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世界只是寄居一处

世界只是寄居一处

收录日期:2025-11-20 15:09:57  热度:10℃

在亚马孙丛林旅行时,碰到一对来自德国的夫妇。三十多岁,黄金般闪亮的年龄。

夫妻俩人,眸子炯炯生光,嘴角含笑,一看便知道是热爱人生者。

谈起来,才知道他们离家去国,浪迹天涯,已有足足九个月了。他们计划利用两年的时间环游整个世界,然后回去著书立说。

夫妻俩人,过去都是在大学教书的,共同的愿望便是看世界、游世界、写世界。

他们储存工作所赚回来的每一分每一毫,数目一够,便辞去教职,整装出发。

旅行的目的,对他们而言,是感受,不是享受。

在尚未开化的原始丛林里,他们曾受土著的侵袭,几乎成了锅中肉。

在广袤无边的沙漠中,他们迷失道路,差点被烈日活活地晒成人干。

在南非,他们遇上了一场充满血腥味的种族冲突事件,几乎成了无辜的牺牲品。

在烽火连天的伊朗境内,他们又差点成了炮灰,命丧异乡。

每一段经历、每一个回忆,都有叫人冷汗直流的惊险性。

屡屡以生命作为代价而去换取生活的经验,值得吗?

在丛林摇晃的烛光下,我们的话题触及了生命的价值。

这位德国朋友说:每个由产道挣扎降生的人,都是旅者,世界是我们暂时寄居的地方。没有长生不老的人,也不会有永无尽头的旅程。旅程什么时候完结,我一点也不在乎,我只在乎我有没有在这段有限的旅程里,把我的寄居处看得透透彻彻!

这话,漂亮!

完全赞同。

猜你喜欢

  • 为什么别人眼里的我们最幸福

    有一天,与女友坐在一起喝茶,聊起彼此这几年的生活。聊着聊着,女友不无羡慕地说:你真幸福! 不会吧,居然还有人羡慕我?一直以来,我对自己的生活特别不满意并充满了抱怨:一起毕业的大学同学,有的读研进了院校当教授,有的出a国留学成了香喷

  • 从“完美主义”中解放幸福

    他曾是牛津大学的高才生,毕业后成为著名学者,他受到无数人的推崇,赢得了许多奖项。他出版了自己的小说和诗集,而且发行了两张唱片。他还亲自编剧、导演、制片并推广发行了一部电视片《龙的心》,这部片子获得了艾美奖,他要求自己的一生是完美的,所以

  • 有底气才拒绝

    有人总是认为,拒绝是一种技巧。事实上,拒绝岂止是简单的技巧,更是不违背为人原则之下的一种底气和实力。一个人要拒绝利欲诱惑,要么你有实力,要么你有底气。有实力,是因为觉得这一切我完全可以唾手可得,何必弯下身来;有底气,是因为你有自己的尊严,即

  • 门外青山

    小孩离家的时候13岁,小学刚毕业。 跟村子里所有的孩子一样,13岁理所当然就是大人了。虽然在毕业典礼上领了县长奖,他还是把奖品留给了弟弟妹妹,第二天就带着小小的包袱(里头是两套新的内衣裤,一条新的咔叽布短裤,是妈妈昨天晚上特地去瑞

  • 父亲,请先学会爱妈妈

    咖啡店里,一对外国夫妇坐在我斜对面。夫妻俩正在低声聊天,不知说到了什么,丈夫突然拉过妻子的手,放在唇边吻了起来。妻子笑着,脸上泛着微微的红晕,眼睛闪亮,他们沉浸在幸福中,旁若无人。 他们的小女儿在咖啡店里四处走,走到我面前时,站住

  • 于丹妈妈的际诀窍

    在一次演讲中,于丹说自己从母亲那里学到了很多交际之道。 记得有一次,家里搬家,到了一个新环境,左邻右舍都变成了陌生人,平时在楼道里见了也不说话,有时候还会带有一点点的敌意。一天,母亲带着我到隔壁家去借盐,虽然只是借了一勺盐,但母亲

  • 眼光不够

    日本朋友告诉我一个故事: 爷爷虽然70岁了,他所做的陶器、瓷器仍全国闻名,每年都要来东京的百货公司开展览会,在我们家住一晚,隔天就回乡下去。我们家的小孩子很喜欢这位爷爷,他常把一些素描给小孩子看,让他们高兴。 一次,我们全家

  • 58其实比1小

    一位朋友要备战下一届的厦门马拉松。我认为这对他来说是件大事,至少表明有人在庸常的名利之外,去追求别样的人生。 作为非专业运动员,这位朋友达到了专业运动员的水准,他以前是跑一百米的,跑起来,像子弹一样飞快。我想知道他为什么放弃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