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修剪欲望

修剪欲望

收录日期:2025-11-20 20:27:59  热度:9℃

曼谷的西郊有一座寺院,因为地处偏远,香火一直非常冷清。

原来的住持圆寂后,索提那克法师来到寺院做新住持。初来乍到,他绕着寺院四周巡视,发现寺院周围的山坡上到处长着灌木。那些树木呈原生态状,树型恣肆而张扬,看上去随心所欲,杂乱无章。索提那克找来一把园林修剪用的剪子,不时去修剪一棵灌木。半年过去了,那棵灌木被修剪成一个半球形状。

僧侣们不知住持意欲何为。问索提那克,法师却笑而不答。

这天,寺院来了一个不速之客。来人衣衫光鲜,气宇不凡。法师接待了他。寒暄、让座、奉茶。对方说自己路过此地,汽车抛锚了,司机现在修车,他进寺院来看看。

法师陪来客四处转悠。行走间,客人向法师请教了一个问题:“人怎样才能清除掉自己的欲望?”

索提那克法师微微一笑,折身进内室拿来那把剪子,对客人说:“施主,请随我来!”

他把来客带到寺院外的山坡。客人看到了满山的灌木,也看到了法师修剪成型的那棵。

法师把剪子交给客人,说道:“您只要能经常像我这样反复修剪一棵树,您的欲望就会消除。”

客人疑惑地接过剪子,走向一丛灌木,咔嚓咔嚓地剪了起来。

一壶茶的工夫过去了,法师问他感觉如何。客人笑笑:“感觉身体倒是舒展轻松了许多,可是日常堵塞心头的那些欲望好像并没有放下。”

法师颔首说道:“刚开始是这样的。经常修剪,就好了。”

来客走的时候,跟法师约定他十天后再来。

法师不知道,来客是曼谷最具盛名的娱乐大亨,近来他遇到了以前从未经历过的生意上的难题。

十天后,大亨来了;十六天后,大亨又来了……三个月过去了,大亨已经将那棵灌木修剪成了一只初具规模的鸟。法师问他,现在是否懂得如何消除欲望。大亨面带愧色地回答说,可能是我太愚钝,眼下每次修剪的时候,能够气定神闲,心无挂碍。可是,从您这里离开,回到我的生活圈子之后,我的所有欲望依然像往常那样冒出来。

法师笑而不言。

当大亨的鸟完全成型之后,索提那克法师又向他问了同样的问题,他的回答依旧。

这次,法师对大亨说:“施主,你知道为什么当初我要建议你来修剪树木吗?我只是希望你每次修前,都能发现,原来剪去的部分,又会重新长出来。这就像我们的欲望,你别指望完全消除。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力把它修剪得更美观。放任欲望,它就会像这满坡疯长的灌木,丑恶不堪。但是,经常修剪,就能成为一道悦目风景。对于名利,只要取之有道,用之有道,利己惠人,它就不应该被看做是心灵的枷锁。”

大亨恍然。

此后,随着越来越多的香客的到来,寺院周围的灌木也一棵棵被修剪成各种形状。这里香火渐盛,日益闻名。

猜你喜欢

  • 半间房和半个人生

    我和阿楠是同窗好友,做为同龄人,我们有着共同的经历,求学、就职、结婚、生子,而后,又各自结束掉自己的婚姻。不同的是,我是主动,她是被动。就因为这一点差别,结局大相径庭。先说我。因为离婚是我提出来的,他做为男人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所以在财产上

  • 两双皮鞋

    神父在教堂对信徒们讲解圣经,一位信徒十分感动。在神父讲解完毕后,他告诉神父他愿意将自己完全奉献给上帝。于是神父问他:“假如你有一栋楼房,你愿意奉献给上帝吗?’他说:“愿意。”神父又问:“假如你有一辆汽车,你愿意奉献给上帝吗?他又说:“愿意。

  • 追蝶失澳洲

    18世纪后半叶,欧洲探险家来到澳大利亚,发现了这块广袤千里、丰饶富足的“新大陆”。随后,白人殖民者蜂拥而至,为抢占土地、建立殖民地展开了激烈的角逐。1802年,英国派遣弗林达斯船长率双桅帆船驶向澳大利亚。与此同时,法国的拿破仑也命阿梅兰船长

  • 善良的水鬼

    河里有个水鬼,到了转世为人的时间,只要有个替身就可以了。可每每他看到悲苦交加、心灰意冷,到河边来寻短见的人,不但不设法迷惑人家,反倒于心不忍,反而现身劝慰人家。就这样他放弃了一次次的机会,几百年过去了,他还是个受苦的水鬼。负责阴阳转换的天神

  • 画家对手

    在巴黎有两位画家都享有盛名。这两人不相往来,却又密切注意彼此的一举一动,但是两人谁也不服对方。两人时常在媒体上互相指责批评:“他最近的一部作品,布局一点不协调,简直就是涂鸦,”要不然就是“他的画要么苍白无力,要么乱七八糟,不知所云!”一次其

  • 门当户对

    一个才华出众的小伙子和一个美丽的姑娘共坠爱河。小伙子的家人极力反对,认为门不当户不对,姑娘家太穷了。小伙子极力坚持,却不料意中人得知此消息后意外地离去。小伙子遭受重大打击,万念俱灰。不久,便随意地听从父母的安排,和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富家女孩

  • 幼蛾与小蚯蚓

    一只幼蛾向母亲抱怨说:“蝴蝶与我们属于同类昆虫。蝴蝶有着五彩缤纷的华丽外衣,而我们却长得灰灰暗暗的。为什么我们不能像蝴蝶一样有招人喜爱的外貌呢?你看,人们总是比较喜爱蝴蝶,而对我们则没有好感,这真是天大的不公平。”母蛾温柔地对幼蛾说:“亲爱

  • 抓老鼠的猫

    一九零六年的一天,一个连续参加十二次演讲比赛失利的小伙子准备参加第十三次比赛。这是发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华伦斯堡州立师范学院的故事。在参赛前他去请教一名老教授,为什么自己总是失败呢?教授这样对他说道:“猫抓老鼠的时候,它的全部精神都集中在老鼠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