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没法快乐的六一节

没法快乐的六一节

收录日期:2025-11-20 19:53:35  热度:9℃

五月下旬初,茅草坳中心小学新上任的校长来到教学点,告知教学点的老师,本月26日,本地一位全国人大代表出面拉赞助,市妇联牵头来中心小学搞捐赠活动,每一位在学的学生(幼儿园的小朋友在内),每人一个新书包,上级要求教学点的学生也要参加捐赠活动。这个消息,老师没有告诉学生。

到了规定的日子,没有音信。

后来,教学点负责的老师打听到,捐赠的日期更改了,定为六一这天举行,还打听到,这次捐赠的新书包只有二百个,中心和教学点共有二百零二人,差两个书包,学校领导决定,教学点的两个差的学生就不用发新书包了。这位老师一听十分生气,打电话与校长交涉,差两个书包,学校出钱买两个,问题就解决了,校长说两个不一样的书包发给谁呢?

五月三十一日下午散学,教学点的负责人去了中心小学,找校长询问书包的发放问题,校长告诉他:“拉资助的代表所在的村办企业有十名外地的职工,有子女不在本中心小学就读,要将这次捐赠的书包中抽出十个,发放到那十名职工手中,我提出买十个新书包给他们,谁知那位代表不同意,执意要捐赠的书包,这样就要缺少十二个书包,你校刚好十二名学生,就不能领捐赠的新书包了。你们的学生必须来参加这次活动,学校派车接送学生,发送新书包时要拍录像的,你校的学生领到新书包后,等到散会后,新书包要收回。要确保本部每个学生一个新书包,只有求教学点的老师帮忙。”

教学点的负责人听了校长的话,心里有了主意,答应帮校长的忙。

六一的上午,教学点的负责人到校后,将校长的话告诉了另一位老师,并说出自己的计谋,只要跟学生说清楚,新书包上手后,不给任何人,他和这位老师坚决不能收本校学生的手中书包,就是中心学校校长要亲自收,学生也不能给。

“那我校的学生就不用去参加捐赠仪式了,就不用从学生手中收书包了,这样做就不用伤学生的心。”这位老师知道校长的做法就是让教学点的老师出洋相,只好这样说。

“不行的,县教育局,镇教育站的领导强烈要求教学点的学生必须参加,要拍录像的,只要按我说的做,让校长去解决棘手的问题。”

这位老师的心里想说:就算学校花钱买新书包的话,学生领不到捐赠的书包,家长会找老师算账的。如学校不买新书包咋办?不去参加捐赠仪式,就要戴上不听领导指挥的帽子。

十二名学生有十人在学校吃中餐,那些学生听到有车来校接送学生,还有新书包,高兴地吃不下饭,个个跑到校门口看看接送学生的车来了没有。

十二时半刚过,接送的车来了,学生高高兴兴地上了车。一路上,他们叽叽喳喳说个不完。

他们来到中心小学,见到本部的学生个个穿上整齐的校服在操场上玩耍,羡慕死了。

不一会儿,手拿鲜花,身背鼓的少先队员来到校门口,列队欢迎各级领导和前来捐赠书包的嘉宾。

下午两时过后,有三十名妇女,手拎新书包的贵宾下车后,陆续走进学校大门,受到了学校锣鼓队四十名少先队员的热烈欢迎。

贵宾来到主席台前,将手中的书包按接待人意思放在主席台的旁边,由接待人请贵宾在学生队列的两边入座。

随后是领导的轿车驶进校园。他们下车后,来到主席台就坐。

市、县的教育台,市日报的记者也来到会场,场面十分热烈。

捐赠仪式开始了,主持人先介绍到场的领导。接着是到会的领导讲话,捐赠的代表讲话。领导讲话后,学校锣鼓队的四十名少先队员代表给领导和贵宾捐献红领巾。

到场的领导和贵宾的脖子上系着红领巾,记者和校内外的人争先拍照,录像。

主持人宣布结对的联系人上主席台的名单,被捐赠的学生同时上台接收爱心善款。

就在这时,记者们将主席台围得水泄不通,一些爱好摄影的人也前去凑热闹。

善款发送到孩子的手中后,给领导和贵宾捐献红领巾的四十名少先队代表分两次上主席台领捐赠的新书包。

四十名少先队代表领导书包后,交给同班的同学后,离开了座位,来到校门口迎送领导和贵宾。

领导和贵宾离开后,校长通知给班主任前来领捐赠的书包,教学点的负责人急忙找他的一个兵去领书包,对方受命前去了。

校长说:“对不起!上面捐赠的书包少了十二个,为保证本部的学生一个书包,因此你校的学生就没有书包了,这我没有办法,望你们谅解。”

