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像恶虎扑食一样抓机会

像恶虎扑食一样抓机会

收录日期:2025-11-20 23:34:37  热度:8℃

大学生创业必须具备四大“禽兽”条件——有狮王般的野心、乳虎般的活力、牛一样的勤奋和狼一样的团队精神。

他曾经是一个贫困的大学生,如今却常常为贫困大学生捐赠学费。因为年仅30岁的他,就已经成为一个拥有上千万资产的企业家了。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今年30岁的胡中伟出生于沈阳一个贫寒之家。父母都是农民,望子成龙的父母特别希望儿子在学业上能有出息。上初中时,他突然迷上了毛笔字。初二时,他获得了沈阳市中小学生书法大赛一等奖。一次,村里有人笑着对他说:“你学好书法,将来找工作容易些……”没想到胡中伟脱口而出地回答:“我学书法是为了日后成为领导时,能把字签得好看一些!”当时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其实他真是从那时候起,就有了一种比较清晰的创业意识,并且自信主动地为未来的创业默默积蓄着各种各样的知识和条件。1993年春,他在沈阳读高一时,就要去考驾照。父亲则鼓励他说:“要去学也可以,但必须等你考上大学!”

1995年高考一结束,胸有成竹的胡中伟就到当地一所驾校报了名。尽管家里穷,但父亲为了奖励他,还是借钱让他去学了。

非同常人的“超前”心态,让胡中伟比同龄人更加成熟。1995年他考入沈阳大学外贸英语系时,由于家境贫困,父母决定让初中毕业的妹妹辍学以支持他一个人读书。他对父母说:“不行,妹妹还是要上学,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样,你们想办法为我付第一年的学费,以后的都由我自己来付,等妹妹考上大学时,我也快毕业了,那时我们一起来挣钱供妹妹。”

胡中伟的话,深深地感动了父母和妹妹。为了不食言,他在开学第2个月,就开始兼职给城里的孩子做英语家教。大学都是四点下课,他六点就赶到学生家里。放寒假后,他更是一天要教几个学生,大雪天里还四处奔波。一个学期下来,他就有了几千元的收入。胡中伟的危机意识,不仅解决了经济困难,更重要的是他从中获取了许多学校里难以学到的知识:比如对社会的观察和对市场的了解,这反而无形中增强了他主观上的创业意识。

1996年夏,刚读完大一的胡中伟,做家教就净赚了1万元钱,同时他在打工过程中发现了儿童英语培训的巨大商机。重视孩子的英语学习,这将成为一种趋势,他开始有了办儿童英语培训班的想法。

不久,胡中伟就在沈阳一家青少年文化宫租了一间教室,办起了“儿童美式英语培训班”。由于当时正处于英语学习热门的早期阶段,而胡中伟又是第一个成功抓住机遇的人,所以他办班半年后,每个月的纯收入竟达到1万多元!

在当时,大学生办英语培训班被看成是“不务正业”,这曾让胡中伟一度消沉和迷茫。后来,他不断地阅读各类财经书刊,希望从书中找到答案:自己究竟还能不能继续走下去,还值不值得做下去?结果,他发现,在中国就有这样一个现象:越是大家不认可某种事物的时候,因为与之相关的制度尚不规范,所以就越是这个行业快速发展的最好时机。所以他认为,既然大家都不认可自己所干的事情,那它很有可能是一个将来会疯狂发展的产业,自己应该坚持做下去。

危机的背后必有转机

大三下学期开始,野心勃勃的胡中伟决定要办“英语培训学校”,当时有位好心的老师劝他说:“你现在的生意也不错,还是多把心思放在学业上吧……”

但胡中伟笑着说:“创业不仅仅是为了赚学费,我现在是以一个商人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事业,我觉得自己不能再等了,因为英语培训市场正在一天比一天火热,我应当像猛虎扑食一样抓住这个稍纵即逝的市场机会。”这些观念和主张,也许在胡中伟看来是自信和奋进,但在不少老师和同学的眼里,却是自负和张狂。

不过,张狂的胡中伟并没有在乎别人怎样说,而是坚持走自己的路。1998年春,他的“冠亚英语培训学校”正式挂牌成立,除了培训儿童英语外,还开设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成人班。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他又一口气办了3所分校。那时,他还带着自己的学生证,去了两次北京,直接到教育部相关部门询问私人办校能否聘请外籍教师。因为他那时已经意识到,如果没有高水平的外籍教师加盟,他的学校便很难闯出名堂。但教育部接待他的工作人员却无法给他一个明确的答复。因而他一厢情愿地认为,既然国家没有明文禁止,那么也就意味着基本可行。于是,他自作主张地招来了八个外籍教师,给自己的学校提升了不少人气。

