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鲍姑生平简介 她有什么历史贡献?

鲍姑生平简介 她有什么历史贡献?

收录日期:2025-11-21 09:35:40  热度:11℃

鲍姑是我国古代晋代时期的一名女医生,后来成为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位女灸学家。古代的人,大多以约束女子的学习为俗,连豪门世家之中的女子都少有主动去学习书籍理论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真的是这样吗?那些在历史上留下了名字的好女人和坏女人,她们真的一无是处吗?

苏妲己、赵飞燕、冯小怜、杨贵妃等等,哪一个没有自己擅长的东西,只不过人们只关注她们在历史上留下的风流韵事,忽略了她们其实很有才艺,可以说是艺术造诣很高。不管是音乐、舞蹈、文章,她们总能精通其中一个。

人们也将鲍姑称为鲍仙姑,因为鲍姑的家庭不只是官宦人家,更是一个信奉道教的家庭。鲍姑,名潜光,她的父亲名叫鲍靓,是一位道教信徒,担任过广东南海太守的职位。根据历史记载,鲍姑的父亲曾于蒋山遏真人阴长生授尸解术,因此习得道术,并多次用之于实际战争中。

由于鲍姑是家中的独生女,鲍靓对鲍姑非常疼爱,将毕生所学都教给了鲍姑。鲍姑从小就接受了道教文化的熏陶,对炼丹术非常精通,更是学到了一手精妙绝伦的针灸手法。

长大后,鲍姑嫁给了葛洪。葛洪是鲍姑父亲的徒弟,学到了鲍靓的毕生所得,在学习期间和鲍姑相爱,两人于是结为夫妻。算起来,鲍姑的丈夫还算是我国古代比较早的科学家呢!元帝统治时期,葛洪立下功劳,被元帝亲封为丞相掾,后又得到爵位关内侯,深受皇帝宠信。但是,葛洪的志向不在朝廷,而在追求道术,所以当元帝要封葛洪做散骑常侍的时候,葛洪坚决地拒绝了元帝。

不管是鲍靓还是葛洪,他们都是鲍姑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两位亲人,更关键的是他们都精通炼丹术,而追求道术,所以鲍姑也深受影响。

炼丹术也算是医术中的一种,古有秦始皇求仙问药,汉武帝也求过不死药。鲍姑的医术非常好,她特别擅长医治赘瘤和赘疣。人们还流传着一个关于鲍仙姑的传说。

相传,有一次,鲍姑外出采药,正当她走在回家的路上的时候,她看到了一位年轻的姑娘。说来也奇怪,这位姑娘独自一人蹲在河边,掩面哭泣。鲍姑心中诧异,走上前去询问缘由。那姑娘把双手拿开,一抬起头,映入鲍姑眼帘的是一张长满了黑褐色的赘瘤的脸,极其丑陋。姑娘原来是因为长了这些赘瘤,被乡亲们嘲笑,到了年纪却依然嫁不出去而悲伤。

鲍姑淡然一笑,对姑娘说,她有办法医治好姑娘脸上的赘瘤。姑娘听了当然是激动万分,鲍姑就从背上取下背篓,从中找出了红脚艾,将之搓成了艾绒,最后用火把它点燃,让姑娘靠近一点,熏这些艾绒燃烧冒出的烟。没过多久,姑娘脸上黑色的东西蜕皮,可以全部搓下来。姑娘的皮肤宛如婴儿,嫩白滑腻,竟一丝疤痕也看不到。

鲍姑将这位丑女变成了美少女,这件事很快就传开了,都称赞鲍姑有一手好医术。姑娘非常感谢鲍姑,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在《太平广记》这本书中,还记载了鲍姑的另外一件事。当时人们都说,像鲍姑这样的得道高人,死后是要变成神仙的。据说在唐贞元中节的时候,鲍姑化身为一个乞丐老妇人,还打破了佛祖庙中贵重的酒瓮。庙中的人见鲍姑衣衫褴褛,对其拳脚相加,幸好一个叫崔炜的人路过,用自己的衣服抵偿了鲍姑打碎的酒瓮,才救下了鲍姑。