这位老师什么也没说,立即转身去找教学点的负责人,将校长说的话原原本本告诉了对方。负责人生气地去找校长说理,校长说:“我无能为力,捐赠的两百个书包给了拉资助的十个,本部刚好一百九十名学生,如果发给你们十二个书包,这十二个书包该从哪个班抽出来?你说呀?”

“你去买十二个书包,问题不就解决了?”

“学校出钱买书包,捐给学生就失去了捐赠的意义,等以后有机会,我一定先满足你们。”

负责人生气地命令学生上车回校,学生都含着眼泪说:我要新书包!

在回家路上,虽然听不见他们的哭声,但是看到他们的脸上有泪珠,听不见他们的说话的声音。这只能怪中心小学的校长不该强迫他们去参加捐赠仪式,他们不知道,就不会伤心的。

猜你喜欢

  • 做贼心虚

    胡义生来就野性,没读几天书。他长大后和一些“小混混”打上了交道,成天无所事事,染上了游手好闲,好吃懒做,偷鸡摸狗的坏习气。今年都三十多岁了,他还是一条光棍。有一天深夜,乌漆抹黑,万籁俱寂。胡义操起了“家伙”,摸到了一年轻夫妻的家里。趁他们熟

  • 傻瓜学话

    从前,有一个富贵人家,他家有一个孩子,是个傻子。虽然会说话,但不会那些花言巧语。一转眼,就到了结婚的年龄。他的家人很头疼,因为他不会说话。怎么办呢?家人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决定叫他出去学说话。于是,他的家人就给了他一袋钱,叫他出去学话。刚走出

  • 弄巧成拙

    我和三子是单位的同事,同时也是关系不错的朋友。每逢家里有个什么事,不用言语,三子自然忙前忙后,尽心尽力。友谊情同手足,十分密切。感动之余,我总是把胸脯拍得彭彭直响,立下铮铮誓言:“三子,以后有用得着大哥的地方,尽管吩咐,那怕肝脑涂地,我也在

  • 绕不出来的圈子

    秋去冬来,女人的衣橱中永远缺少一件衣服的情况也发生在小丽的身上,周末已至,小丽独自一人来到商场打算血拼一次,一双锐利的双眼似乎要把商场的每一个店面都“打劫”一空。出乎意料的是,这双眼睛太过尖锐了,竟然在人群中发现自己的好朋友安红的老公牵着其

  • 赶紧吃饭,一会儿凉了!

    屋子里弥漫着米饭的香味。饭桌上,刚刚上大一放寒假回来的儿子,津津有味地吃着母亲精心准备的米饭。母亲看着狼吞虎咽吃饭的儿子,问道:“赛强,你谈恋爱了吗?”儿子正吃着米饭,听到母亲突然这么一问,很是诧异。“没……没有。”儿子吞吞吐吐地答道,“妈

  • 酒瓶师傅斗艺

    施家山有一位姓周的篾匠师傅,特别爱喝酒,他去人家干活,总要带上一瓶酒去,人们暗地里叫他酒瓶师傅。他虽说早过了六十岁,但是干活的速度不比年轻人慢,质量也不必年轻人差。找他干活的人很多,谁家找他干活,必须先要预约,只要他同意,安排好时间,主人就

  • 局长家的狗

    局长特别喜欢狗,胜过喜欢她老公,每次下班回家后第一个招呼亲热的是她的狗。局长还特别喜欢遛狗,每天晚饭后便会带着它在院子里转转。局长调来后,局里第一个养狗的是办公室主任小马。小马以前也没有这爱好,但他总觉得做办公室工作就是服务好领导。后来局里

  • 广场恐惧症

    我们那个市是全省最小的,我们那个县又是全市最小的,假如边抽烟边骑自行车,说不定逛遍了县城,烟还没抽完呢。这么小的地方,年轻人除了出去打工似乎就没什么好出路了。可周三省的运气却非常好,竟然当上了县长的司机。周三省是本县青河村的,读高三那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