一个大三学生,办了4家培训学校,这让很多人睁大了眼睛!而且由于“架子”打得非常大,也令不少熟悉他的朋友为之捏了一把汗。果然,胡中伟很快就遭遇了重重困难:由于没有城市户口,他从一开始办培训班到办学校都是挂别人的名字,自己是老板,却不是法人,这一点被许多眼红的同行钻了“空子”,纷纷投诉他;由于当时针对初高中学生办英语补习班是不被允许的,他的行为又被有关部门认为是不务正业,认定他的学校是黑校,因此没少遭受查处。

如此大的打击,对任何一个人而言,都是很难承受的,更何况那时的胡中伟还只是一个念大四的在校学生,其中的滋味恐怕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但是,也正是因为被逼到绝路,胡中伟的张狂才得以最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他将培训学校的中国籍老师全部召集起来开会,气宇轩昂地说:“你们中或许有人以为我会就此一蹶不振。错!因为那不是我的个性。而且,我现在依然相信我的眼光——我们所从事的行业是社会所需要的,有需要就有市场,有市场的行业就是一个好行业,即使它现在面临着困难和压力。所以,我不会就此垮掉,我相信我能迈过这个坎,我希望大家都能与我有相同的心态:危机的背后必有转机!”

在那次会议上,胡中伟还宣布了一个决定:“冠亚”学校将不再聘用兼职老师,所有老师都必须是专职的。会后,一位因为无法专职而注定将离开“冠亚”的老师生气地对同事说:“都快撑不住了,还这么狂气,神经。”但“冠亚” 却因为胡中伟的这股“狂气”,很快便柳暗花明——专职所带来的不同于其他任何一所培训学校的专业氛围和敬业精神,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英语系应届大学生,以及众多的充电学员。

要好好工作更要好好生活

凭着顽强的精神,胡中伟挺了过来,不仅没有垮掉,还取得了相关部门的信任和认可。1999年8月,他踌躇满志地走出了沈阳大学的校园。当时,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可这样的尴尬和无奈不再困扰胡中伟,因为他那时已经是5家以“冠亚”命名的美式英语培训学校的校长了,每月拥有数万元的收入——如此身价,让同学羡慕不已。

2000年,有关政策终于出台了,允许民间办学聘请外籍教师。得知这个消息的胡中伟立即和一名外籍英语专家联合注册成立了一家合资企业,然后将那些当初被辞退的外教重新召来,让他们以公司雇员的身份,合法地到自己的学校任教。接着,他陆续在大连等城市又开了几所分校。2001年,“冠亚教育集团”在沈阳挂牌成立。而“冠亚教育集团”这六个刚劲有力的大字,便出自胡中伟的手,谁也没想到,他竟然真的实现了少年时代“练毛笔书法是为了当领导签字”的远大理想!

2002年是胡中伟创业比较顺的一年。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正当他准备大踏步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天地时,“非典”又使其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期间,由于学校全面停课,每个月的房租、员工工资等各项支出让他举步维艰。天灾突降,让他一点准备没有,当时他公司的现金储备连100万元都不到,可所有员工的工资额就超过了100万元!面对危机,他只好坦诚地说出了真实情况。

让胡中伟万分感动的是,在如此严峻的情况下,他的员工们表现出了惊人的团队精神。他原本准备在停课期间,给愿意留下的中方员工发500元生活费,外国员工发1000元。可外国员工听说后都说:“为什么要给我们一千?”平时这些外国员工一般都能挣几千甚至上万,胡中伟以为他们嫌少了,没想到他们后来又说:“中方员工才挣五百,我们也只要五百,我们要与公司共命运!”胡中伟当时听到这句话时差点就哭了。结果,所有员工都没有离开胡中伟和他的公司。

几个月后,胡中伟转危为安。这段“起死回生”的经历,让他与自己的合作伙伴以及员工、学生们关系更加融洽。

2005年4月20日,胡中伟获得“沈阳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应邀到东北大学演讲。他说:“大学生创业必须具备四大‘禽兽’条件——有狮王般的野心、乳虎般的活力、牛一样的勤奋和狼一样的团队精神。大学毕业不要抱怨社会的种种问题,而应该主动去适应这个社会,转变自己的‘依赖’心态,跳出传统的择业观念和思维模式,即便是替人打工,也要认识到自己所做的一切努力,不是想得到别人的重用,而是为了你自己。只有这样相信自己、认可自己,才能让社会为己所用。”

