和舅妈就把我接到了乡下。 舅舅的家住在一个叫向阳村的山沟里,到了那里以后,我插班进了初中三年级。没想到,刚刚过了几个月

  • 一觉还乡

    我们村有个叫张广才的人,年轻时家里很穷,父亲早故,与寡母相依为命。1963年农历五月初,张广才和杨武等四个年轻人结伴去抚宁县台头营镇打短工。台头营附近做生意的人多,很多人家都到市上雇短工。为了节省几个钱,四个人不住店,晚上就睡在西关外的一座

  • 孩子别睡

    如果我没记错,那是一个很美的夜晚,有风,有月光,像银子铺在地上,有淡淡的花香,从很远的地方传来,还有灯光里隐约的笑语。我一个人,一边走,一边摇晃着准备送给我家小狗的小铃铛,叮叮咚咚,清脆地走在清凉的夜色中。就在街道的拐角处,月光透过路边那棵

  • 黄山撞邪遇白衣人

    黄山,在游客心中是一个放松消遣的绝佳圣地。然而,对于已经在黄山生活了40多年的资深导游蒋国勇来说,不论是从小听说的传说,还是亲身经历的怪事,黄山始终是让他敬畏的。坟前吃土的姐弟俩蒋国勇家在黄山南麓的汤口镇,父亲是挑山工,靠山吃山,从小跟着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