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最庸俗的圣旨

最庸俗的圣旨

收录日期:2025-11-20 18:21:33  热度:11℃

古代的圣旨,可以说就是最高命令,无论从措辞还是格式都是严肃和生硬的,可是有些皇上非要反其道而行,在呆板统一的圣旨形式面前,显得非常另类,读来让人引俊不禁。

永乐十年,明成祖朱棣看完武当山宫观规划方案后,非常满意,并希望早点完工,特颁一道黄榜圣旨,内容实在,通俗易懂,堪称当代白话文的经典,字数不多,内容如下:官员军民匠人等,快干、快干、快点干,早完成了,回家休息。这简直不是圣旨,简直就是妈妈对孩子用糖球的引诱。

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入成都后自称为皇帝,这位皇帝很无厘头。他手下有个将领叫刘进忠,没有按照他的命令贸然进军汉中,清军造成惨败。张献忠非常生气,给刘进忠下了一道圣旨进行训斥,内容堪称旷古绝今:咱老子不让你往汉中去,你强要往汉中去,如今果然损失了许多兵马。驴球子入你妈山毛!大家听完还不敢笑,刘进忠可没有那个心情,接完圣旨想了很久,心里非常害怕,思来想去最后连夜离开了驻地,来到汉中投靠了清军。

这些人的圣旨,给当时腐朽落后的官场,带来了一缕清风,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多如牛毛的圣旨大多被人遗忘了,而以上的圣旨因其通俗易懂又很可笑,被人记住从而保留了下来。

猜你喜欢

  • 李白故事:泪别汪伦

    李白非常喜欢游览名山大川,他多次漫游长江南北,黄河上下。我们伟大祖国的版图上,几乎印满了李白的足迹。那些烂漫的山花发出一阵阵芳香,那些快乐的小鸟“啾啾”的叫着,大自然在李白的眼中充满了诗情画意,是一个千姿百态的世界。所以,他常常到各地去游

  • 李白故事:力士脱靴

    李白过人的才华,使他成为一位名满天下的大诗人。所以就连当时的皇帝唐玄宗也想看一看李白到底是个怎样厉害的人物。于是唐玄宗下诏书请李白到皇宫来相见,一起商谈国家大事。听到皇帝召见,李白迈着大步,仰天长笑着走进皇宫,没有一丝拘束紧张的样子。唐玄

  • 李白的故事:磨杵成针

    李白从小就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还在他5岁的时候,小小李白就坐在窗前开始摇头晃脑地大声背诵前人有名的文章了。只消两三遍,他就可以毫不费力地把书上的内容背锝滚瓜烂熟。由于李白总是把功课作得很好,所以老师非常喜欢李白,经常在小朋友们面前夸奖他。

  • 鲁迅先生的经典幽默

    鲁迅先生一生中写过不少脍炙人口的诗文,融讽刺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尤其是他的打油诗辛辣有加,妙趣横生,且人木三分。如鲁迅先生曾写的《南京民谣》打油诗:“大家去谒陵,强盗装正经;静默十分钟,各自想拳经。”揭露国民党的内部摩擦,对他们伪装正经的行

  • 张之洞的故事:微服考县令

    湖广总督张之洞喜欢微服私访,到各地访民情、查贪官。有一次,张之洞私访来到松滋县,他早就听说松滋县令是个断案公正的清官,便想亲眼见识见识。恰巧在路上碰到一个幼时的同窗好友,这位同窗虽说没做官,却是当地一大富户。他见张之洞穿着破衣烂衫,心中好生

  • 乾隆帝宠信和珅的七大理由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乾隆帝对和珅极为宠信有加?笔者认为有七大理由:1、和珅此人确实有才,他从官学毕业后考过一次科举,但落第之后就听从其岳父的意见去选了侍从,有一次乾隆用论语中一句话来下旨,虎兕出于匣,当时在场大臣都不明白什么意思,和珅启示说是

  • 揭秘李莲英之死

    清朝末年,在人们心中留有深刻印象的除了“老佛爷”慈禧外,恐怕就是大太监李莲英了。这位幼年家境贫寒的小太监,因为善梳新髻,加上在慈禧与八大臣夺权时立下了大功,从此一跃而成为慈禧太后最宠信的太监以及同治、光绪两朝的太监大总管。慈禧死后,李莲英再

  • 三个才高命薄的亡国之君

    萧绎(508-554年)是梁武帝萧衍的第七子,小名叫七符,于承圣元年(552年)在江陵即位,史称梁元帝。然而仅仅两年,江陵城就被西魏攻破,萧绎兵败出降。虽然仍有西魏扶持的傀儡萧詧在,但梁朝实际上已经灭亡。元帝出降后,先被幽囚,然后就被侄子萧