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少年的我!那样的生活过

少年的我!那样的生活过

收录日期:2025-11-21 02:08:11  热度:9℃

那一年,在上小学二年级。当时特别流行一句顺口溜:“一九八三年,我学会了迷踪拳,打死了霍元甲,娶走了赵倩南。”当时看电视比现在赶庙会的人还多,一个村只有一台电视机,几千人聚在一起,等待看电视,是每一个人最快乐的事儿。

放学回家,嘴里哼着霍元甲的主题曲,去完成父亲交给的任务。比如说:“春天打一筐猪草回家。夏天在公路边,卖西瓜的那里捡西瓜籽。秋天扫柳树叶,晒干草。到了冬天,垮上土篮,在公路边捡煤渣。”一年四季都有干不完的活儿。

最为难堪的事儿,就是整理茅厕。那时为了多积肥,在公路边,父亲盖的茅厕,从盖好后,我便成了管理员。三天不清理,就会有人无意告状。“老李啊!你家那茅厕进不去啦。”为了不看到父亲那严厉的目光,我只有强忍着恶臭,用铁锹崴出,在掂上新土。

时间一长,难免被同学看到,传到学校,自然成了笑柄。虽然有句话儿叫“劳动最光荣。”那只不过是一句口号。当被同学讥笑时,恨不能找一地缝钻进去。虽然说那时农村的孩子干活早,但是在同龄人里面,清理茅厕还是首例。也许当时我的难堪样子滑咭,被反复讥笑。不过急了,会用拳头去理论。

当时的数学老师,总是不分青红皂白,把我强行修理一顿。那时家里穷的学生,基本都是被攻击的对像。软弱的默不作声,而我过于刚强,用我老姑的话说:“宁折不屈的料。”

吃了亏的我总是搞一些恶作剧,不论对与错,众怒难犯。总之,被冤枉的多,成年后,经常打我的老师知道真相,向我道歉。

最让我后悔的事儿,是没有完成学业,上小学二年级时,便严重偏科。除了语文,其它的课程基本不学。说来起源于父亲的那几本书,“金陵春梦,西游记,铁道游击队。”书是繁体版的那种,为了能看懂,字典都被我翻烂好几本。直到现在,对繁体版书籍相当感兴趣。和朋友在一起,问起我的文化成度,对我的坦言遭到置疑,可是被永远定格在小学四年级。

一晃多年过去,一直翻字典,查词海学习。从当兵入伍,到后来参加工作,一直到现在从来没有放弃过。

总是在梦中又背起书包上学了,而且很认真的学习,午夜梦回,有一些失落在心头缓缓升起,假如人生在从来一次,我一定会努力……。

猜你喜欢

  • 辛宪英是一个怎样的人?她为何被称作才女?

    辛氏,字宪英,她的父亲辛毗是魏明帝曹丕的首席谋臣,丈夫羊耽是东汉著名悬鱼太守羊续的幼子,官至太常,儿子羊琇则深受晋武帝司马炎的信任与重用。辛宪英是一个幸运的女人,而且她具有幸运的资本。原本她就家世出众,自幼过着优渥的生活,长大以后又嫁给了门

  • 西汉贡禹的生平简介 贡禹提出了什么人口政

        20世纪80年代,我国为了控制人口增长,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2016年1月1日,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二胎政策正式实行。人口问题不只是现代才有,在遥远的古代,差不多两千多年以前的中国西汉时期也存在着人口问题。西

  • 如何评价章怀太子李贤?为何判李贤谋逆罪?

    章怀太子李贤,大概是历史上一位颇为有名,却结局悲剧的太子。虽然他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次子,但是却似乎并不受母亲宠爱,以致后来还是她母亲出手要了他的命。章怀太子虽然不是唐高宗一开始看中的继承人,但是当太子李弘去世,李贤继任后,他的表现还是让

  • 李商隐人品差?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

    唐代是一个风流开放的朝代,那个时期,你去逛青楼听小曲,没人会觉得你人品有问题,但是只要你做出了背信弃义之事,你就会被贴上无行的标签。晚唐诗人李商隐就是这样,不论《旧唐书》还是《新唐书》对他的评价都是无行二字。他的人品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李商隐

  • 刘基的生平简介 孙权为何对他宠遇甚厚?

    明太祖朱元璋手下有一位堪比子房的人物,就叫做刘基,当然人们更习惯于称呼他为刘伯温。据传,这是一位神通广大的预言家,能占卜、会算命,还能预言一千年以后的事情。三国时期,孙权手下也有一位颇受宠爱的臣子叫做刘基,听说还是位姿容美好的美男子呢!刘基

  • 刘宗敏简介 刘宗敏是怎么死的?

    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响彻古今,不需小编多说。不过大家通常都更关心故事的男女主角,而忽视了另一个男人。那位抢了陈圆圆,使得本来已经投降农民军的吴三桂,调头开山海关降清的男人。此人不是李自成,而是李自成的左膀右臂刘宗敏。刘宗敏不仅是李自

  • 中国古代十大招财宝 招财宝放在哪里?

    别看大家批判拜金女很起劲儿,但是有钱能使鬼推磨却是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其实不仅是现在,古代也同样如此。而古代人为了发财,也是用尽了心思。其中一项,就是摆放招财宝。这属于古代风水宝物的一种,现代人也没少用。但是古代十大招财宝,买了最重要的还得摆

  • 为何说孙传庭可惜?孙传庭人物结局

    明末清初,朝代更迭之时,大明出了不少降将,也出了不少英豪。当时有这么一位将领,率军多次镇压起义军,保证大明统治。最后力战而死,却得不到崇祯帝封赠,成大明最可惜的将领。《明史》给予高度评价,称传庭死,而明亡矣。此人就是孙传庭!孙传庭是万历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