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唐宣宗是个“高考”狂

唐宣宗是个“高考”狂

收录日期:2025-11-20 16:57:53  热度:7℃

古代的科举考试是出身寒族的读书人获取功名利禄的唯一途径。由于每年科举录取的名额有限,能幸运地冲过科举考试独木桥的举子,实在少之又少,因此,古人对科举中第者推重艳羡至极。《唐摭言》就这样说:“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无所恨!”哪怕已经做了宰相高官,如果不是通过“高考”途径选拔上来的,心里终究感到缺憾;即使连年高考连年落第,直到老死,心中也无遗憾,足见古人对高考的痴狂程度。

古代皇帝是世袭制,不用那么辛苦去参加科举考试,就可以登上君临天下的宝座。不过,唐代有位皇帝竟以此为憾,他就是唐宣宗。为了满足自己的高考欲,他竟然在皇宫中的柱子上题写“乡贡进士李道龙”,又在殿柱上自题:“乡贡进士李某。”不能参加高考,唐宣宗只能自诩为进士,以便达到心理上的满足。

唐宣宗对那些科举中第者非常羡慕,《唐语林》卷四云:“宣宗爱羡进士,每对朝臣,问‘登第否’?有以科名对者,必有喜,便问所赋诗赋题,并主司姓名。或有人物优而不中第者,必叹息久之。”身为皇帝,在朝堂上商讨国家大事时,唐宣宗经常会问询官员是否考中进士。如果是肯定回答,就替人家高兴;相反,就连连叹息,以示惋惜和同情。

唐宣宗还经常出宫微服私访,与举子交际,遇到文采出众的考生,就将其姓名告诉给考官,交代主考官让其进士及第。唐代孙棨的《北里志序》就说,唐宣宗“往往微服长安中,逢举子则狎而与之语。时以所闻,质于内庭”。五代时期孙光宪的《北梦琐言》卷八记载:唐宣宗有一天遇到时任陕州廉使、颇有诗名的卢沆,向他索取诗卷,“袖之乘驴而去”,第二天,对大臣说起卢沆,“令主司擢第”。有时候,其微服私访的目的是想了解民间舆论对高考录取结果的评价。《旧唐书·宣宗纪·大中元年春正月》就说:“帝雅好儒士,留心贡举。有时微行人间,采听舆论,以观选士之得失。”又据《云溪友议》卷下记载:唐宣宗临死前下诏裁放大批宫女,准许放出的宫女嫁给文武百官,但就是不许嫁给没有考中进士的举子。

遇到这么一位痴迷高考的皇帝,当时的举子们,实在幸福极了!难怪在唐宣宗朝,“进士自此尤盛,旷古无俦”了。

猜你喜欢

  • 和老公谈谈友情

    老公,结婚已有10年,你也许早就不屑于跟我谈情说爱了。你喜欢的古龙大侠说:“夫妻到后来一定会有友情——一种互相信任、互相依赖、至死不离的友情。”那么,我们现在就来谈谈友情吧。有些日子不见你的好兄弟,你会拿起手机给他打电话,跷着二郎腿,抽着烟

  • 因为这样的爱情

    每次我到柏林,都会住在芭芭拉的家里。与一个中国男人度过了一生中最重要的30年,芭芭拉习惯了用筷子吃饭,学会了一口普通话,懂得品清淡的绿茶。厨房里的一切都在原处,里面的架子上层层叠叠地放满了桂林的白豆腐乳、北方的鸡蛋挂面、山东的紫皮大蒜、台湾

  • 别错过人生中那些美丽的“石头”

    许多年前,在法国某个偏僻小镇上,来了一位名叫希瓦勒的邮递员。希瓦勒是个热情洋溢的小伙子,他每天徒步奔走在各个村庄之间,不仅漂亮地完成了这个小镇上所有信件包裹的收发任务,还免费为不识字的人们读信、写回信,帮助孤寡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的事情,更重

  • 跌倒,爬起来,就是成功

    出生于金融世家的他,生于广州,长于台湾。1970年前往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与别的有钱公子不一样的是他喜欢一边念书、一遍打工来磨练自己的经济投资能力。在台湾成长的他耳濡目染着金融经济的信息往来与商业运作模式,看尽了官场商界

  • 父亲邀我喝酒

    18岁那年,情窦初开的我和一个男生相爱了,放寒假了,我们鸿雁传书。那天收到他的来信时,我接了一个电话,看了一遍后放在书桌上,急匆匆地就出去了。回来时已是晚上11时,刚好父亲在吃宵夜。见我进门,父亲放下筷子,对我说:“小希,来,陪我喝两杯?”

  • 拽紧我的衣角

    当华灯初上,看着被霓虹灯点亮的城市,父亲会由衷地感叹:“城市发展真是惊人的迅速,几年的工夫,整个沂水城竟被翻新了一遍。”每次接父亲来家里玩,很想让他常住家里,但父亲总是不舍得老家的老屋,不舍得离开家里的二亩薄地,不舍得离开左邻右舍的老伙伴。

  • 中国历史记录下的千古冤案

    伍子胥中国历史上最为刚烈的大丈夫当数伍子胥。楚平王要杀伍奢,又担心他两个儿子回来报仇,派使者假借伍奢之名招其二子。哥哥伍尚说,父亲召我,若求生不往,为天下耻笑。弟弟伍员说,俱死无益,不如奔他国,借力雪耻。伍奢与伍尚俱被杀,伍员四处逃亡。伍子

  • 给幸福盖个戳

    1晚上10点钟,李可欣从辅导机构里出来,她特意绕了一圈,走了漫山香墅那条路,那里是一排排独幢别墅,影影绰绰的灯光,让她感到安宁。她曾经就住在那里,她的生活一向是同事們艳羡的。而现在,她却要每天骑着电动车,偷偷上辅导课赚钱。李可欣回到家,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