胡中伟作为一个公司总裁,在为自己喜欢的事业而“狂”时,也尽情地享受着美好生活的每一天,所以他经常会抽出时间去放松、调整自己。他经常对员工们说,要好好工作,更要好好地享受生活。当然,他从没忘记过去的贫穷。2003年以来,他一直以捐助贫困学生上学的方式,感恩着挫折和磨难,也感恩着这个时代和社会带给他的机遇,他先后向贫困学子们捐赠了500万元。

现在,胡中伟的英语培训做得如火如荼,此外他还涉及英语教材、音像制品出版、企业培训等领域,已经拥有固定资产数千万元,年仅30岁的他还被任命为辽宁省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他的500名员工几乎都是像他这样年轻而富有激情的大学生。

近日,是他从大二开始创业的10周年纪念日。在公司的庆典上,他充满激情地说:“大家不要做一个事业的苦行僧,而是要做一个善于开创和享受生活的人;我们既要有危机意识——不为今天的舒适安逸而满足,更要有求新意识——时刻想办法在你死我活的竞争中跳出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走一步看两步,只有相信自己、活出自我,才能不断地开阔眼界求得新发展!”

猜你喜欢

  • 人人用力不竭力

    一天,齐桓公向手下的大臣管仲炫耀:“你看我这马车怎么样?” 管仲说:“马车不错。” 齐恒公说:“不仅马车不错,我这驾车的车夫也是齐国最好的。” 管仲问那个车夫:“既然主公说你是最好的大夫,你驾车的经验是什么?”车夫说:“我驾车的经验就是让每

  • 含笑一击

    某地选美,一位小姐初选入围。小姐长得很漂亮,但言谈涵养却颇不称人意,在第二轮口试时,男主持人问她:“你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是什么样子?”她两眼望天,半天答不上来,后来她把目光收回到男主持人的身上,才有了答案:“什么样子?反正不会是你这个样子!”

  • 裸婚

    以前常想:都说“七年之痒”,那第六年呢? 现在我知道,第六年的时候,我们在猜测第七年时会不会痒。要是痒得轻呢,就挠挠;重呢,就互相蹭蹭;万一痒到不行了呢,就把鞋子脱了吧! 真没想到六年过得这么快。有时候我们都很纳闷:怎么自己爱的人,与选择结

  • 鞋子上的小污点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每个人身上或许都大大小小存在着一些小污点,有的人总是不以为然,而有的人则能够立刻改正。 明朝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名叫张瀚的人,在京城都察院任职。张瀚才貌双全,深得御史大人的赏识和器重。由于当时明朝官场腐败混乱,不正之风盛

  • 以牙还牙

    我们主任比较刻薄,这天到办公室查岗,发现小江正盯着电脑屏幕上一组照片出神,主任咳嗽一声,问:“这是谁的照片啊?”小江想关闭相册已经来不及了,只好实话实说:“主任,这是我儿子的生日照。” 主任立即沉下脸道:“现在你已经违反了两项纪律:第一,上

  • 不好也不坏的人

    有一天我到某地办事,下飞机之后搭计程车。 由于是初次到那个城市,就跟司机打听当地的情形。他除了为我介绍,还发表了不少对时局的看法,两人谈得很投机。 到达目的地,表上是180块。 “给一百就好了!”他居然手一挥,豪爽地说。 “那怎么成?”我递

  • 人生也如跨栏

    毫无疑问,曾经的“跨栏王”刘翔一路跑来可谓顺风顺水,意气风发。 雄鹰折翼,刘翔一下子从“神坛”跌落下来。“懦夫!”“骗子!”“装病!”“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虽然大部分人满是宽容、同情和理解,但谩骂、质疑和轻视仍长期笼罩着他。 其实,刘翔的脚

  • 奶牛与黄瓜

    从前,有一对夫妻,总是为将来发愁,越想越感到烦恼,因此他们常常整夜在床上辗转反侧,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每天都忧心忡忡。 一天,他们又为无法挣更多的钱担忧。丈夫对妻子说:“如果我现在有了钱,我就会去买几头母牛。” “然后,我们就可以有好多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