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带儿子去难民营

带儿子去难民营

收录日期:2025-11-20 13:55:24  热度:8℃

带儿子去难民营

作者:姚晨

不久前,我跟家人念叨,等小土豆(我的儿子)长大了,我要带着他去探访难民营。我母亲当时正抱着只有几个月的外孙,连说我疯了。

带儿子去探访难民营的想法,于我,不算是心血来潮。我觉得,探访难民营可以让孩子明白,个体不能脱离群体独立存在,需要照顾群体中的弱者,他作为一个小男子汉,应该培养这份责任感。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难民营探访,是在埃塞俄比亚的那次。我是中国区代言人,按惯例只在亚洲参与活动,但那年埃塞俄比亚战乱特别严重,难民署就跨区发来邀请。我一口答应,丝毫没担心过安全问题,因为我根本不知道那里战乱的严重性。

等下了飞机,当地人给我们指着不远处介绍,那里一周前刚发生了枪战,那里又出了爆炸,我不由感慨自己的“大胆”。

难民署的办公区在沙漠边缘,难民营则在沙漠深处四散分布着。从难民署的办公地过去,光开车就要半天,因此一天只能去一个难民营探访。

那里临近赤道,阳光毒烈,从车里望出去,一望无际的红土,到了难民营后,那场景根本不能用“艰苦”两个字形容,我只能说,在那里,能活下来很不容易。

难民署给难民发有帐篷,这是条件好的,一家七八口挤在里面;但难民是不断增加的,后来的很多都领不到帐篷,只能用塑料布搭个小窝棚。

那是怎样的窝棚啊!当地没有树木,难民只能步行非常远,去找些荆棘当支撑物,所以棚子非常矮,稍不注意就被荆棘刺到。窝棚里闷热无比,我在里面待了一会,感觉快被烤死。

每天有两顿饭,是用豆子打成的糊糊,根本难以吃饱。

但这不是最可怕的,难民告诉我,他们最怕下雨,那里一旦下雨,地上就会黑压压一片,土里的虫子都涌到地面上。而他们很多人“住所”地面上什么都不铺,根本无处可躲。每次下完雨就会死一批人。

在这群非洲难民中,我是个陌生的东方面孔,孩子们会围着我好奇地看,但大人们大都无动于衷。他们不关心我是谁,来自哪里,他们只关心是否有粮食、有毯子,或者奢侈地,有一盏灯。

在亚洲的难民营,借助翻译,我和难民们聊得很开心,相互交换自己的故事,虽然生活在不同世界里,但却觉得彼此挨得很近。

但在埃塞俄比亚的难民营,最令我震撼的是他们的麻木。无论你说什么,做什么表情,他们都无动于衷。苍蝇到处都是,落得人一脸一身,但他们就默默坐着,不去驱赶,仿佛行尸走肉一般。

母亲带着孩子逃亡,他们告诉我,在那样的环境中,生五六个孩子才能存活一两个。

但即使如此压抑的地方,仍有让人感动的细节。虽然难民署不让我们带零食,但我总想给难民营可怜的孩子一些糖果。有个小孩子拿到棒棒糖立刻跑出去了。我以为他躲起来去吃了,我们的摄影后来告诉我,那个孩子是去把糖果分给家人和他的朋友。

他们一无所有,可他们却在分享。

到2013年,我担任联合国难民署中国区代言人已经三年了。我看到整个社会对于难民问题的态度,都在逐步改变。刚开始那一年,我发的关于难民的微博下的评论,大都是讽刺和谩骂。“作秀吧。”“跑到外国给自己贴金。”“中国的穷人不关心,去关心外国的难民。”但现在,我微博上发的难民信息下经常会被点上数千个“赞”;联合国难民署一位官员曾跟我说,有中国公民专门打电话到难民署表达捐款意愿,这在此前几乎是不曾见的。

还是在埃塞俄比亚那次,在当地做建筑等工程的中国工程队,听说我们过去,非常高兴,非要请我们吃饭。那些老板跟我说,我们探访难民营的行为,令他们觉得非常骄傲。他们觉得中国发展了,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但影响力应该是多方面的,应该对弱者多一些人文关怀,这样才能体现国家的情怀。

猜你喜欢

  • 完美的代价

    古代印度有一则发人深省的寓言故事,讲述了人们一味追求完美所付出的代价。有一位先生娶了一个婀娜多姿、温柔善良的妻子。两个人感情一直很好,是人人羡慕的神仙眷侣。然而美中不足的是这位太太娇好的面庞上长了个酒糟鼻子。柳眉、凤眼、樱嘴、瓜子脸蛋上,却

  • 一次精彩的演讲

    在一所中学里,有一个班每逢周末的主题班会中都会有一个传统,那就是让每一位同学都轮流上台进行“才艺表演”。按规定,班内的每个人都要参与,在表演的过程中你可以发表演讲,也可以说段子、讲笑话,只要是能展示你自己,并且大家爱听爱看的,无论什么节目都

  • 拥有天使翅膀的小男孩

    奈尔非常自卑,他的背上有两道非常明显的疤痕,从颈上一直延伸到腰部,所以奈尔非常害怕换衣服,尤其是上体育课。当其他的小孩子很高兴地脱下校服,换上轻松的运动服的时候,奈尔总会一个人偷偷地躲在角落里,用背部紧紧地贴住墙壁,以最快的速度换上运动服,

  • 一味模仿的鹦鹉

    森林里正在举行一场演唱会,每位参赛选手都使出了浑身解数,节目一个比一个精彩。黄鹂清脆悦耳的合唱,夜莺婉转动听的独唱,雄鹰豪迈有力的高歌,大雁低回深沉的吟咏……博得了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唯有鹦鹉不以为然,脸上挂着嘲讽的冷笑:“你们每个就那么

  • 扔掉面具的波波拉

    哈佛医学院的一位著名教授曾遇到过一个名叫波波拉的女人,波波拉是位女教师,她对自己的脸孔感到很不满意,哪儿看起来都不顺眼,因此她决定去整容。医师仔细地望着她,认为她长得并不难看,问题就在于她把自己估计得太低。医师还是动手术稍微改善了她的五官,

  • 追求完美的老人

    奥尼尔是一名喜欢自助旅游的学生,一次他驾车去五大湖游玩时遇到了一件奇妙的事。他说他遇到一个十分奇怪的老人。这老人一看便知是来自远地的旅人,他背着一个破旧不堪的包袱,他的脸上布满了风霜,他的鞋子因为长期的行走,破了好几个洞。老人的外表虽然狼狈

  • 身高1.60米的NBA球星

    美国NBA联赛中有一个夏洛特黄蜂队,黄蜂队有一位身高仅1.60米的运动员,他就是蒂尼·伯格斯——NBA最矮的球星。伯格斯这么矮,怎么能在巨人如林的篮球场上竞技,并且跻身大名鼎鼎的NBA球星之列呢?这是因为伯格斯的自信。伯格斯自幼十分喜爱篮球

  • 坚持本色的模特

    20世纪80年代,有位名叫安德森的模特公司经纪人,看中了一位身穿廉价产品、不拘小节、不施脂粉的大一女生。这位女生来自美国伊利诺伊州一个蓝领家庭,唇边长了一颗触目惊心的大黑痣。她从没看过时装杂志,没化过妆,要与她谈论时尚等话题,好比是牵牛上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