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葫芦头儿

葫芦头儿

收录日期:2025-11-20 19:22:53  热度:9℃

木偶戏是演员操纵木偶演出故事的戏剧。在鲁北农村,当地人管木偶戏不叫木偶戏,而是叫“耍葫芦头儿”。

王局第一次看木偶戏是在文化馆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汇报演出时。舞台上,几个木制的人物在音乐和锣鼓声中,随着剧情唱念做打,一招一式,喜怒哀乐,竟像那么回事,以至于等到演出结束,演员出来“亮相”时,竟只有一人!所有木偶动作,均有演员一人凭几根线操作,所有语言均出自演员一张嘴里,耍尽“葫芦头儿”。

看完木偶戏,主持人要求领导发表意见。王局是在另一会议刚结束时被临时“叫”来应差的。来的仓促,又因不到配备秘书的级别,刚刚取消了自己的“秘书”编制,单枪匹马而来。看的时候,王局作为参加本次活动的“最高长官”,坐在醒目位置,心随剧情走,只顾笑得前仰后合,没一点思想上的准备。正心急火燎,胳膊被轻轻碰了一下,低头,一张纸递了过来。王局扫了一眼,想照“纸”宣读,但望着舞台上还没有收拾的“葫芦头”儿,心里忽然像被啥东西撞了,“咯噔”一下。索性推开那张纸,“这个,啊,那个,啊”的磕巴了一阵,慢慢找回了二十年前站在讲台上当老师的那种感觉,说话逐渐顺溜起来,“木偶戏吗?唵,就是以木偶为道具的戏。唵。木偶戏中的木偶,虽然在舞台上活灵活现,呼风唤雨,但他还是个木偶么,木偶当然是没有思想、没有灵魂的了。他是个表演工具么,是个思想的载体,但它表达的是幕后演员、编剧也就是群众的期望么。小舞台,大生活。舞台即生活,生活即舞台么。这本身就是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戏剧品种么。我们现在将它挖掘出来,搬上舞台,既有弘扬历史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又有很好的现实教育意义么。”王局讲完了,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心里忽然有种释放了长期压抑着的一口气,终于做了一回自己的感觉。

王局看似随意的即席演讲,受到与会的市里专家一致好评。市文联主席是个学究,称赞王局是个儒官。听到这里,王局忙插话说,“领导过奖,不过是个九品芝麻官,以前官不大,了不小,忙于应酬官场上的杂事,依赖秘书写稿子,习惯了念稿子,说这些正确的废话,脑子空空的,比台上的‘葫芦头’强不了多少。如今改进作风,‘小试牛刀’而已,不试而已,一试还真找到了一点感觉。”

其实王局以前是中学的一名不错的语文老师,后被抽到机关当秘书,给领导写稿子。后来自己当了个不大的领导,又让别人给自己写稿子。起初还真不习惯读别人给写的稿子,别人写的稿子自己总要改得面目全非,一来二去就懒得再动脑子了。

“回归本源了,以后我得做那个木偶戏中的那个牵线的。”王局説。

猜你喜欢

  • 熊毛衣

    真正的朋友,当你思念他的时候,他也正在想念你的路上。 我去拜访熊的时候,冬天就快要过去了。森林里全都是这种迹象,松软的泥土和发脆的河冰。还有多起来的那些声响,显得有生机但不至于嘈杂。偶尔可以发现一些兔子冒失的身影。环境的颜色还很单调,他们显

  • 兄弟,你哥那时没钱

    我到北京的前一天,我的东北兄弟就在这等着我了。他是个写诗的,碰巧我也是个写诗的,而且比他早写了几年,就充大认了他这个弟弟。早先只是书信往来,后来他听说我要来北京发展,比我还急,没经我同意就从东北那疙瘩赶过来了,说要跟我一块打天下。 春节刚过

  • 室友和睦的公式

    我总是邋遢。我并不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我常说,天才,尤其是创造性的天才都是不拘小节的。因此,我认为,大大咧咧的性格非但不是我的缺点,而恰恰说明我将来是一个干大事成大器的人。然而,进了大学以后,我的室友可不这样认为。 我不知道我怎么会和凯英住

  • 挂在钥匙圈上的情谊

    暑假期间,昔日好友王云姿由伦敦回来。我们约在信义路金石堂5楼的咖啡屋中见面。 夏日的午后,郁热难当,我拉着女儿的手,走在人潮滚滚的街道上,觉得整个城市似乎要燃烧起来。女儿的小手,常因逆向行走的行人的冲撞而由我手中松脱,然而,很快地,又会上前

  • 跨越47年的感恩

    1936年,萧乾担任《大公报·文艺副刊》主编,无论对作者还是读者,他都非常热情。 一次,《文艺副刊》发表了杨绛的作品。当时杨绛已随丈夫钱钟书去英国深造了。这笔发不出的稿费应当如何处理?按惯例,报社应当将这笔钱存留,等作者回国后再发。出于对作

  • 我们为什么要兄弟

    鲁智深在渭州,一见到史进便认做兄弟;在大相国寺菜园,一见到林冲,林冲也马上要与鲁智深结拜为兄弟。《水浒传》(下称《水浒》108人,都好结交异姓兄弟。这和《三国演义》(下称《三国》)相比,大相径庭,各有趣味。 《三国》中的男人,哪怕原先是朋友

  • 交个冤家闺密

    前几天,我看了一档关于大s和吴佩慈的访谈节目。主持人问:姐妹淘中你们俩走得最近,关系如此之铁,是不是因为彼此最对胃口?两人双双否认。大s补充说,吴佩慈是闺蜜中最爱跟自己唱反调的那个人。闹了半天,最铁的闺蜜竟然是“冤家”。 让我庆幸的是,我身

  • 记得你,记得那条月光跑道

    陈格是差点就成为我婆婆的女人。 记得我们见第一面很有意思。那时还是我男友的李朋带我去他们家,他向我介绍他妈:“这是陈格。”我当时就很诧异,有这么叫妈的吗?李朋笑道:“我妈妈很时尚,留过学,典型的小资产阶级。”没想到陈格倒是习以为常,冲我妩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