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赫鲁晓夫的细腻

赫鲁晓夫的细腻

收录日期:2025-11-21 16:07:05  热度:9℃

赫鲁晓夫此公,被世人评价为“头顶最秃,胆子最大”。他行事喜欢大刀阔斧,线条常常有些粗疏。但在《赫鲁晓夫回忆录》的第三十六章,我却读到了两个字:细腻。

先说年轻的苏联钢琴家阿什克纳济。他演奏出色,得过大奖。他老婆是个英国人,不肯去苏联,但他们夫妻关系很好,还有了孩子。于是,阿什克纳济来到伦敦的苏联大使馆,问怎么办。赫鲁晓夫听到下属汇报后,明确提出:“我们给他发放一个护照吧,期限他想要多久就多久。有了这个护照,只要他愿意,随时都可以回苏联。这是唯一明智的做法。如果我们强行要他回国,他大概就不回来了。他并不反苏,可是我们却硬要人为地把他变成一个反苏的人,因为如果他不服从我们的意愿,那就会将自己与苏联政府对立起来。马上就会有评论家和解释者煽动他的反苏情绪,我们干吗要逼出这样的人呢?如果他住在伦敦,常常回来开音乐会,那又能出什么事呢?他是一位音乐家,自由职业者,他仍将在自己祖国的音乐会上演出,始终是苏联的公民。”

这样做真是一举两得:既保全了阿什克纳济的清白名声,又维护了其家庭——赫鲁晓夫退休3年后,仍在为自己当年的决定感到自豪。每逢阿什克纳济到莫斯科演出,他就打开收音机,凝神聆听。他此时的欣慰心情,可以想见。

还有一例,是著名钢琴家里希特。文化部长福尔采娃报告说,有关部门反对里希特出国,因为其母亲住在西德,出去后可能就不回来了。赫鲁晓夫认为,如果失去这位大钢琴家,将是国家的损失,但还是决定:“让他去吧。”有人又要求里希特别去西德。赫鲁晓夫说:“要是在他被迫做出保证不去西德与母亲会面之后,才让他跨出我们的国门,那真是再也没有比这更愚蠢的做法了。恰恰相反,应当劝劝他:‘你这么多年没见过母亲了,去和她见见面吧。’不要让他感到我们反对这种事情。”

人性的关怀,产生了温暖的效应。里希特到西德见了母亲后,如期回国。

第三例,是芭蕾舞女演员普利谢茨卡娅。她舞姿优美,在国内首屈一指,但出国演出总没有她的份儿,理由是她不可靠,有“一去不复返”之嫌疑。有一次,芭蕾舞团又要出国演出,普利谢茨卡娅给赫鲁晓夫写了封信,说她是爱国者,对她不被信任感到委屈,希望相信她的人品。赫鲁晓夫建议让她出国演出,但有人还是不放心。赫鲁晓夫表示:“她信上说了,不会发生这种事情的。我相信她的话,缺乏信任就无法生活。即使她写的不是实话,只是为了脱身,那也没什么,我们能担当。”

结果呢,普利谢茨卡娅出国演出后,载誉归来,为苏联芭蕾舞艺术争了光。

赫鲁晓夫认为,如果当初扣住普利谢茨卡娅不放,就可能毁了她,或者把她变成反苏分子。为此,他强调说:“最脆弱的东西就是一个人的心理,所以应当加以呵护,不能让它受到伤害。漫不经心的一步就可能使一个人失去自制力,结果成为一生中决定命运的一步。我为作出了正确的决定而骄傲。”

斯大林的女儿斯韦特兰娜,又是一例。赫鲁晓夫对她在特殊家庭里的坎坷命运以及不幸婚姻深表同情;而对她离开祖国,向外国寻求帮助,给西方人造谣生事提供口实,则认为是“一种无可辩解的愚蠢行为”,予以谴责。但他认为,如果当初换一种方式对待她,可能事情就不会像后来那样糟糕。他假设说:“在她到大使馆去说她需要在印度逗留两三个月的时候,应该这样回答她:‘斯韦特兰娜·约瑟福夫娜,干吗才两三个月呢?您办个为期两三年的签证好啦。您也可以领取长期有效的签证,一直住在那里。到您想回来的时候,再回苏联好了。’应当给她选择的自由,从而让她精神上坚强起来,表明她是受到信任的。”