后来,崔炜又遇到了鲍姑,鲍姑对他说:谢谢你那日帮助了我,不然我就会被他们殴打,我无以为报,我这里只剩一点越岗山艾,就送给你吧!以后如果生了赘疣,就可以用这个来医治好。

刚好,崔炜遇到一个老和尚得了赘疣,崔炜按照鲍姑所说来医治,果然治好了老和尚的病。老和尚介绍给崔炜一个富贵的病人,崔炜治好他的病后,得到富翁十万的报酬。

可惜的是,鲍姑的这一手医术,特别是针灸之术,并没有被流传下来。

猜你喜欢

  • 千钧一发的故事

    韩愈,字退之,唐朝邓州南阳人,是当时的大文豪,主张文以载道之说,以复古为革命,用散文代替骈文,影响当时及后代非常大,所以有文起八代之衰之功劳,他很反对佛教,唐宪宗派使者要去迎接佛骨入朝,他上表谏阻,得罪了皇帝,被贬到潮州去当刺史的官,他在潮

  • 运筹帷幄的故事

    语出《史记?高祖本纪》。这一典故说的是西汉初年,天下已定,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举行盛大的宴会,喝了几轮酒后,他向群臣提出一个问题:我为什么会取得胜利?而项羽为什么会失败?”高起、王陵认为高祖派有才能的人攻占城池与战略要地,给立大

  • 公而忘私的故事

    春秋时代的晋平公要找一位有贤能的人担任南阳县的县令,因此他找来大夫祁黄羊,想请他推荐适合的人选。没想到,他竟不计前嫌推举了自己的仇人解狐。又有一次晋平公找一位勇敢善战的人担任军中统帅的职位,祁黄羊知道之后,大力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一点都不担

  • 生灵涂炭的故事

    后燕、后秦联合攻打前秦,于是前秦的国都长安被人包围,苻坚因此退到五将山,等待有适当的机会能重新再来。后来苻坚被后秦活捉处死,苻坚的儿子苻丕就一直驻在邺城。不过,前秦的幽州刺史王永听说苻坚已经死了,就请苻丕到晋阳,在王永等人的拥护下,当了皇帝

  • 天花乱坠的故事

    两晋南北朝时佛教盛行,全国有寺庙3万多所,僧尼200多万。南朝的梁武帝带头求神拜佛,在全国大建寺庙。他曾经三次舍身同泰寺,他还聘请古印度僧人波罗末到中国讲经。波罗末翻译了不少印度佛经,并培养了许多中国弟子。有了经书,讲经的风气更加兴盛。为了

  • 出奇制胜的故事

    齐泯王是个骄傲、喜欢享乐的人,因此人民生活的很苦,于是齐国的邻国――燕国便派大将联合另外几个国家一同进攻齐国。齐国百姓恨透了齐泯王,因此都无心抗敌,士气也非常低落。后来,他们看到燕兵奸淫掳掠,想到国仇家恨无法棒成,心里非常难过,于是逃往莒城

  • 举棋不定的故事

    春秋时,卫国国君卫献公是个骄横粗暴的国君。周灵王十三年(公元前559年),卫国大夫孙文子和宁惠子用军事政变的手段把卫献公赶下了台。卫献公只好带着母亲和弟弟逃到齐国,过着流亡的生活。驱逐了卫献公以后,孙文子和宁惠子把持了朝政,并新立了卫殇公公

  • 孺子可教的故事

    张良,字子房。他原是韩国的公子,姓姬,后来因为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隐匿,才改名为张良。有一天,张良来到下邳附近的圯水桥上散步,在桥上遇到一个穿褐色衣服的老人。那老人的一只鞋掉在桥下,看到张良走来,便叫道:喂!小伙子!你替我去把鞋拣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