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小小指甲钳展示大世界

小小指甲钳展示大世界

收录日期:2025-11-20 17:13:08  热度:10℃

小小指甲钳展示大世界

作者:王月冰

多年前,朱镕基总理在一次关于轻工业的会议上说了一句话:“我从来没用过一个好的指甲钳子。”有一个人在一张报纸上看到了这句话,那还是一张包过东西的皱巴巴的报纸。他立刻从这句话里看到了一个全新的商业王国,他决定要做出全球最好的指甲钳。他就

是后来缔造神话般指甲钳王国、被称为“隐形冠军”的梁伯强。

没有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小小的指甲钳,弄个普通设备随便生产出来便是。梁伯强想要生产的指甲钳,要求必须是最好的指甲钳。他开始了一次全球指甲钳大搜索,走访了几十个国家、几百个以小型制造业闻名的小镇,甚至还经历了一次车祸。他在网上面向全球

征集产品创意,甚至专门跑到钢厂等完全符合他那个苛责参数的钢出炉做原材料。上帝最怕较真的人,梁伯强拥有了全套世界上最先进的指甲钳生产技术,生产出了质量上乘的指甲钳。

也许又有人说,做得再好,也不过是一个剪指甲的工具而已,还能有多大的乾坤?可是,梁伯强没有让他的指甲钳留在工具的层面,他把它们看成是文化和个人信息的载体。谁要是定他的指甲钳作为礼品,可以在上面刻上赠送人的名字、头衔和电话号码。每个人隔

不了多长时间都要用指甲钳。拿起指甲钳的时候,就会想起那个赠送的人。当然,要想有好的效果,前提是这种指甲钳必须精美、好用、质量上乘。梁伯强的指甲钳,那可是指甲钳里的劳斯莱斯。在“劳斯莱斯”上面印自己的名字,再身价昂贵的人也不会觉得丢脸。于

是,连招商银行的行长都从梁伯强那里定了3000万个总价值1亿人民币的指甲钳。梁伯强的名片指甲钳从此所向披靡。

梁伯强,一位仅有高中文凭的农村土小伙儿,就这样在一个只有十多万人口的小镇上,创办了一家单一产品在亚洲乃至全球性价比最高、在中国产品设计和营销模式最有创意的小企业,年产值2亿元。如果不是梁伯强,我们很难想象,小小的指甲钳能有如此阔大灿烂

的天地。因为我们都认为,指甲钳就是一种微不足道的生活工具,没有质量可言,用完随意丢开。而梁伯强,他把眼光抬高了,他生产的指甲钳设计巧妙、精美漂亮、方便好用,不但是工具,还是名片和礼品,是巧取人心的营销渠道,是巧妙传播的文化细节。

眼光高,则要求高;要求高,则用心深;用心深,则质量好;质量好,则天地大。微不足道的指甲钳,在梁伯强的努力下,创造了令人啧啧称赞的创意奇迹。同样,你看似平凡的日子,也可以活出锦绣未来。问题就在于,你用多高的眼光看世界、看自己。

猜你喜欢

  • 奇方童子尿

    我的老家在农村,曾经发生过很多古怪的事,我小的时候就经历了一件。我八岁那年,同一街道里的赵六婶子因为难产死了,留下一个不足月的男孩儿。孩子小不好带,赵六叔整日愁眉苦脸。半年后,有媒人来给赵六叔提亲。媒人说这个女人哪里都好,就是腿有点瘸,所以

  • 九尺观音像

    南安和尚淫浸丹青几十年,尤其擅长人物画,已达炉火纯青。这一年,南安云游至京城,在城西浮云寺挂单。一日,南安刚用完早斋,住持方业大师就神色慌张地闯进禅房,说:南安师兄,快随我从后院离开吧!”南安大吃一惊:出什么事了?”

  • 蛇妖之眼

    占卜奇人1947年夏,一名长衫客带着仆人阿二从缅甸来到江西一座四通八达的古镇,开了个卦摊。长衫客名叫李季平,精通周易八卦,能掐会算,尤善占卜。他在古镇落脚没两个月,名声就传遍了三乡五里,人们说他百占百准,百算百灵。不过,为防天谴,李季平立下

  • 针王刘无忌

    凌霄关雄奇险峻,是困住鞑靼部族南侵的重要关隘。鞑靼部族为元朝从中原溃退后,逃到张北草原上的残存势力,其大汗名叫强格亚玛,人送绰号血狼王。凌霄关的守将是邱鼐,邱将军每日练兵筑城,对血狼王的势力防犯甚严。血狼王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羽翼渐丰,便萌

  • 神威鼓手

    唐朝天宝十四年八月,长安教坊司的乐师潘云松,到昭应县(今临潼)办事,办完事看天色已晚,就找了家旅店住下。他一个人闲得无聊,晚饭后站在店门口看夜景。这时,有一个服饰古怪的人经过店门口时,紧盯着潘云松看。潘云松被看得不自在,转身想回店里去,那人

  • 心镜

    明武宗朱厚照在位时,贪图享乐,荒废朝政,于正德十六年病死于豹房”。可是有谁知道,朱厚照其实是被人谋杀致死的。传说当时在皖南宣城敬亭山脚下的杨柳村,有一个名叫俞归水的穷书生,长得英俊潇洒,风度翩翩,且才华横溢,满腹经纶,但不知是怎

  • 冯尧安 将现代史锤炼在对联里

    冯尧安,1918年生于重庆,一生陶醉于楹联,所作之联成千上万。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精通诗词楹联,被尊为重庆市联坛三老”,曾亲笔撰写过不少有价值的文史资料。对过去的记载有很多种表现形式,九旬翁冯尧安的记录方

  • 七夕对联赏趣

    农历七月初七,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七夕节。在浩瀚的联海中,有的对联与七夕相关,七夕节赏七夕对联,别有几分情趣。明末清初著名戏曲理论家李笠翁有一好友,名为宋建三。宋建三生于农历七月初七——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