当然,斯韦特兰娜最终选择在美国度过余生——那已是赫鲁晓夫去世10多年后的事了。

政治上信任,选择上自由。但即使这样,也会出现辜负信任的情况。苏联当时有两亿多人口,赫鲁晓夫认为:“其中当然既有纯洁的人,也有不纯洁的人……不纯洁的人一旦浮出水面,他们必将被浪涛冲离我们的海岸,让他们随波逐流去好了。”“我认为应当向苏联公民提供按照自己意愿选择居住地的机会,这样的时机已经到了。”

赫鲁晓夫的细腻,在于懂一点人的心理,有一点人情味。在20世纪60年代保守的氛围下,有如此开放的眼光、宽容的眼光、关注人性的眼光,实属不易。

猜你喜欢

  • 打造一颗坚强的心

    一个失意的年轻人向一位哲人请教成功的秘密。哲人递给他一颗花生说;用力捏捏它”。年轻人用力一捏,花生的壳碎拉,剩下拉花生仁。然后,哲人叫他在搓搓它,结果,红色的皮也被搓掉拉,只留下了白白的果实。哲人在教他用力捏捏,年轻人迷惑不解,

  • 只有“付出”才能“杰出”

    在报纸上看到一篇关于一位琴童在国际大奖赛中摘得桂冠的报道。我当时并不感到震惊,因为时下国内弹得一手好钢琴的少年有许多。接着往下读,报道中列举的两个问题,却深深地拨动了我的心弦。问题一:你能每天在钢琴前坐上11个小时吗?我略加思索,恐怕很难。

  • 扛着船走路,能走远吗?

    有位旅行家到东非赛伦盏平原去旅行。当时,正逢东非遭受严重旱灾。在旅途中,旅行家随身带了一个厚重的背包,里面塞满了食具、切割工具、挖掘工具、衣服、指南针、观星仪、药品等,为旅行做了充分的准备。一天,当地的一位土著向导检视完旅行家的背包之后,突

  • 干嘛非要生气地活着

    干嘛非要生气地活着池塘里住着一只坏脾气的乌龟,它和两只大雁是好朋友。有一年天太旱,池塘干涸了,乌龟决定搬家。它想跟大雁一起去南方生活,但它不会飞。于是,两只大雁找来一根树枝,让乌龟咬着中间,它俩各执一头,带着乌龟起飞了。一个孩子发现了它们,

  • 农夫与哲学家

    农夫不解地问哲学家:您每天不是读书,就是伏案写作,难道不觉得辛苦吗?”哲学家说:因为我有事业心,所以不觉得辛苦。”农夫又问:什么是事业心?”哲学家想了想,说:我们不如来做个试验吧。只要你按照我说的方法去做

  • 不要去羡慕别人

    有这么一则寓言:猪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头牛,工作虽然累点,但名声好,让人爱怜;牛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头猪,吃罢睡,睡罢吃,不出力,不流汗,活得赛神仙;鹰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只鸡,渴有水,饿有米,住有房,还受人保护;鸡

  • 尊严就是30份报纸

    回家的路上,不知何时起,多出一个卖报纸的孩子,10岁左右的年纪,左腿截肢,拄着拐杖。我从发现他起,每天都要买他一份报纸。一天,一位老人递过去1元钱,要了一份当天的报纸后转身就走。孩子在后面喊着:爷爷,找你钱。”那5角钱,也许他当

  • 尊重,是金钱买不到的

    有位富翁十分有钱,但却得不到旁人的尊重,他为此苦恼不已,每日寻思如何才能得到众人的敬仰。某天在街上散步时,他看到街边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心想机会来了,便在乞丐的破碗中丢下一枚亮晶晶的金币。谁知乞丐头也不抬地仍是忙着捉虱子,富翁不由生气:你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