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于谦为何被称为“救时宰相”?

于谦为何被称为“救时宰相”?

收录日期:2025-11-20 20:08:34  热度:10℃

于谦是明朝名臣,民族英雄,同时也是大明第一救时宰相。为何这么说?因为于谦在大明最危急的时候,做了最正确的决定,使得大明转危为安。

正统年初,杨士奇、杨荣、杨溥主持内阁朝政,朝政比较清廉,国家安定。后来三杨去世,太监王振借君宠开始掌权,大肆打压异己,收受贿赂。

正统十四年,也先率领瓦剌军大肆侵犯明朝边境。王振不懂军政却掌军事大权,又鼓动怂恿明英宗御驾亲征,造成大明军惨败,连明英宗都被也先俘虏。

皇帝被敌人俘虏,国家一下子陷入混乱中。朝堂的百姓惶惶不安,拿不定主意又互相争吵。累积的恐惧,最终有人提出了都城南迁的提议。说是都城南迁,实际上就是逃难。

于谦厉声说:提议南迁的人应当斩首!京师是天下根本,只要一动便大事去矣。难道不见宋朝南渡的故事吗?

在危急之时,是于谦站了出来,力排众议,说服太后留守京都。而国不可一日无君,虽然明英宗留有子嗣,但是皇帝年幼不足以处理危局。所以最后于谦等人,推钺王朱祁钰上台,封明英宗为太上皇,其子为太子。

朱祁钰继位之后,于谦分析局势言:敌寇得意,要挟持扣留太上皇,这样形势下他们必然轻视中国,长驱南下。

他上奏征缴民夫,整饬武器,强化军备,派遣都督孙镗、卫颖、张辄、张仪、雷通分兵据守九门重要的地方,军队驻扎在外城的外面。

同时为了避免敌军就近围困,他开始将外城百姓迁入城中。同时将附近仓库储存的粮食全部运输京都,就算不能运完,也不能给敌人留下。

后来也先果然挟明英宗前来叩门,最开始以明英宗为要挟,于谦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见明英宗对明朝不能构成威胁,于是强硬攻城。

于谦亲自指挥作战,又有数名大将配合,军民同心,上下一体,也先攻城日久,始终不能拿下京都。久攻不下,又没有足够的粮食支撑,如此下去毫无益处,最后也先选择了撤兵。

此战过后,于谦整治内政,恢复生息,又强化边境,使得大明一时安定。而被俘虏的明英宗,也因为对也先无用,最终被释放。于谦在大明危局所作所为,足以担救时宰相美誉。

后来明景帝朱祁钰重病之时,太上皇朱祁镇在石亨等人的帮助下,通过夺门之变复辟。明英宗重登皇位后,石亨这些功臣通通一飞冲天。

作为为大明做出重大贡献的于谦,被石亨诬陷谋立襄王之子,判斩首抄家。

于谦一生为国家社稷奔波,从未谋过私利,所居屋室仅避雨即可。抄家的时候,家中无余财,最多的便是书。看见一个柜子,官兵以为里面装了有财宝,打开却只看见了朱祁钰赐给的蟒袍、剑器。

当初王振专权擅政,大肆收受贿赂。官员们都纷纷送财物宝器,上京述职的官员们莫不大包小包上门拜访。只有于谦没有多余钱财,为官好友劝说他至少带点土特产吧!于谦甩了甩袖子,说:只有清风。

虽然后来于谦得以平反洗刷冤情,但为国家做出如此巨大贡献的人,到底还是冤死了。

猜你喜欢

  • 心理测验

    有一位教授做了一次心理实验。在五百个学生中挑选出最优秀的五名学生,参加一次学习竞赛。他先在五百个学生中,挑出五十个优秀生。然后在这五十个优秀生中,再挑选出五个特别优秀生。进行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这五名学生都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习竞赛。事后,一

  • 潜能是金

    一百多年前,著名的坦普尔大学创始人拉塞尔康韦尔,是美国费城一位博学的牧师。他曾为创办一所服务于贫穷学生的大学所需的一百五十万美元奔波了五年,但收效甚微。后来他在受到一个偶然的启发后,意识到应当从自身的内部潜能挖掘开始,发挥自己的优势,满足他

  • 人的差异

    一个城郊的居民区住着三户人家,他们的平房紧紧相邻着,三个男人都从农村招工进了一家炼铁厂。厂里工作辛苦,工资又不高。下了班,三个人都有自己的活。一个到城里去蹬三轮车,一个在街边摆了一个修车摊,还有一个在家里看书,写点文字。蹬三轮车的人钱赚得最

  • 人生的大门没有钥匙

    两个儿子大了,老富翁一直在苦苦思索,到底让哪个儿子继承遗产?富翁百思不得其解。想起自己白手起家的青年时代,他忽然灵机一动,找到了考验两个儿子的好办法。富翁锁上宅门,把两个儿子带到一百里外的一座城市里,然后给他们出了个难题,谁答得好,就让谁继

  • 听比说更能解决问题

    美国汽车推销之王乔吉拉德曾有过一次深刻的体验。一次,某位名人来向他买车,他推荐了一种最好的车型给他。那人对车很满意,并掏出一万美元现钞,眼看就要成交了,对方却突然变卦而去。乔为此事懊恼了一下午,百思不得其解。到了晚上十一点他忍不住打电话给那

  • 阿傩取水

    有一次,佛祖经过一片森林,那天烈日当空,特别热,他觉得口渴,就告诉侍者阿傩:“我们不久前曾跨过一条小溪,你回去到小溪边帮我取一些水来。”阿傩回头去找那条小溪,但小溪实在太小了,再加上有一些车子经过,溪水被弄得很污浊,水不能喝了。于是阿傩又返

  • 呆若木鸡另解

    《庄子》载有这么一则小故事。有一位纪先生替齐王养鸡,这些鸡不是普通的老母鸡,而是要训练好去参加比赛的斗鸡。纪先生才养了十天,齐王就不耐烦地问:“养好了没有?”纪先生答道:“还没好,现在这些鸡很骄傲,自大得不得了。”过了十天,齐王又来问,纪先

  • 姆佩姆巴效应

    将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同时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哪一杯水先结冰?很多人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冷水先结冰了!”非常遗憾,错了。发现这一错误的是一个非洲中学生姆佩姆巴。196年的一天,坦桑尼亚的马干马中学初三学生姆佩姆巴发现,自己放在电冰箱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